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第五屆 重新認識中國研討會

  • 會議宗旨
  • 詳細議程
  • 講者簡介
  • 線上報名
  • 交通資訊>
  • 會議名稱:第五屆重新認識中國學術研討會
  • 會議日期: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 會議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台灣大學霖澤館1301多媒體教室
  • 主辦單位: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 合辦單位: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國立中央大學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台灣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台灣聯大文化研究跨校碩博士學分學程
我們正見證一道關於「中國」的新學術浪潮的來臨。參與到這個新學術思想浪潮的知識界來自很多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知識背景,包括了來自亞洲與西方的後殖民主義與非歐洲中心論、漢學研究、以及「重新發現中國」的新世界史,當然更包括了來自中國大陸學界的中國近現代性的批判性系譜學研究、各領域的「中國學派」,儒學的復興、甚至,來自自由主義內部的「重接地氣」反省。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政治與知識的動力與範式,但一個共同的匯聚點還算是相對清晰:「中國」成為了一種有別於之前西方凝視下的知識對象,在其思想、歷史與經驗基礎上被理論化,並且孕育了新知識範式的可能。作為一個開放的知識計畫,「重新認識中國」標誌著我們當前知識生產的中國轉向(The China Turn)。而重新開始認真看待中國,當然也就是重新認識過去與當代,也就必然意味重新認識自身。
時間 內容 主持/評論
09:00-09:30 報到 Registration
09:30-10:40 後革命的幽靈
戴錦華(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研究所)
丁乃非(中央大學英文系)
甯應斌(中央大學哲研所)
10:40-11:00 茶敘 Tea Break
11:00-12:10 士人的世界構造:以郭熙《早春圖》為例
渠敬東(北京大學社會系)
劉人鵬(清華大學中文系)
趙 剛(東海大學社會系)
12:30-13:30 午餐 Lunch
13:30-14:40 性之變:改革開放40年
黃盈盈(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
黃道明(中央大學英文系)
何春蕤(中央大學英文系)
14:40-15:00 茶敘 Tea Break
15:00-17:00 綜合討論:
  • 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 林純德(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副教授)
  • 吳慧娟(中央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 許仁豪(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助理教授)
  • 鄭亘良(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博士)
甯應斌
(中央大學哲研所)

主講人

戴錦華 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流行文化,電影研究和性別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參與新農村建設運動以及綠色運動。在過去數十年中,針對文學、電影和電視的評論不斷擴大其華語受眾群,覆蓋中國、台灣、香港。
渠敬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缺席與斷裂:有關失範的社會學研究》(胡繩獎)、《現代社會中的人性與教育》、《自由與教育:洛克與盧梭的教育哲學》等;合著《中國單位組織變遷的失範效應》、《組織變遷的社會過程》等;主編文選3部,出版譯著10部(包括《塗爾幹文集》共10卷),並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社會》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性社會學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具體方向為:中國女性的身體與性、中國女性性工作者、愛滋病的跨學科研究、性社會學定性研究方法,著有《愛滋病與生活邏輯》(2019)、《性/別、身體與故事社會學》(2018)、《我在現場:性社會學田野調查筆記》(合著,2018)、《性之變:21世紀中國人的性生活》(合著,2013)以及《論方法:社會學調查的本土實踐與生活》(合著,2011)等。

引言人

在苦勞網擔任記者八年時間,過去曾投身學權、同志與樂生保留運動。社運經驗使我相信改革需要由下而上;而要挑戰結構,還需要改造了的主體作為動力,因此需要人由內而外。對運動充滿熱情,又深刻感受到困頓。於是在迷惘中,也冀望知識能夠發揮引領人的作用。
英國University of Warwick社會學博士。現任台灣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監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性/別與媒介、酷兒理論、文化研究,深入探究台灣同志運動的面貌與近期發展。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專長領域為亞美文化、華語語系文學、經濟與文化。
美國康乃爾大學戲劇博士(輔修電影及性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助理教授。長期關注兩岸表演藝術,藝術與社會、性別等議題。
中央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前往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取得博士學位,正職爸爸、兼職中英翻譯,並擔任《新國際》、《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編輯,近年關注青年情感政治。

評論/主持

美國加大柏克萊分校比較文學博士,中央大學英文系特聘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性/別研究、文化研究、小說理論、女性主義之性別政治。著作有ObsceneThings: Sexual Politics in Jin Ping Mei ,《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與劉人鵬、白瑞梅合著)。
台灣女性主義情慾解放運動的旗手,現任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暨講座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1995年在中央大學建立性/別研究室,長期耕耘跨領域性/別研究,在運動圈內則積極支持性多元、性工作、青少年解放,也因此被基督教保守團體於2003年以散播猥褻之罪名告進法院,最終被判無罪。現繼續串連組織,對性惡法提出批判,維護公民基本自由權利,持續編著出版前鋒議題專書二十餘冊。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性別治理、公民情感。
中央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成員,103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得獎人(外文學門)。著有 Queer Politics and Sexual Modernity in Taiwa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中譯《酷兒政治與台灣現代「性」》,2012年由遠流出版社出版)。長年從事愛滋文化研究,編有《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2012)、《愛滋防治、法律與愉悅的政治》(2014)、《當慾望碰上公衛:愛滋防治的解放政治》(2016),均收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叢書。目前從事田啟元劇場與左翼酷兒的文化研究。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和教學領域是社會學理論 Sociological Theory、社會運動 Social Movement、社會變遷 Social Change。著有《小心國家族:批判的社運,社運的批判》、《四海困窮:戰雲下的證詞》、《求索:陳映真的文學之路》、《橙紅的早星:隨著陳映真重訪台灣1960年代》等。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為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研究專長是晚情現代與性/別、酷兒研究、情感政治。著作有《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與丁乃非、白瑞梅合著),《閻若璩與古文尚書辨偽--一個學術史的個案研究》,《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哲學博士,中央大學哲研所教授,性/別研究室成員。著有《現代性:文化研究-應用哲學的取向》、《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管理、現代性的黑暗面》(與何春蕤合著)、《賣淫的倫理學探究》、《性工作與現代性》、《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等書,另有《重新認識中國》(編)、《新道德主義:兩岸三地性/別尋思》(編)、《性地圖景:兩岸三地性/別氣候》(編)等。

交通資訊

捷  運:※新店線於「公館站」下車,由臺大正門進入約走15-20鐘到達霖澤館

※文湖線於「科技大樓站」下車,沿復興南路往南走約5-10分鐘進入臺大辛亥路校門,霖澤館即在校門旁。

公  車:※臺大資訊大樓站:298

※羅斯福路公館站:30、653、74、254、278、643、644、252、251、236、606、291、208、1、510、253、907,由羅斯福路正大門進入臺大

※新生南路臺大站:642、290、505、907、284、253、52、280、311、0南,由西側門進入臺大

※和平東路復興南路口站:3、72、74、18、52、211、235、284、237、278、15、209、295、626、和平幹線、敦化幹線,由辛亥路校門進入臺大

開  車:自辛亥路、復興南路口臺灣大學辛亥路校門進入後左手邊第一棟即為霖澤館。霖澤館旁有地下停車場,校園內亦有停車位,請依臺大相關規定使用。然而,校內停車位不多,請多利用大眾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