評估大員到北京

 
 

戴晴 

【多維新聞社24日電】戴晴專稿:敞開家門大宴賓客本是喜事,但辦喜事是有前提的,第一倉廩充盈,第二閡家歡喜。我們先不說中國這「倉廩」裡邊有多少黑幕、多少假象,只說「歡喜」,12億中國人中有多少人真愛這個國家、真正滿意自己過的日子、真擁戴這個政府、真正享受著言論與信仰自由、真捨不得離開這方土地、走到哪裡都不肯放棄自己的國籍、以手持大陸護照當大陸中國人為榮? 

北京這幾天真是乾凈得很哪──機關、學校、居委會齊動員,「盤踞」在街邊路角的垃圾、一層疊一層到處張貼的骯髒廣告、趕不盡殺不絕找塊地方就舖開吆喝的小攤販……所有可能給我們大北京丟人的玩意兒,該清的清、該藏的藏,就連交通要道上的行道灌木,因為北京灰大土大油污大,一直用編織布包得嚴嚴實實,今天也以清潔翠綠的小臉見了天日──當然這待遇若和天安門前的草地比,就矮了一大截:人家天安門草這些日子可是給噴了綠顏色呢!

這都是因為奧委會的評估組光臨了。

申辦奧運、或者說奧運申辦成功,究竟能給中國帶來什麼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先要回答什麼是「中國」。

在我的觀念裡,從地域上看,有沿海中國、內陸中國、偏遠中國之分,上海、廣州和深圳所佔有與享用的,絕不是偏遠的青海能想像得出來的。從層次分,人們在首都、省城、縣城、鄉鎮和山溝溝裡見到的中國,也絕不會是一種印象。至於中國人,公房公車公款開銷的「公僕」、與公僕緊密團結互通有無的大款、外加附在他們身上五光十色的娛樂與傳媒明星──這些毫無遜色地與發達國家生活水準「看了齊」的阿物兒,與下崗的工人、抗稅的村民、賣血的老鄉、冒死偷渡的大陸客,誰更像中國人?

問題於是變成,申辦奧運、或者說奧運申辦成功,誰獲益、誰受損;誰臉上增光、誰鬱憤難平;誰瀟灑闊綽大吃大玩、誰只能眼巴巴地遠遠的瞧著,答案明擺著。下一個問題於是變成:當局花20億美元,為本來就金磚舖地的北京、本來就錦衣玉食的闊人們錦上添花,而放著中國現今那麼多因為缺錢而擱置的資源、環境、教育等等緊迫問題不顧,究竟該不該,還不必說那錢的來源──哪一分不是從這些與奧運不著邊的苦人兒身上擠出來的?還不必說這一大注錢的運作──不知又肥了多少貪官姦商?

我不懷疑在伶俐官員的運作下,「綠色北京」會給評估大員留下難忘印象。而即將卸任的薩馬蘭奇,也會如當局所期望的,為中國申奧大大地幫上一手,恰如北京「的哥」一語道破的:「人家薩馬蘭大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犯傻呀?」

但五天的連軸好戲究竟能讓他們對中國、對北京有多少了解呢?

敞開家門大宴賓客本是喜事,但辦喜事是有前提的,第一倉廩充盈,第二閡家歡喜。我們先不說中國這「倉廩」裡邊有多少黑幕、多少假象,只說「歡喜」,12億中國人中有多少人真愛這個國家、真正滿意自己過的日子、真擁戴這個政府、真正享受著言論與信仰自由、真捨不得離開這方土地、走到哪裡都不肯放棄自己的國籍、以手持大陸護照當大陸中國人為榮?

雖然與眼下最火暴的奧申委搭不上邊,作為北京市民,應該說,我本人受惠不淺。正因為如此,說上面一番話並不容易。看見北京彩旗飄揚、北京老鄉喜滋滋地玩著申奧新玩意兒,湧到嘴邊的話不知該不該說。但表面文章總會被戳穿,打腫了臉也掩蓋不住羸弱的身軀。

在申奧這「大喜慶」面前,望花錢的和供錢的深思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