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婚夫婦中八分之一是國際婚姻
 
 
朝鮮日報記者 申恩珍 (2007.04.16)
 
 

國際婚姻正在不斷增加。去年結婚的夫婦中,八對中有一對一方是外國人。1990年僅為百分之一的這一比率在15年時間里增至原來的10倍以上。據調查,尤其是全羅南道的新婚夫婦中,國際婚姻所佔比率為22.68%,四對夫婦中有一對是國際婚姻。

大法院15日公佈了最近對國際婚姻的結婚、離婚數量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果,去年結婚的33.7528萬對新婚夫婦中,國際婚姻為3.9071萬對,所佔比率為11.6%。另外,韓國男性迎娶外國女性的比率在國際婚姻中佔76%。大法院的一位有關人士表示:「這意味著適婚年齡的韓國女性不足或迴避婚姻。」

不同性別的外國配偶的國籍也大不相同。去年和韓國男性結婚的外國女性共有2.966萬人。其中,中國新娘最多,達1.445萬人,其次是越南(9812人)、菲律賓(1131人)、蒙古(559人)、柬埔寨(380人)等。

大法院的一位有關人士表示:「最近,迎娶越南新娘的婚姻大幅增加,但由於越南政府顧慮對交易婚姻的譴責輿論,加強了對國際婚姻的審查,因此,和柬埔寨人或蒙古人結婚的國際婚姻可能會增加。」相反,迎娶韓國女性的外國男性中,除了日本(3732人)和中國(2590人)以外,還有美國(1432人)、加拿大(317人)、英國(137人)、德國(126人)、法國(95人)等。

嫁到韓國的越南人A某不久前協議離婚。醫院診斷其卵巢內可能長了腫瘤後,韓國丈夫一方提出離婚要求稱:「如果不能生育很難生活在一起。」甚至還有更荒唐的事情,和外國女性結婚的韓國男性竟然來到韓國消費者保護院申請「退還妻子」。

國際婚姻的離婚案例也在逐年增加,從2003年的2784例增加到2004年的3315例和2005年的4208例。就國際婚姻的離婚案例增加的原因,專家指出,對外國配偶的非人道待遇和對此的反抗、中間人介入的買賣婚姻等非正常婚姻帶來的弊端、以及社會和文化差異導致的矛盾等。

隨?國際婚姻的增加,大法院制定「韓國人和外國人之間國際婚姻的事務處理指針」,並針對國際婚姻比率較高的個別國家另行制定指針。


[社論] 對農村國際婚姻的破裂不能置之不理

朝鮮日報 (2007.04.16 16:22)

據韓國大法院統計資料,去年韓國男性與外國女性結婚的有29660對,其中3924對離婚。2003年韓國男性與外國女性結婚的有20653對,其中1018對離婚。三年來結婚增加了43%,而離婚增加了近3倍。

去年韓國男性娶的外國新娘中,中國女性14450名,越南9812名,菲律賓1131名,蒙古559名,柬埔寨380名,大部分為亞洲女性。這些嫁給韓國男性的外國女性正在彌補嫌棄農村的韓國女性的空位。若在韓國農村侍奉公婆養兒育女的她們的家庭出現問題,這不能不認為是韓國農村乃至韓國社會的問題。

現行《國籍法》規定,只靠丈夫一人來到韓國要成為韓國人並組成家庭的外國新娘,在沒有子女的情況下婚後不到兩年離婚就不能取得韓國國籍。所以她們一離婚就要麼成為非法滯留者要麼回國。既使取得韓國國籍,要在人生地不熟的韓國生活下去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

韓國男性與亞洲女性結成的家庭容易破裂,這與婚姻的方式也有關系。即新郎負責一切費用,從比韓國貧窮的國家娶來新娘。從而在一般家庭斗鬥嘴就完事的小矛盾也會變成虐待、毆打、剝削等各種家庭暴力。這種令人汗顏的現象不僅造成這些人家庭的不幸,還給在新娘國家對韓國的形象帶來很大的傷害。

就目前韓國男女性比而言,至少20年農村男性只能依靠國際婚姻。在這樣的情況下,若嫁到韓國的外國女性繼續遭受如此不幸,只會造成她們不願嫁到韓國來的結果。

據預測,到2010年混血小學生、混血中學生將達到10萬名,甚至有預測農漁村的小學生將有四分之一是這些混血兒。在這種走向多文化、多民族的時代的大變化過程中,一年竟有幾千個農村國際婚姻家庭被破裂,表明我國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在動搖。這種情況表明,國家和社會有義務伸出手幫助這些人組成健康穩定的家庭。

 

 

 

 
國際邊緣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