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庭
張競生,字公室,廣東省饒平縣浮濱鎮人,1888年誕生於浮濱鎮一個清山懷抱、綠水橫流的大榕鋪村。祖父張向若旅居馬來西亞,後轉居越南,當過華人過洋客頭。父親張致和繼承祖業,僑居越南當客頭和經商,生母長住家鄉大榕鋪。
張競生小時在本縣霞繞、宮下、琴峰等私塾讀書,天性聰敏,學業優異。1904年考入抗日民族英雄丘逢甲主辦的汕頭同文學校,初受愛國精神啓迪。1907年考進清廷設于廣州的黃埔陸軍小學,因鬧學潮,帶頭剪辮子,被開除學籍。由革命黨人趙聲介紹往新加坡謁見孫中山,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於1910年回國進行革命活動。
爲赴京參加京津保同盟會,要以學生身份爲掩護,乃按其父之意,與一15歲女孩舉行婚禮後即赴上海進震旦學校。半年後進北京法文高等學校,再考入京師大學,以學生身份從事京津保同盟會反青活動。時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灃未遂被執,張競生參與營救,遂與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結成莫逆之交。辛亥革命後,被孫中山委任爲南北議和南方代表團秘書。因政局變化,於1912年同楊杏佛、宋子文等首批官費赴法留學。1915年畢業于巴黎大學文學院,取得文科學士學位。旋轉里昂大學,並曾赴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和瑞士等國家進修。1919年4月8日,以《關於盧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論之探討》爲答辯題目,獲哲學博士學位,成爲潮汕第一個博士。
1920年春,學成回國,由廣東省財政廳長鄒魯舉薦,聘爲金山中學校長。因向廣東省長陳炯明上書倡議"節育優生",觸怒了有幾個老婆、10多個孩子的陳炯明,被改任代理校長。蒞任後,大刀闊斧改革舊制,清理校産,任用留日進步青年李春濤(柯柏年)當教務長。因觸犯了地方豪勢,未及1年,被迫辭職。
1921年10月,他受蔡元培聘請,爲北京大學哲學教授,並任北大風俗調查委員會主任。任教之餘,開設講座,講性心理和愛情問題,深受學生歡迎,同時被北京《晨報》副刊聘請美國著名學者格山夫人來北大做關於《爲什麽要節育》的報告,報告全文刊於《晨報》副刊。他在北大任教5年,著作頗豐,一些作品曾轟動一時。後因著作《性史》,爲封建傳統觀念所不容。時張競生髮出性史徵文啓事,收到稿件300餘篇,這是對中國封建婚姻制度和性禁錮、性盲發起的一場勇敢挑戰,但卻招來聲譽掃地。一些無賴假冒張競生之名,濫制污穢、淫蕩的所謂性史文章,由某些大人物支援,把禍水倒在他頭上。他向國民政府當局上書,要求澄清事實,卻石沈大海。
1926年,張競生離任赴滬,任開明書店總編輯,開辦"美的書店",出版"美的叢書"。但率遭查抄罰款,不久被英租界警方封閉。在此期間,1924年與他情投意合已結了婚的褚松雪女士,因經不起社會重壓而與他分手。1927~1928年間譯性心理學創始人藹理斯所著的《性心理叢書》一套共6卷。1929年初到杭州講學,被浙江當局誣以"性宣傳"罪名拘留並驅逐出境。後由同學陳銘樞贊助於1929年再度赴歐洲研究社會學及美學,並從事譯著,把盧梭《懺悔錄》一書翻譯介紹到中國,影響很大。
1933年回國,被廣東省長邀爲廣東實業督辦,主編《廣東經濟建設》月刊,兼廣州《群聲報》編輯。同年,與中山大學法律系畢業生黃冠南結婚。因此時國家內憂外患交困,他毅然回鄉,發動群衆,興辦實業,築饒錢公路,興建4個苗圃,引進良種,造林種果。並主持啓新學校教學改革。因觸犯權勢者利益,竟被通緝,遂出走香港。1935年複到廣州任廣東省參議員和廣州經濟委員。1937年,與日寇暗中勾結的汪精衛爲網置黨羽,屢次函電邀他北上議事,均遭拒絕,依然攜挈妻兒回饒平縣。1938年出任饒平民衆抗日統率委員會副主任,積極宣傳抗日救國。在家鄉創辦維新學校。1941年,又在浮山創辦饒平縣農業職業學校,辦了7年,培養了一批具有中等專業知識的人才。
抗日戰爭勝利後,張競生曾寄一小銀鋤給蔣介石,諷諫須讓農民休養生息,並赴南京遊說,謀求和平建國。1947年擬組建"中華農民黨",北遊滬寧,東渡臺灣,未成,悲憤而歸。遂送農校師生20多人及長子黃嘉到臺灣屏東糖廠工作。旋又渡海訪問越南、柬埔寨、泰國,鼓勵華僑團結自助,興學育才,並募資回國救災。1948年鼓勵侄輩上山打遊擊,冒險救護被追捕和受傷的中共底下遊擊隊員;糧秣支援遊擊隊,置身家生命安危於度外,爲人民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競生被選爲饒平縣前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縣生産備荒委員會主任。1951年調廣州南方大學學習,接受馬列主義教育。結業後分配到廣東省農林廳任技正。1953年起任廣東省文史館研究員。1960年國家經濟困難時期自願申請回饒平,潛心研究哲學系統的理論,並寫出一批有價值的文稿。1970年6月18日,他在饒平縣樟溪廠埔村患腦溢血病逝世。
他的主要著作有:《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偉大怪惡的藝術》、《與省府商榷整理省營工廠之方法》、《農村復興實驗》、《十年情場》、《浮生漫談》等;主要譯著有:《懺悔錄》、《夢與放逐》、《歌德自傳》等;哲學著作有:《系統與期待的異同》、《記意與意識》、《普通的邏輯》;還發表了《南北議和見聞錄》、《丁未潮州黃岡革命》、《文化史》、《前後殺狼記》、《山的面面觀》、《新食經》、《新饒平》等作品。
張競生的次子張超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饒平縣政協副主席。
資料來源:http://www.btxx.cn.net/bjcr/cryc/yc6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