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衝撞 怎能趕走剝削者?   
       

 

■聯合新聞網2006/09/04
◎作者:柯逸民(勞工教育資訊發展協會理事長)

【2006/09/04 聯合報】

  三日民意論壇「你打、我挺,壓力永遠不到扁」一文,不相信在一團和氣下會完成臺灣的二次民主運動。我們也不相信,但還有大多數的人民因為對不平和有相當的疑慮,使得主導運動形式的反貪腐總部進退維谷,最後竟以創意概念下的人流劇場設計,取代了過去街頭運動常見的旗海、喇叭、標語、口號等人民怒吼的場景。

   此次主導反貪腐運動小心翼翼的把中產階級捧進政治舞臺前,一再否認、貶抑激進暴力者的呼聲,為什麼?期待安定的社會環境,假裝中產階級還有美好的未來,只要把阿扁一人拉下來,一切就會恢復原狀?此波運動到底是為誰而戰?

   屈服於國家暴力的壓制下,要求人民的反抗在拒馬前安全出場,其實統治集團的反撲早已超越了有形的拒馬,畫出反抗運動的紅線,集遊法與社維法都是以維護社會安寧的名義,堂而皇之的操弄著!倒扁陣營裡或許已意識到,即使中產階級式的活動再有創意,只靠體制內允許的人民集會陳情,期盼投一票或是排個班就夠了,不僅不能成為衝倒拒馬的無形力量,反而成了拒馬前井然有序的護城河。

   暴力激進化手段,被視為反和平,可是卻是可以扳倒虛偽、假相、交易談判的手段,而衝撞本身就是挑戰體制,因為服從於箝制人民的「體制」,就是承認反抗的正當性不足。

   今年法國學子發動的反對首次就業法運動,逼著法國總理收回法案、辭去總理,那不是靜坐、怒火陣、一小時一口號換來的,而是受害者站到街頭上、車站、校門口戰鬥三個月才有所改變。法國社會民主經驗夠成熟了吧,中產階級夠龐大吧,但普羅大眾引導了社會論述、行動目標。他們百年來已將革命力量導入社會共識,可以為政治罷工、政策性全國總罷工,這是民主的基本價值,臺灣社會正缺的公平體制及人權思維。

   反貪腐運動拉陳水扁下臺絕對重要!但真能讓貪腐集團及剝削者現形下臺的,不是在現有的框架下的實踐民主,而是揭露社會壓迫體制馴化人民的過程。在和平、理性、非暴力手段仍無法完成任務時,由人民決定是否採取更激進的行動,不是以施主席殉道其為終點,而是讓更多人認識社會的實相,敢用最後的武器—自己的身軀,走出屬於人民自己的民主真諦與制衡力量!

 

 

回【國際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