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神學的發展大勢速記
當代「激進神學」興起的背景,應當追溯到上個世紀末的「自由神學」(liberal
theology)及「基督教社會主義」運動;推動這個運動的主流,則是自由神學家的中的「社會福音派」。
自由神學∕基督教社會主義運動
他們抨擊保守派出世的神學觀,他們樂觀地想要在地上實現公義的神國。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掃光了樂觀的氣氛,許多自由神學家又投回正統的懷抱,而成為「新正統」,代表人物就是「危機神學」或「辯證神學」的卡爾‧巴特(Karl
Barth )以及卜爾仁(Emil
Brunner)。
危機神學∕辯證神學
在第二次大戰前後,受存在主義的影響的神學家,如田立克、布特曼(Rudolf
Bultmann)等人,也為現代神學注入了新的思想血液;田立克的「終極關懷」、布特曼的「除神話化」,大膽的揚棄統神學銓釋,為後來更激進的神學舖路。
終極關懷∕除神話化
受納粹迫害而死的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在死前所著之《獄中書簡》,開啟了當代激進神學第一個流派──「世俗神學」的先聲。之後,戈高登(Friedrich
Gogarten)與柯克斯(Harvey
Cox)把「世俗神學」正式推出;接著便是漢彌爾頓(William
Hamilton)與阿爾泰瑟(Thomas
J.J. Altizr)的「神死神學」。
世俗神學∕神死神學
在這期間,神學界的爭論也感染到一般大眾,柯克斯的《世俗之城》一書成了暢銷書,引起了「世俗城爭辯」風波;羅賓遜主教的《對上帝誠實》(Honest
to God),因為它的通俗風格,把新的神學精神帶入大眾,也引起了一場爭論。此外,還有大大小小的神學流派均在六O年代及七O年代湧現。
希望神學∕革命神學
在歐洲,比較接近左派思想的「希望神學」,也在布洛赫(E
Bloch)開端,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集大成的情勢下登場。「希望神學」又名「政治神學」,是「激進神學」中的左翼。
過程神學∕解放神學
受到懷海德的過程神學以及德日進影響的「過程神學」,也在考布(John
Cobb)的介紹下流行起來,成為「激進神學」中頗具影響力的一派。雖然這些以新教為主的「激進神學」影響了一批有入世精神的基督徒,在默默中為社會或政治的理想工作,但似乎影響不是那麼引人注目,而且影響力只及歐美地區。
相反的,在拉丁美洲,以舊教為主的「解放神學」(liberation
theology)則把比較傳統的基督論神學與激進的社會分析結合起來,影響深遠。
這就是今日激進神學的大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