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另類,是誰的另類
本帖版權歸原作者,其他網站轉載須註明出處,傳統媒體轉載須事先與原作者和e龍西祠衚衕[http://www.xici.net]聯繫。
作者:
一條偷吃的白狗 發表日期:
2001-03-13 22:37:45 返回《銳思評論》 快速返回
關於正走的這條路的中心的兩點遐想
一. 定位
關於另類(Alternative)一詞的定義,出於理想和理解的不一致,能概括出來而同時滿足各方知音的只有"不一樣",這個含糊不清的陳述。漢化後的另類,被注入了"特別"的意味,原在英語理解中並不標榜這種感覺,反正是各取所需。究竟和什麽不一樣,特別在哪裡,卻常是視乎當時的大文化氛圍和小圈子現象。自從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這句功能主義至上的的名言,改革以來,凡事莫不以其功能示人,從街頭滿布的江湖醫生的廣告到大學改革中的合併,功能是首選的賣點。相反的是,現代中國文學卻沒能如願地中西方文化當中作鐘擺式運動,兼得兩家便宜,而是更多地落入了一個庸人自擾的境地。其中又以打著另類旗號的邊緣寫作爲顯,除了獲取小部分知識份子的認同和反響,引發大部分文化人的反思和譴責,已無法走得更遠了。
另類力量薄弱,不僅在創作上,在影響上也難以深遠,更不用說營造什麽文化植被了。能拿出來讓人可憐的理由無非是什麽主流之下,制度之外,商業生存空間有限,另類一下成了少數人賴以炫耀的寶藏,彷彿很超現實,很受壓迫,很無可奈何。另類如果成了主流,就不可能再叫自己另類了,位置重疊的可能性不大,反之亦然。主流和另類之間的競爭迴圈,由來有之,成功顛覆及反顛覆的例子,在音樂和服飾屢見不鮮。87年開始的Rap,只是黑人對白人當家搖滾的顛覆,卻帶來今天主導的Hip-hop文化。另類和主流的反復,是歷史規律,也也許是人類心靈承受能力要經歷
"惑---解"的路程吧。定位在邊緣,中國的另類從誕生那刹那就植根在了一個鹽鹼地和沙漠的交界,土壤的成分是孤獨和抄襲,於是便使命般地肩負起反角的任務,但這樣就另類了嗎?還是亂來而已。
另類,只是一項不一樣的選擇,像豬籠草用自身的魅力吸引自殺的蒼蠅。
二. 意義(Valuation)
另類作爲弱勢族群的存在,不乏人套用"存在即是合理"的說法;可惜在入目大乃不合理的今天,辯證的說可以瞭解作一種合理不合理地存在,反過來也行。可人們始終不能得出一個公認的理,於是合理不合理,合了又是誰的理,如此問題並不影響存在的本質,存在於是乎有著意義,沒有的自然會被淘汰。意義並不等同價值,用valuation而棄meaning的原因是個人加的這個等號,目的是在思想性質的意義上加一層保護衣---一道評估的程式。立足在邊緣,另類在情在理,應該是關注那些生命力旺盛卻持久徘徊在傳統和主流之外的文化群落,或是爲世界呈現某些角落裏面的聲像,有或者儘量表達在與世道相馳而行的路途上行走的人心的孤單。就寫作而言,涉及的是另類現象,如果可能並需要故弄玄虛地作姿態狀,用蜿蜒,無序,非線性的種種所謂另類感覺的手法,不免流於形式的虛浮。好像把另類脫光了衣服又畫上衣服,告訴人這是藝術。意識形態上的分野,要看見並不需要用特別的焦距,要在無影燈下著影子的是落了下手了,也可以斥之爲格調的意淫。動機,是評估價值的起點,熱衷和別人不一樣,而勉強行之,最終只會消磨了區別,人人相仿,何異於鏡中窺人。
假如說,另類的意義是滿足做一個在角落陰影中喃喃自語者的心態,請你保重,你有病,叫僞另類;假如說,另類的意義是幾個人頹廢地搖滾著詛咒上層建築以渲泄憤怒,請你小心,你有病,叫墮落。另類,並不是精神空白中的填充物,也不是弱勢文化的支柱圖騰。
另類的意義更著重於進行本身的文化進化,同時不可避免地遭遇主流文化,反映真正而被忽略了的不一樣。
文初發於第四象限
【中國大陸社會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