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祥:兩大黨自私 逼民眾上街 | ||
|
■【2006-08-28/聯合報/A4版/要聞】
倒扁挺扁的對抗日益升溫,陳水扁總統日前表示,逼迫民選總統下臺,是透過體制外手段企圖顛覆現有憲政秩序。中研院社科所副研究員錢永祥指出,集會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倒扁靜坐目的在表達民意,要求陳總統循體制管道辭職,當然是合憲的手段。 參與七一五學界籲扁下臺連署的錢永祥說,藍綠兩大政黨自私、失職,又阻塞罷免和彈劾成案的管道,才逼成民眾集結。但他強調,民眾對這波運動不必要求太高,否則可能挫折太深。 以下是錢永祥的專訪,以第一人稱記述: 陳水扁總統的道德威信和政治權威,已經嚴重流失。這種情況之下,相當一部分人民要求他下臺,是一個真實、有意義、也有正當性的訴求。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起的倒扁靜坐,凝聚了龐大的社會動力,可是大家尚不知道如何界定它。習慣的講法是藍的、反扁的力量集結起來,要陳水扁下臺。但這樣詮釋,掩蓋了整個運動「譴責政黨失職、重申政治道德」的深層意義。 這一年來,因為弊案紛紛爆發,民眾覺得公平、清廉、法治、民主等等臺灣多數民眾肯定的價值,明顯遭到傷害。人民的強烈不滿,表現在要求陳水扁辭職。要他辭職的理由,正是重新肯定這些公共價值。 罷免無功 不負責的兒戲 為什麼民眾要上街?回頭看,逼成民眾集結,第一個需要譴責的是政黨。 六月間,藍營發動罷免,是一場非常不負責任的兒戲。憲法規定,罷免案要三分之二立委才能成案。當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根本沒有認真面對這個門檻,沒有去拜託、說服、甚至換取民進黨支援。他們只是機會主義的盲動,結果出師無功,徒然造成藍綠對峙局面。 七月,親綠學者發表聲明,要求陳水扁辭職,他們所重申的本土價值和民主規範,原是綠營都會認同的,但民進黨為了維繫權位,居然放棄理念,把廿多年來積累的民主共識付諸流水。 龍文論述 多數不能成立 六月藍營的兒戲,加上七月民進黨的霸道,民眾該怎麼辦?龍應臺認為,拉倒陳水扁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我覺得她的論述多數不能成立。她說,你們不要靜坐,要走體制內罷免和彈劾的途徑。可是這對民眾是脫離現實的要求。憲政體制內,只有立法院才能讓罷免和彈劾成案,並沒有一般選民置喙的機會。可是由於兩大政黨的自私與失職,這條路已經阻塞了。 此時,民眾自行出面靜坐,要求一個喪失道德權威與政治正當性的總統下臺,並沒有不尊重憲政民主和司法制度的問題。畢竟,司法只過問法律責任,原本即與道德責任及政治責任無涉。 兩種情況 才算溢出體制 進一步言,街頭靜坐這類群眾運動,何嘗越出體制?就手段而言,它是實踐憲法保障的集會遊行權利,又根據「集會遊行法」申請獲準,當然是在體制內。就目的言,百萬人靜坐,並不會產生罷免陳總統的法律效果;它只是表達一種民意,形成道德與政治壓力,迫使陳總統循體制管道辭職,為何不算是體制內部的訴求? 只有兩種情況才算溢出體制:手段上衝破了集遊法及憲法的規定;或者效果上人民直接剝奪了總統的職位與權力。這兩種情況,目前都沒有發生,靜坐者也沒有能力作這種事。何況,即使到了體制之外,民眾施展抵抗權或者「公民不服從權」,旨在挽救遭褻瀆、出賣的民主價值,依然是正當的。 今天,大家擔心會有激化對立的後果,但這些問題不該拿來質問民眾,而該拿來質問政治人物。面對弊案造成的喧囂,兩大政黨提出了什麼跨政黨的解決方案?解決這種對立,不是你們的責任嗎?民進黨掌握政權,如果民眾衝突,你們該做什麼?只能挑撥、鎮壓、再挑撥、再鎮壓? 藍綠兩個陣營本是臺灣歷史的產物,不可能消失,也不要幻想把對方消滅。但超越藍綠對立是可能的,只要政黨願意放棄一時的政黨利益。 倒扁靜坐 代表某種覺悟 馬英九要求陳總統辭職的同時,應保證尊重二○○四總統大選的結果和憲法的規定,繼續由民進黨執政到二○○八年,換取民進黨安心清理總統府。從民進黨來看,為了維護從黨外走來的民主價值,維持本土政權的道德品格,難道不該請扁辭職? 我要重申,倒扁靜坐,代表這個社會對某些基本價值的覺悟與信仰。對這個運動的效果,不必要求太高。施明德自己說是烏合之眾。的確,這些集結的人能力有限,不可能使陳總統下臺。陳總統是否辭職,畢竟操之在他自己,以及民進黨的良知與智慧。大家看待此次運動,應體認到它的道德意義,不必為了有形的成敗而生挫折感,反而導致衝突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