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潔質疑 "婦女爭評諾貝爾和平獎"
南方都市報│韓福東
  中國區活動被指責評選程式混亂及評選本身異化

  "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發表聲明高調"退出"引發爭議

  高耀潔並未改變自己的批評立場,雖然她的態度已有所緩和。10月18日,在第三份聲明中,這位聲譽卓著的老人承認,批評整個"全球千名婦女爭評諾貝爾和平獎"(以下簡稱"婦女爭評")活動純屬一場騙局或鬧劇,並不妥當。但她還堅稱,"婦女爭評"的中國區活動在中國已經異化為一場"徹底的鬧劇"。

  而此時,她的事蹟已經被收錄在厚達2008頁的《全球千名和平婦女》中。總部設在瑞士首都伯恩市的"婦女爭評"聯會經過2年多的努力,終於將分佈於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名婦女的和平故事呈現在公眾面前。高耀潔的高調"退出"聲明,讓此次評選活動蒙上一層陰影。

  高耀潔有"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之稱,多年致力於防治愛滋病的工作,曾先後獲得聯合國頒發的"喬納森曼衛生及人權獎"和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賽賽公共服務獎"。2004年夏,當香港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教授劉健芝開始在中國展開"婦女爭評"活動時,高耀潔即被列入重點考慮對象。

  高耀潔最初同意參與此活動,並填寫了提名錶格,但在2005年8月6日,她對這次評選產生了懷疑,並要求退出。

  高耀潔的批評驚動了"婦女爭評"瑞士聯會總部,11月初,高耀潔收到了聯會主席維爾莫·文高博士寫來的信,信中的解釋也不能令她滿意。

  除了對評選程式混亂的指責,對這一活動本身的質疑也在進行中。高耀潔表達了對這個評選活動某些價值理念的不認同。學者王曉漁也在媒體公開撰文,對這一活動表達了異議。

  對諾貝爾和平獎的"溫柔挑釁"

  早在2002年,"婦女爭評"活動的構思,就在維爾莫·文高博士腦中產生。她是歐洲議會和瑞士國會議員,曾經訪問過多個被戰爭衝突蹂躪的國家和地區,在這一過程中,她為眾多身處困境但有堅強生命力的婦女所打動。她想讓她們的故事為世人所知,她想到了諾貝爾和平獎,並決定在2005年--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三十週年之際,讓全球千名婦女代表,作為一個整體去爭評這一獎項。

  文高的創意得到同道的回應。2003年3月,作為"瑞士和平基金會"下設的一個機構,"婦女爭評"聯會正式成立。聯會共設理事6人,包括一名大學教授、兩位商界精英、兩位國會議員及一位市議會社會福利部部長。文高出任主席。

  2003年9月,"婦女爭評"瑞士聯會向香港嶺南大學教授劉健芝發出邀請,希望她擔任該活動在中國和蒙古地區的統籌。2003年11月底,劉健芝最終決定接受邀請。

  一些熟悉劉健芝的人認為,"婦女爭評"瑞士聯會之所以邀劉健芝做統籌工作,不僅因為她長期研究女性問題,還和她在中國及蒙古地區有很大的活動能力有關。2002年以前,劉健芝曾任香港著名的發展與救援機構"樂施會"的撥款委員會顧問,這個職位不僅使她對中國基層婦女的現狀有深刻的瞭解,也讓她積累了眾多的人脈。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工作,2004年5月25日,劉健芝在嶺南大學舉行記者招待會,公佈了"婦女爭評"專案的提名細則及表格,中國及蒙古地區開始提名和平婦女候選人。

  按照"婦女爭評"聯會制訂的指導性原則,"推進世界和平的領域"被劃定得非常寬泛,既包括"促進平等和令人愉快的教育",也包括"維持讓人活得身心健康的生活環境"。而候選人的標準有如下四方面構成:採取積極的、非暴力的方法,緩解衝突及抗拒建制上的非正義;做事腳踏實地,具有道德勇氣、責任心、能幹出色,實質改善她所在的社群的生活,堪稱模範;為和平活動努力,並不是為了撈取政治本錢或個人私利;光明正大,待人寬厚,能夠與不同背景的人融洽相處,從而促進和平的進程。

  在這裏,諾貝爾和平獎的評獎標準被認為是男性精英主義的,婦女受到了歧視。她們用一組資料作為這種論點的證據:諾貝爾和平獎自1901年創立以來,只有區區12名女性獲獎者。她們想在更多的基層婦女身上發掘出她們所理解的"和平"真義。"草根"和"女權",是她們試圖張揚的兩種價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戴錦華,恰當地說出了她們的目標:一次公開的"溫柔的挑釁",對諾貝爾和平獎的挑釁,對和平理念的挑釁,也是對女性主義自身的挑釁。

  小圈子裏的"內部人評選"

  戴錦華是"婦女爭評"活動中國大陸區的評審顧問。像她這樣的評審顧問一共有18個,男女各半。2005年8月25日,"婦女爭評"大陸區評審顧問會議在北京召開。劉健芝說,整個中國區域的"和平婦女"候選人名單最初只有80個左右,但是瑞士聯會的國際評審會在看過她們提交的名單後,感覺非常好,就增加到108人。而這108人中,大陸占81人,另外27人則來自香港和臺灣。

  時任《中國改革》雜誌社主編的溫鐵軍,曾和劉健芝有過多年的合作,他也是中國大陸區的評審顧問。他動員了很多記者參與提名候選人活動,這中間包括《中國改革》的記者王平、劉老石和塗名。

  劉老石當時已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溫鐵軍任院長的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上。這個學院自我定位為"國內當代鄉村建設的策源地、試驗場和骨幹培訓基地",他們成功地搞過多次全國性的鄉建骨幹培訓。劉老石將幾位相對出色的女性學員推薦給了評審會。

  王平則不僅參與了提名,還負責采寫部分婦女候選人的和平故事。按照要求,每個候選婦女不僅需要有100字的簡介,還需要有500字、2000字及10000字三個版本的故事,以應上網和出書的需要。

  2004年年底,在溫鐵軍和王平的推薦下,記者塗名也參與了進來,不過她很快就退出了。這之後,除了王選等小部分婦女候選人由《南方週末》南香紅等記者采寫外,其他大部分的工作都落在了一些學生志願者身上,而北京師範大學"農民之子--中國農村發展促進會"成員趙玲是這些志願者中的協調人。

  幾位元參與其中的記者說,整個評選活動顯得過於隨意,候選人的產生多侷限在小圈子裏的互相推薦,又常常因為一些並非難以克服的理由--比如暫時聯繫不上--就做了更換。按照評選規定,被提名者不能毛遂自薦,而提名人必須確保獲得被提名者的同意。但事實上,這一點也沒有嚴格遵循。早在2005年1月,王安憶就作為中國區108名候選人之一被提名到"婦女爭評"瑞士聯會,這個名單並且被送交挪威的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但直到2005年7月中旬,上海作家王安憶仍表示自己對此並不知情。

  資料顯示,最終的入選者中,有多位是和評審顧問有利益關係的。例如,《中國婦女報》的副主編謝麗華,和評審顧問馮媛(《中國婦女報》主編助理)是上下級關係;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有6名學員入選,而劉健芝已在2004年12月出任該院的副院長,另一評審顧問溫鐵軍則是該院的院長;《讀書》雜誌主編汪暉是評審顧問,三聯書店還為評選活動提供了會議場地,但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讀書》原總編輯董秀玉對成為候選人並不避嫌。

  據記者瞭解,在2005年1月,被確定的108名候選人中,包括吳青、艾·曉明、佘幼芝、李小江和肖雪慧等人,但她們最終又被替換。記者可以確認的是,肖雪慧出於種種考慮主動退出,佘幼芝則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動出局。新的替換者中,包括這次活動的主要志願者趙玲。高耀潔認為,這違背了瑞士總部"地區聯絡人及其助手將不會成為獲選者"的規定。

  按照瑞士總部的評選規定,"地區聯絡人及顧問委員會負責當地和平婦女的預選"。受聘擔任中國大陸地區評選辦事處負責人的韓曉甯女士說,大陸候選婦女都是經過這18位評委多次討論、反復研究才選出的。但評審顧問委員會成員董月玲、王永昌向記者證實,他(她)們早期做了一些工作,後期就沒有再參與。作家莫言則未參與任何具體評選工作。

  不同版本簡介有意誤導評委?

  在接到自己入選的通知後,高耀潔收到韓曉寧發來的中國區108名"和平婦女"的中文版簡介。這些"和平婦女"的簡介也被發佈在"婦女爭評"活動的網站上。高耀潔發現,在對部分"和平婦女"的介紹中,中英文版本存在微妙的差異。

  瀋陽市大東區管城街道永豐社區黨委書記李軍是108名"和平婦女"候選人之一,高耀潔收到的簡介中稱其"以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忠誠地實踐黨的'三個代表',她和她的'一班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以'民思我想、民求我應、民需我做、民困我幫'的出色服務,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千家萬戶"。在該活動的香港網站上,有這一段落的英文直譯,但在瑞士總部的英文網頁上,這段話變成了"由於她的努力,不僅(社區)水電供應得到了改善,社區鄰裏關係也煥然一新。即使她由於操勞過度而患上重病,她仍然沒有停止(工作)。"

  在四川省雅安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錦明的介紹中,有如下語句:"張錦明不斷致力推進民眾參與地方選舉的民主進程",香港網站用英文基本上直譯了這段話(Shehas promotedthe democratic process of the people participatinginlocal elections。),但在瑞士總部網站的英文網頁上,"不斷致力推進民眾參與地方選舉的民主進程"被升格為"持續不斷地推進中國民主化進程"(She hasbeenrelentlessly promoting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in China。)。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為婦女組建了文藝隊;為老人組建了老人協會"的趙鳳蘭女士身上,中文版介紹中有一段能說明她理想的話語:"俺是毛澤東時代的人,信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俺是跟著焦裕祿、張欽禮幹的",但這段話在瑞士總部網站的英文網頁上卻被"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快樂,和所有人共用的快樂才是惟一的快樂"所替代。

  高耀潔認為,這些明顯的篡改,有誤導國際國內評委的嫌疑。

  經費開支疑雲

  "內部人評選"問題和候選人介紹中英文版本的差異,是高耀潔對"婦女爭評"活動產生懷疑後發現的。而最初導致她起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婦女爭評"中國區聯絡人劉健芝和陳順馨發信希望她提供贊助。

  這封寫於2005年8月2日的信是發給所有"和平婦女"候選人的。高耀潔在8月6日收到此信。信中稱:"以我們非常有限的營運經費,不足以支援交流會的各項費用……我們會繼續籌募經費。我們想先行知會您,現定於12月17-18日在雲南昆明召開交流會,接著在12月19-20日在雲南麗江探訪當地的和平婦女和參觀旅遊。由於這個計畫特別強調基層婦女的建樹,我們不希望任何人因為難以支付交通費、食宿費而不能參加。我們希望即使沒有外來資金支援,仍能通過我們自身的力量相互支援,進行交流。對於12月份的交流會,我們有一個建議,在我們仍未籌得經費前,請您考慮,是否:有能力負擔您自己前往雲南的交通費和食宿費;有能力贊助一些經濟緊絀的和平婦女出席。"

  信後還附有回執,要求每個代表填寫是否自費參會和捐贈的數額。高耀潔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個騙局。在得到更多的資訊後,她修正了自己的觀點,但要求贊助的行為仍令她不解,尤其是這些錢還將部分用在麗江"參觀旅遊"上:"不論以何種藉口辯解,作為一項正規的國際活動的組織者,我相信瑞士總部是不可能同意向入選者要求贊助的。評獎活動向入選者要求贊助,還怎麼保持評選的公正性?這明顯違反國際國內一切正規評獎活動的常規。"

  據記者瞭解,除了108名中國區候選人,其他一些婦女也收到類似的邀請,這其中包括河南寧陵縣"康樂家"(一個艾滋防治組織)負責人李喜閣。

  劉健芝向記者解釋說,她們僅從瑞士聯會總部拿到活動經費6000美元及資料整理費17550美元(後者包括了蒙古1350美元),但是中國和蒙古地區的總支出卻達到59200美元。希望候選婦女自費參會和捐款是不得已而為之。

  "支出的很大部分是我們從工資裏拿的。"她說,"我們也努力向十多個基金會、非政府組織聯繫捐款,但是他們一般都不感興趣,我們一分錢也沒籌到。為了活動能夠完成,我們就拿出自己的錢。"

  "婦女爭評"聯會主席文高在給包括高耀潔在內的中國108名候選婦女的信中,證實了劉健芝關於中蒙地區收支的說法:"至於活動的經費差額,劉博士不但將她從瑞士總部收到的8500美元酬金捐獻予這個專案,她及她香港的同事更捐出或借出了27150美元,以令活動得以推進。我們瞭解到雖然各地區統籌可在其地區籌募經費,但劉博士未能得到任何資金贊助,她的工作大量依賴志願者的協助來完成。"

  記者通過電子郵件採訪了聯會的另一負責人RebeccaVermot。她的答復顯示,瑞士總部並不認為劉健芝希望候選人提供贊助的主張有什麼不妥。

  據志願者趙玲和劉揚介紹,因為經費緊張,她們被告知,採訪一個被提名人的平均費用不能超過800元人民幣,這其中包括每個"和平故事"的稿費100或50元人民幣。據記者瞭解,部分候選人如高耀潔、張錦明等的"和平故事"沒有進行採訪,只是整合資料。另有相當一部分北京以外候選人,是在簡單的電話採訪和整合資料的基礎上寫就的,志願者采寫一位候選人的平均花費應在800元人民幣以下。而中國和蒙古地區的財務開支摺合人民幣50餘萬元,具體都用在了什麼地方,也是高耀潔想知道的。她希望能夠公開活動的開支明細。

  劉健芝對記者說,財務開支的報告已經提交給瑞士總部,但詳細資料不會公開。

  另一種形式的精英評選

  《中國青年報》主任記者董月玲是該活動的中國大陸區評審顧問,她最初積極參與提名,但後期就很少參與活動了。疏離的一個原因是評選標準令她困惑,"她們開始和我說要基層婦女。但後來增加了好多人,也不知道她們是什麼標準。挺亂的。"

  高耀潔也察覺到這一點,她在聲明中質疑組織者"傾向選取默默耕耘的基層婦女"這一說法:"大陸區有81名婦女入選,其中有某市副市長、某市政協副主席、某市組織部長、某市婦聯副主席、某法院副庭長、某報社副總編、某醫院院長、某研究中心主任、某校校長、某村村支書等等,中層和基層的黨政婦女幹部有35名,佔了中國大陸區81名入選者的43%多。劉健芝教授對此又該做何種解釋呢?"

  劉健芝對記者說,這次評選雖然傾向于普通基層婦女,但並不侷限於此,事實上,她們希望能徵集到社會上各個領域的和平婦女故事,包括一些名人,只是由於社會的反應非常冷淡,很多名女人被提名,但並不願意參與進來。"我們從來沒這樣說:這些候選人就是中國最好的。"

  最開始的推薦名單上,有很多女性商業精英。劉健芝說,她們只是從中選擇了幾個人。

  在某種程度上,和平婦女的評選仍然是一種精英評選方式,這和活動發起時的初衷有些背離。有人認為,這是評選活動本身固有的特性,評選即是尋找出類拔萃者的過程。"婦女爭評"的組織者在批評諾貝爾和平獎的精英意識時,也未能跳出這一窠臼。

  即便如此,個別和平婦女候選人還是被認為與"促進和平事業"相距太遠。此次活動的志願者趙玲和劉揚也承認,三聯書店原總經理董秀玉的故事"感覺確實沒有體現出和平婦女的內涵"。不過,她們認為,這是因為志願者對寫作立足點把握不好的緣故。

  "婦女爭評"的組織者認為,應該擴大"和平"的內涵。這一活動中國和蒙古地區的另一協調人陳順馨認為,她們的行動"將更全面地和有力地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和基層婦女的經驗出發,改寫和平的概念與和平工作的性別內涵。"

  被"異化"的評選

  中蒙地區聯絡人劉健芝特別看重這次活動的意義。2004年4月,她在《天涯》雜誌上刊文稱:"在看來最平凡的人當中,我們可以找到最不平凡的事蹟。不是轟天動地的、名載史冊的功績,卻是實在的生的智慧和勇氣,把暴力的邏輯轉化,把差異保留在強權無法磨滅的隙縫裏,讓多元的文化佔據存活的空間。"她希望全球千名婦女能代表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億萬婦女,獲得200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2005年10月,這篇文章經過修改後又刊發在《讀書》雜誌上,標題也由《在尋常中尋找和平的希望》變為《在尋常中閃耀的和平的希望》,而《讀書》的編輯手記中,更進一步稱此活動是"我們這個世界裏惟一真實的希望"!上海學者王曉漁不無挖苦地說,"經過一年的時間,'希望'的光芒越來越強烈了。"

  王曉漁認為"婦女爭評"活動明顯被誇大了,在批評這些知識份子的"超級幻想"之後,他又用"批判的'形象工程'"來形容活動的意義:"它並沒有撼動那些主流理念,只是在承認主流理念的前提下'挑逗'了它們。"

  這種說法令《讀書》雜誌不悅。11月號的《讀書》編輯手記稱:"在對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幻想'的理解上,這些批判的女性主義者與那些批評她們為'超級幻想'的人站在兩個世界裏。"現在日本的《讀書》主編汪暉為此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最近即將在《文匯讀書週報》上刊發。

  高耀潔對這些學界的爭論不甚關心。她關心的是,鼓吹"賣淫合法化"的臺灣妓女"麗君"也和她一同被列入千名"和平婦女"名單。她覺得非常荒誕。

  "我從不歧視妓女,但堅決反對賣淫合法化。賣淫本來就是男權社會壓迫婦女的產物。"高耀潔說,"組織者將鼓吹賣淫合法化的妓女列為中國的優秀婦女參評諾貝爾和平獎,我不知道這究竟是對婦女的尊重還是歧視?"高耀潔的觀點在網站上引起討論。事實上,在女權主義者內部,"賣淫合法化"問題也存在很多爭議。

  按照"婦女爭評"活動的規定,全球千名"和平婦女"中將通過抽籤產生三人作為代表,參加諾貝爾和平獎的評選。這三人中的任何一人獲獎,都意味著這千名婦女及其背後的億萬婦女的獲獎。劉健芝說,"作為提名代表的三人,並不具有任何特權,她們僅僅是千名婦女的代表,正如千名婦女是全球二十多億婦女的象徵性代表。"這種象徵意義的實質內涵是,每個婦女都是和平的締造者,因此也有人認為,這個活動未嘗沒有一個很好的初衷,但它又陷入了另一個張揚女權的極端。這種把所有婦女"捆綁"在一起競評的方式,實際上是評選本身的異化。

  問題又回到高耀潔和"麗君"價值觀的不相容上。"婦女爭評"預設的一個前提是,這千名婦女是一個帶有象徵性的整體,她們對和平的認同具有一致性,她們的諸多行為具有價值的相似性,可以合而為一。可是事實顯然並非如此。香港《信報》有一篇評論稱,"'婦女爭評'這個活動實際上同時開拓了兩個戰場,一個是挑戰男性主導的社會秩序和價值,而同時又不知不覺地挑戰了婦女內在的秩序觀和價值觀。這樣內外拉開戰線,如何能那麼輕易地贏了?"

  2005年10月,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已確定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及其負責人巴拉迪獲得。


回本單元首頁國際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