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品格》何以成為日本百萬暢銷書
 
 
本報特約記者戴錚 北京《中華讀書報》 (2006.06.09)
 
 

  縱觀近期日本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一本名為《國家的品格》的書已連續數周獨佔鰲頭。該書上櫃才190天,銷量就突破了200萬冊,比日本頭號暢銷書《傻瓜的圍牆》躍入二百萬龍門的時間早了整整58天。那麼,《國家的品格》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能夠引得日本國民如此趨之若鶩?

  人們或許不會想到,這部號稱「劃時代的日本論」的書竟出自一位數學專業的大學教授之手。作者藤原正彥出生於中國長春,從東京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執掌過教鞭,現任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理學部教授。在書中,藤原正彥教授堂而皇之地給全體日本人上起了思想教育課,他大膽宣稱日本是個由不成熟的國民組建的「民主國家」,並且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日本人一向引以為自豪的國民性格究竟是什麼?

  藤原正彥在書中開宗明義地宣稱,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國民永遠都是不成熟的,而判斷國民成熟與否的民主主義的前提也永遠無法成立。」日本的國民性格中「不成熟」的一面表現為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一邊倒的政治,以及「只要不違反法律就什麼都能做」的僥幸心態。

  在藤原正彥看來,日本人在追求實為美國化的「國際化」時,已經喪失了一向引以為自豪的國民性格,那就是對大自然懷有豐富的感性、鄙視懦弱、同情他人的不幸等等。而只有復興這些形成國民性格的傳統價值觀,才能恢復日本「國家的品格」,以此「垂範」於這個因金錢至上主義而變得日漸飄搖的世界。

  日本時政評論家太田昌國在《星期五週刊》上發表書評認為,《國家的品格》中隨處可見對於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的批判,作者對於「先進國家的頹廢」以及「自命不凡的伊拉克戰爭」的精彩論述也得到了眾多讀者的首肯。當然,最能夠引起共鳴的,還是藤原正彥對現代日本社會沉溺於金錢遊戲的深深絕望。

  針對日本政府以符合「邏輯」與「合理性」為由的一系列所謂「改革」,藤原正彥認為這對樹立國家的品格沒有任何益處,他提出要美的情緒不要虛偽的邏輯,要國語不要英語,要「武士道精神」不要「民主主義」等鮮明的主張,還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提倡用獨創性的方法來培育下一代的「情緒」。

  雖然該書被譽為「給予全體日本人自豪與自信的劃時代的日本論」,然而藤原正彥開出的藥方卻是恢復武士道精神,這非但沒有任何劃時代的新意,還引來了眾多批評的聲音。一位名叫近藤一郎的讀者表示,武士道精神祇會引發卑劣的戰爭,或許作者在海外生活多年,錯把他國沒有的價值觀當成了應該加以讚賞的日本傳統。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池田信夫則撰文批評道:藤原正彥用以提升國家品格的對策只不過是19世紀末新渡戶稻造所倡導的武士道精神的現代版,指望它來挽救日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國家的品格》一書的責任編輯橫手大輔認為,讀者在對該書乾淨利落地抨擊時弊給予支援的同時,也對書中「露骨的武士道禮讚」提出了批評,這本書成為近期圖書市場最大熱點的要件或許正是因為它提供了論爭的靶子。

  據說,眼下日本出版界在做暢銷書時流行「三T原則」,一個是時間(Time),一個是主題(Theme),最後一個是書名(Title)。《國家的品格》是根據去年藤原正彥在以其父新田次郎名字命名的文學獎典禮上的演講為藍本編輯而成的。作者對活力門經營者「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做法進行了猛烈抨擊,並且大罵日本社會出現的精神扭曲,提出要重建「國家的品格」。出版方便以此為書名,在活力門醜聞和公寓抗震強度偽裝問題相繼見諸報端之際隆重上市,使得日本國民對此書的預見性頗為嘆服。

  近年來,不少理科背景的專家學者以獨特的人文視角冷眼觀察著日本社會,他們的著作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暢銷書。《讀賣新聞》的述評在談到《國家的品格》 「快速進擊」的理由時稱,「理科系」出身的作者往往能夠一語道破事物的本質,使書的表現風格簡單明快,不少讀者只用了短短兩個小時就將書全部讀完。一部立意深刻的著作能夠被如此「快餐」,實在也是堪稱一絕了。

 

 
國際邊緣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