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童顏巨乳的迷思

張景為 【2009/03/31 中時娛樂】


五光十色的演藝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某個鋒頭人物,最近爆紅的,無疑地當屬以「童顏巨乳」、「殺很大」出道的瑤瑤。說這位還不到廿歲的女孩兒是演藝紅人也不太正確,因為她是從廣告與活動代言中崛起,目前雖在媒體上大肆曝光,卻仍沒有什麼特別的演藝作品。但她還真是紅哪,至少包括中華職棒開幕賽等許多活動,都要找她出場或代言炒熱氣氛,就連正統的新聞網站(中時電子報),一有瑤瑤的新聞出現,當天的這則點閱率竟衝破四十萬人次,登上第一!


殺得這麼大的人氣,逼得許多成年人不得不問:瑤瑤是誰啊?她為什麼會這麼紅啊?從外在表象來拆解:無辜的眼神、嘟嘴撒嬌的娃娃音、個子嬌小卻號稱F奶,這些雖具備了吸引人目光的基本條件;但真正厲害的,還是傳播行銷技巧的加持:一句無厘頭的「殺很大」廣告詞,再加上文謅謅的「童顏巨乳」形容詞,在流行趨勢的必然性與創意個案的偶然性激盪下,造就出當下這股青春颶風!


童顏與巨乳、純真與情慾,原本應是不相干的兩組元素,但透過高反差的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新鮮刺激的魅力;依照相同的邏輯,擁有成熟心智與孩童外表的神探柯南、標榜上流社會卻言談粗鄙的許純美,都有相同的趣味,但總不如感官的直接來得誘人。說穿了,這當然與日本情色傳統深刻影響台灣流行文化有關,日本的AV界中,「童顏巨乳」與所謂的「療傷」、「人妻」、「制服」等角色風格一樣,早已自成一系;動漫中如不久前訪台的桂正和所創造的人物,或美少女戰士等造型,亦不乏可愛面容結合飽滿肉體的少女,對台灣人來說,「童顏巨乳」其實早已潛移默化,並不陌生。尤其港式媒體入台以後,更是掀起一股消費女體,尤其在意識形態或標題上不斷灌輸如「乳鬥」、「爆奶」等物化女性的歪風。日港交逼之下,瑤瑤從電玩廣告現身,設定對象鎖定宅男,原本勢所必然,但從原本虛擬的電玩世界驟然爆紅至實體社會,當然會引起不同的觀感。


台灣乃至華人基本上並不崇尚巨乳,說到童顏,恐怕更多人會想到金庸小說中的天山童姥;講到巨乳,過去香港電影中已有所謂波霸葉子媚、波神彭丹,但也從未形成主流。而香港電影慣以「大波妹」、「胸大無腦」取笑發育良好的年輕女性,也未必為台灣文化所接納。據報導,瑤瑤的經紀人已打算要她盡量少暴露,準備轉型,但弔詭的是她想撇清的卻也是其成功所在。可想見,以後必將出現更多的瑤瑤,但「童顏巨乳」模式可以複製,成功的機率卻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