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糖果.文化 讓人身心更健康

 

 

文/陳家豪   2002.01.18  中國時報

性、糖果、文化活動這三件事其實是相關的,都是屬於享樂主義(Hedonism)。性交滿足了性慾,吃糖果滿足了口慾,參加文化活動滿足了心靈上、精神上或形而上的慾望。但是一般社會大眾普遍對享樂主義抱持著清教徒式的想法:如果那件事嘗試起來真的那麼的美好,那麼一定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性愛有益健康 

醫學文獻上對性的研究,始於1895年維也納的生理學教授Eugen Steinach,他認為結紮輸精管可增進男性賀爾蒙的分泌而使男人返老還童,恢復青春。1976年Abramov LA.等人發表關於性生活與急性心肌梗塞研究指出:性不滿足是女性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之一,而丈夫的早洩和陽痿是造成性不滿足最大的原因。 

1981年Persson G.等人發表的研究則指出:提早結束性生活的男性,死亡率較高。1982年Palrnore EB.等人發表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男性的死亡率與性交的次數成反比,女性的死亡率則與性交的享受(enjoyment)成反比。請注意,對女性而言,次數並不等於享受。否則最長壽的女人可能是─公娼。1988年KaplanSD.則對美國一萬個以上的神父進行研究指出神父的死亡率比起一般人略高。1996年ButlerSM.等人針對修女所做的研究則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修女的死亡率比起一般人略低。這是支援「無性的人可能較健康」觀點唯一的一篇研究。 

1997年Smith GD.等人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這篇以「性與死」為標題的研究是以英國威爾斯近千位45─59歲的男性為研究對象。 

研究的方法是以問卷調查請受訪者詳填過去的病史、抽煙史及社經地位,並記錄身高、體重、血壓、心電圖,測量血膽固醇、男性及女性激素值。其中性交的頻率分成3組;每月少於一次者,每週兩次以上者,及介乎其中者。 

這樣追蹤10年並記錄死亡率後統計分析發現:性交的次數與年齡成反比,白領階級的性交次數高於勞工階級,考慮並調整年齡、社經地位、血壓、心臟病等因素後分析發現,性交次數少的那一組,不論最後死於什麼原因,其死亡危險率(mortality risk)都是其他組的兩倍。甚至以統計方法可以推論如果每年多性交100次,死亡危險率將從1降到0.64。這個研究的結論似乎告訴我們:性交有益健康。生命是甜美的 

1998年Lee IM等人以「生命是甜美的」為標題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idcal Journal)上的研究是以問卷調查研究7841位沒有心血管疾病及癌癥的英國人,過去一年來食用糖果的情況。從幾乎不吃到每天吃6顆以上分組,同時記錄其他的生活習慣及追蹤5年後的死亡率。 

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不愛吃糖果的人死亡的相對危險率是1,愛吃糖果的人僅0.73 

。但這並不表示吃越多越好。每個月吃1到3次的人,死亡的相對危險率是0.64,而每週吃1到3次的人,死亡的相對危險率是0.84(幾乎不吃的人是1)。以生命分析(life table analysis)推論,愛吃糖果的人,在95歲前因此增加0.92年的壽命。這個研究的結論,其實就如標題所言:「生命是甜美的」,多吃糖果有益健康,但是要注意適量。 

第三個關於享樂主義的研究是瑞典的學者Bygren Lo等人在1996年以「參與文化活動是長期存活的決定因素之一」為題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idcal Journal)之上。研究的對像是12982位16至74歲的瑞典人,男女各半。研究的方法是以問卷調查受訪者的性別、年齡、過去病史、抽煙史、運動史、社交網路、教育程度、收入及社經地位、參與文化活動、讀書或雜誌、演奏音樂或唱歌的頻率,並追蹤10年。文化活動 心靈饗宴 

這個研究的結果顯示,具有下列特質的人可以有較長的存活率:高收入、沒有慢性病、不抽煙、常運動、多讀書或雜誌、多演奏音樂或唱歌、多參與文化活動。 

至於為什麼多參與文化活動可以比較健康呢。醫學的研究提供了以下的說明:參與文化活動是要用到大腦的。當大腦活動時,通到淋巴器官的大腦神經纖維釋出神經傳導物質,因而增加白血球,淋巴球,巨噬細胞等。 

此外大腦活動時生長激素,泌乳激素等荷爾蒙的分泌也可以增進免疫功能。另外有一項動物實驗顯示,環境的刺激可以增加老鼠腦部海馬回(hippocampus)的類皮質糖(glucocorticoids)接受器數目,因而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 

光碟片的女主角曾任文化局長,想必經常參與文化活動。如果她也常常喜歡吃點糖果巧克力什麼的,那麼我可以用專業醫師的角度為她感到高興。因為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顯示,她將有較多的機會活得比別人好。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不要為一時的打擊氣餒,繼續努力吧! 

(作者陳家豪為臺北市立陽明醫院胸腔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