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擺脫外遇癥候羣才能展開新生活

【2002/07/11 民生報】記者鄭智仁/報導

面臨另一半外遇,有人可以灑脫,但諮商師分析,多數人都會因此生活大亂,超過五成的妻子甚至會因對方外遇,而出現自傷或傷人的行為,並有憂鬱癥等「外遇癥候羣」;婦女應先擺脫外遇是「家醜」或「病態」等心態,才有勇氣對外求援,開展新生活。

佛教觀音線承辦的松山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昨成立「大老婆俱樂部」網站 (http://bigwife.yam.org.tw),希望幫助更多面臨另一半外遇問題的人,尋求資源協助;觀音線表示,雖然多數有外遇的家庭都會以「為了孩子」為由,勉強維持婚姻,但如果缺乏良好的溝通或互動,對下一代的影響將更為嚴重,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松山家服中心諮商師成蒂說,傳統觀念認為女性對婚姻的態度應從一而終,丈夫有外遇,常歸咎於妻子不夠溫柔體貼,才會讓丈夫動了外遇之念;在此沉重社會壓力之下,婦女因外遇問題而求援的比率相當低。

成蒂表示,若丈夫充滿父權意識,男性中心的價值觀念特別強烈,或家族中有人曾發生外遇卻獲家人支援,較可能發生外遇;另外,婚姻品質不好,夫妻缺乏溝通,彼此相敬如「冰」或相敬如「兵」,若再加上丈夫在職場上可能面臨的誘惑,就更是外遇的高危險群。

除此之外,夫妻人格特質具有「母子」性質者,例如:只要丈夫乖乖回家,妻子可以容許他在外享樂、尋歡的案例,丈夫就如同小孩一般,享有犯錯權利,這樣的情況就形同放任式的外遇;而環境變動也容易造成外遇事件,例如:臺商在大陸包二奶問題。

成蒂認為,先生有外遇,妻子必須先擺脫自己是婚姻失敗者的心態,對外尋求專業協助;不管是挽回婚姻,或最後尋求離婚時,爭取兒女監護權及財產,甚至離婚後的就業等問題,脫離「外遇癥候羣」,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外遇/通姦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