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88年2月20日(農曆正月初九)生於廣東省饒平縣浮演區大榕鋪村。幼名江流,學名公室。後受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思想的影響,自己改名爲張競生。
2.1902年以前,在本村私塾就讀,1903年考入由縣琴峰書院改名的縣立第一小學。1904年考入汕頭同文學校,該校爲抗日英雄丘逢甲主辦。不論在那所學校,張競生皆以聰明好學而獲得師友的好評。
3.1907年考入清朝設于廣州的黃埔陸軍小學,該校名雖小學,所授課程實爲高等學校課程,學制三年,外文要求能翻譯,每年招生100名,第一期學日文,第二期學法文,第三期爲德文,第四期爲英文,因爲報考之人衆多,考取者多爲校校者。後來陸小出身的人多爲軍閥政客,如陳濟棠,陳銘樞等,皆張競生陸小第二期同學。
4.1909年在陸小讀書期間,如饑似渴偷看民報和其他革命讀物,萌發了反清思想,遂爲校方注意乃以帶頭剪辮子等罪名將張競生開除。後以該校副監督、實爲地下革命黨人趙聲(百先)介紹往新加坡謁見孫中山先生,盤留月餘,受孫中山先生教導,決定回國北上參加革命活動。
5.1910年爲赴京參加京津同盟會,以學生身份爲掩護,乃接受其父「先結婚,後去上海讀書」的條件,與15歲的女孩結婚。這對張競生的心靈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也是他後來矢志反封建,反對性盲,堅持性教育,主張自由婚姻的一個重大原因。
6.1910年婚禮之後,張競生即赴上海,先進由法國天主教主辦的上海復旦學校。由於革命的需要,半年後入北京法文高等學校,後又考入京師大學,以學生的身份從事京津保同盟會反清活動。時汪精衛謀刺攝政王載件未遂被捕,張競生受命參與營救汪精衛,遂與汪清衛、陳壁君夫婦成爲莫逆之交。
7.1911年10月17日至1912年初參加南北議和團的南方代表團,任南方議和團秘書,伍廷芳爲南方代表團首席代表,實際該團由汪精衛決策。
8.1912年12月至1915年就讀巴黎大學。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爲了消再戰端,實現和平,建設民國,孫中山以大局爲重,宣稱只要袁世凱擁護共和,他願意推舉袁爲中華民國大總統,從而打破南北議和僵局。決心與孫中山同進退的張競生,因而於該年12月10日到達法國,在巴黎大學就讀。3年後,即1915年取得文學學士學位(1917年同期赴法留學成績卓然的尚有譚熙鴻、楊杏佛、宋子文等人,皆爲國民黨時代要員。見臺灣《民國大事日誌》第一冊第二十五頁選派人員名單。)。
9.1916年至1919年,在法國里昂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19年4月8日《關於盧梭古代教育起源理論之探討》論文通過答辯被授予博士學位,在里昂大學攻讀期間,曾先後到過英、德、荷、比、瑞士等國遊歷和考察。
10.1920年春學成歸國,由潮屆議員兼省財政廳長鄒魯舉薦擔任潮汕當時最高學府金山中學校長,在從巴黎抵達廣州期間,上書陳炯明,提倡避孕節育,主張每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多者受罰。陳炯明是當時廣東省長兼督軍,妻妾數人,有子女十多個,那裏聽得進,不肯任其爲校長。後經地方力爭,才允爲金山中學代理校長。
這是張競生提倡節育避孕初次受挫,是他在國內坎坷生涯的開始。
11.1920年冬至1921年夏,任金山中學代理校長。在任期間,大刀闊斧進行教學改革。張競生深知愚昧不能使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決心以金山中學爲基地,將它辦成知名的金山中學,而要辦好學校,選聘稱職教師爲第一要旨。因此,他不講情面,辭退不稱職教師,聘請了幾位留學生來金山中學任教,提高了該校的教師素質。第一,反對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同校。這一年,金山中學通過考試,錄取了8名女學生入金山中學。第二,整頓學校紀律,培養讀書風氣。他認爲要吸收外國文化,首先要掌握外語。他聘請了幾名優秀的外語老師,而且還要求理論課的科任老師用英語授課。同時大力推廣普通話,以統一祖國語言,由於他的倡導,使讀書蔚然成風。第三,不畏權勢,清理校産。金山中學原爲地方學校,校産甚多,但多爲豪紳所把持,從中漁利,如不整頓清理,金中經費將成爲問題。歷任校長爲此頭痛,但因懼怕惡勢力,不敢出面清理。張競生卻不顧個人得失,立意清理,雖因此得罪豪紳,被迫到任九個月而辭職,但卻爲金山中學爭回了校産,爲金山中學保留了辦學的經濟基礎。
12.1921年10月至1926年,接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聘請任北大哲學教授。
任教課程有西方哲學史、法國唯理論、美的人生觀、美的社會組織法,美學和性心理學等。
在任教之餘,張競生還開設講座,講性心理和愛情問題,深受學生歡迎,同時被北京晨報副刊聘爲專欄理論導師。1922年,北大成立「北大風俗調查會」。調查委員皆爲當時知名教授,張被衆人推舉爲主任委員,由此可以想見張競生當年在北大的社會地位。1922年他參與蔡元培、胡適、李石曾等知名人士聯名致電孫中山,建議結束護法。同年張競生還與胡適聯名邀請美國提倡避孕節育的著名學者格山夫人,來北京大學做關於《爲什麽要節育》的報告,報告全文刊於晨報副刊。
在北大任教授期間是張競生學術著作和學術思想燦爛耀眼、大放異彩的時期,其主要著作如下:
A.1923年4月29日於《北京晨報副刊》發表《愛情定則與陳淑君女士事的研究》,提出愛情是有條件的,愛情是可以比較的,愛情是可以變更的,以及夫妻爲朋友的一種著名主張,以一種全新的觀點引導關於妻妹陳淑君(已與沈家訂婚)女士與其姐夫譚熙鴻教授(其妻去世)相戀而後同居是否合理的討論,將視嫁狗隨狗觀念束縛或視包辦婚姻爲合理,視媒妁之言爲神聖,對豪紳納妾熟視無睹的惡習橫行的中國舊社會的毛病,和不人道家庭規妻子爲私産的種種問題,都一舉端到人們的面前。從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大大的推進了陳淑君、譚熙鴻與沈厚培(陳的訂婚人)事件的討論。1923年6月20日和22日,又在晨報副刊發表了約三萬字《答復愛情定則的議論》的總結,用反對封建道德禮教的全新理論爲陳譚婚戀事件作了總結。這是張競生反對封建禮教,開展性教育的序幕。
B.1923年寒假於《京報副刊》發表《一個寒假的最好訊息——一代優種社同人啓事》的性史證文。性史調查,是北大風俗調查會的社會調查課題之一。經到會教授公議,認爲性史調查是開風氣之先的事,爲避免引起副作用,決定作爲一個專門的問題,用徵文出版專輯的方式向社會發起調查。這次徵文啓事發出後,引起強烈反響。短短時間,張競生收到稿件三百篇。性史徵文啓事是張競生對中國封建婚姻制度和性禁銅、性盲發起的一場挑戰,是正義的、勇敢的、動機純正的。但這一挑戰使張競生聲譽掃地,幾爲社會所不容。
C.1925年先後出版《美的人生觀》和《美的社會組織法》、《戀愛與衛生》等著作。三部合計60多萬字。
D.1926年5月,經張競生的精心整理,從性史徵文的二百多篇文章中抽選了在京大學生所寫的七篇,集結爲心隆史第一集》,公開出版。《小性史第一集》中,何女士的我的性經歷最有學術價值,小江平的董二嫂則是對性盲的有力控訴。性史體裁爲自傳式小說體,每篇之後張競生博士都有針對性的按語,如「第三種水」、「如何協調夫妻雙方性生活」、「手淫」以及如何避孕等等。
張競生擬將「性史」證文分集陸續出版。「性史」第二集稿酬大洋千元,如不遭到社會責難,性史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也將很快在中國出現。
如果說張競生關於避孕節育,以提高中華民族人口素質只是反封建的週邊戰,在《京報副刊》發《個性史》徵文是投向封建禮教的一把投槍,那麽,《個性史》第一集的集結出版,則是扔向中國舊禮教的一顆重型炸彈。這個炸彈使封建衛道士震驚憤怒,使庸俗文痞技癢,使愛錢如命的書店老闆找到了一個發大財的好機會。而這幾股污濁的惡勢力勾結兵痞官僚,則欲置張競生博士于死地而後快。
1926年8月,時任天津南開大學校長的張伯警首先發難。在南開大學生中宣佈《性史》屆宣傳淫穢的淫書,禁止學生閱讀。接著天津市警察局宣佈在該市查禁《性史》。接著報章雜誌紛紛發表聲討張競生的文章,誣陷張競生博士爲淫蟲,宣揚淫穢,污濁社會,毒害青年等等。
13.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張競生博士到達上海,先擔任上海開明書店總編輯,後開辦「美的書店」。
張競生要在中國舉起反對性禁煙、性神秘的初衷並沒有因爲鋪天蓋地而來的攻擊非難而有所改變,可以說反而更加堅定執著的要繼續堅持下去。
但是,襟懷坦蕩、待人誠懇、心地善良的張競生以爲《個性史》第一集之所以遭到非難與責備,是由於小說式的體裁引起的誤會,《史》第一集團屬研究性文獻原訂只1000冊,不打算再版,預計在社會上所起的影響不大,能讀到該書的人不會有多少。他向出版社退去第二集的預支稿酬,追回《性史》用二集的稿件,決定暫不再出版性史徵文稿件,改爲正面介紹英國文豪葛理斯的《性心理叢書》的方式在中國開展性教育,打破性盲目和性神秘。但這個良好的願望,在當時中國社會裏卻註定使他陷入更深的人生厄運。
美的書店開設于上海福州路510號,謝蘊如任經理,張競主任總編輯,專門翻譯出版葛理斯的《性心理叢書》》。書店開張,門庭若市,在一年之間出書數十種,門市賣出了幾十萬冊。內容都是葛理斯的各種性問題,每一問題大都不過一二萬字,在辦美的書店的同時,張競生還同時附出《新文化明刊。張在《新文化》月刊中發表題爲《論紅花女的處女膜》針對時弊,說明兩個問題:l,如果結婚初夜發現妻子破身,應當採取向前看的態度。他引用了盧梭的情人的故事。盧梭的情人因在少年時被人誘惑而破身,對盧梭不敢獻身,盧梭對她說:「我的愛人阿,我求的是你的今後,並不是你以前的事。」闡明只要婚後果能一心一意相愛,對所愛的人的過去不應追究。2.有些人處女膜特殊,不會落紅,不要以落紅去辨女性是否破身。這篇文章是他看了《一個自殺的少婦》的報導後寫的。當時中國農村因爲落紅問題釀成悲劇的事時有發生,可見張競生的文章的意義是深遠的,他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愛所愛的人。
美的書店只一年多即被扼殺,原因有二:其一,書商文痞互相勾結,瞞著張競生大肆翻印他的《性史第一集》,同時以他的名義在市場上抛出各種《性史》續集,內容淫穢不堪,而大淫棍的罪名卻由張競生來承受,惡書商因而發財。張競生卻因之名聲掃地,成爲衆矢之的。其二是書禁,既沒收書本,又罰鉅款,書店只好關門。不難想像,如果這間書店能夠繼續開辦,對中國性教育的貢獻就十分重大。可惜,壯志未酬名已毀,張競生在上海立不住腳了。這次使張競生身受雙重打擊。
其一,家庭因此破裂,愛情不衛生了。張競生於1924年與留法女士豬松雪結合,兩人彼此相愛,情投意合,但《性史》事件之後,豬松雪經受不了社會的重壓終於和張分手。這是對張競生的一個重大打擊,也是對他的《愛情定則》的理論的考驗。張競生終於經受了這一考驗,並進一步修正他的愛情定則理論,把愛情的條件和變化區分爲進化和退化的兩類。所謂進化的,如才能、相貌、品德、健康之類;所謂退化的加財産、地位、或屈服於惡勢力,等等。
其二,他應邀到杭州講學,更被當局以性宣傳罪名拘留,後經張繼保釋。
張在國內一時幾無立足之處,但他以一個哲學家的胸懷化解了落到他身上的一切重壓,更加矢志他的追求。
14.1928年到1933年再度赴法從事學術研究。抵達法國後他給陸小同學、當時作廣東省長的陳銘樞上書,提出由他編譯介紹世界名著的計劃,受陳銘樞的支援資助。在這期間,他節衣縮食,專心翻譯。可惜不久陳銘樞下野,張經過自身的努力,翻譯並出版了《懺悔錄》、《夢放逐》、《印典娜》、《歌德自傳》、《多惹情歌》著作,由上海世界書局於1929年前後版。
著作有《爛漫派概論》、《偉大怪惡的藝術》由上海世界書局於1929年出版。
15.1933年至1937年。
受陳濟棠之邀任廣東省實業督辦,兼《廣東經濟建設》主編,廣州《群聲報》編輯。在任期間,回饒平家鄉集資修築公路60餘裏。因被誣陷出逃香港。後由陳濟棠派人把他從港接回來,改任參議、廣州經濟委員等閒職。
1933年與中山大學法律系畢業生黃冠南結婚。
16.1937年至1949年初。
這是國運艱危的抗日戰爭時期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在這時期,張競生顯示出高風亮節,大義凜然,忠貞報國,共仇同汽,與人民共患難,與志士共奮鬥的高貴品質。
第一,抗戰爆發,與日寇暗中勾結的汪精衛爲羅置黨羽,屢次函電邀請張競生北上議事,均以拒絕。毅然攜妻帶子,返抵故鄉,出任饒平縣民衆抗日饒平委員會副主任,宣傳抗日救國。汪精衛公開投敵,張通電與之決絕。
第二,1939年倡建維新學校,爲家鄉普及文化。
第三,1941年創辦饒平縣農業職業學校任校長。辦農場、辦茲圃,把職業技術教育與生産勞動、啓發民智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四,抗戰勝利後內戰爆發,張競生於1946至1947年間,擬組建「中華農民黨」北遊滬寧,東渡臺灣,建黨未成。先送農校師生二十餘人及長子黃嘉到臺灣糖廠工作,並從臺灣帶回甘蔗良種。他謝絕留臺工作,決心與家鄉人民共進退,乃訪問越南、柬埔寨鼓勵華僑報效家國。
第五,1947年當蔣介石進一步發動內戰時,張競生打了銀鋤四把,上刻「休養生息」四字,分寄國民黨要員,要他們住手停止內戰。
第六,共產黨遊擊隊在其家鄉出現後,他於1948便鼓勵其侄之子上山參加革命毅然站到共產黨一邊,並利用他的農校和社會地位,先後於1949年掩護三名被追捕的受傷遊擊隊員脫險。同時募集糧食、衣服、藥品等軍需品支援遊擊隊,在他的影響下,他所在的村就有11名青年參加遊擊隊。
第七,在此期間著有《饑餓的潮州》、《山的面面觀》、《食經》、《前後殺狼記》等著作。
17.1950年至1965年。
1950年新中國成立,出任饒平縣生産救災委員會主任,第一屆各界縣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
1950年進入南方大學學習,分配於省農林廳任技正。
1953年調廣東省文史研究館任館員。
在任文史館研究員期間,先後寫出《南北議和見聞錄》、《辛亥革命南北議和時,孫中山先生兩個重要口頭指示》、《回憶金山中學》、《情場十年》、《浮生漫談》、《生活散記》、《回憶北大時的李大別烈士》等著作,同時積極參加湯溪水庫的建設。
1960年體諒暫時經濟困難,自願申請回饒平,爲省文史館駐外館員。
在古稀之年遭逢十年浩劫,先被紅衛兵批判,繼而於1969年作爲戰疏物件遣送饒平樟溪區廠埔時,高齡有病,孑然一身,深夜讀書與世長逝,終年82歲。
後記
當我爲本書畫下最後一個句號的時候,我又一次想起「人傑」兩個字。
20世紀中國的人傑多數出於南方。孫中山、廖仲楷、乃至後來的蔡愕、葉挺……張競生是一個道地的南方人——廣東饒平縣人,他算不算也是一個人傑呢?歷史沒有給他作下結論。他雖然活了82歲,但在歷史的長河裏,也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然則,在20年代,他曾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長空,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年,他確實以筆代馬,嘯傲奔突于荒原荊棘的大野。
張競生先生是我輩先人,其故鄉大榕鋪村與我老家歐陽山鄉相距不足二裏路程,同屬饒平縣浮濱區。老先生的家舊寨園,就在兩鄉往來路邊,只是離大榕鋪村近些。早年,大榕鋪與歐陽山兩鄉不睦,常爲爭水爭地大打出手,鬧至開龕門咒誓:「張楊兩姓,永世不得通婚聯姻。」然則,我輩後人,卻不甚以爲然。特別是解放以後,歐陽山與大榕鋪聯村成鄉,鄉政府就設在大榕鋪村內,兩村辦一完小,也在大榕鋪村頭,曰:大榕鋪小學。我就是在大榕銷小學讀完初小、高小的。我每日讀書,都得經過舊寨園。那時,先生的屋已塌,牆已破,只有先生親手種下的香蕉林在寒風烈日中抖擻。然而,卻因此勾出我們對先生更多的好奇與敬意。關于先生許多的傳奇故事,甚至緋聞誹事,儘管版本不同,但我都耳熟能詳。
張競生在全國是名人,在我們那裏更不得了了。張競生的名字,別說周圍張姓五鄉,就是我們楊氏十八村,也都是婦孺皆知,世代相傳。民衆中,他被奉若神人,就連結冤甚深的歐陽山,也把他當成「自己人」。人們總是博士長博士短的,就是沒提他姓張。
當然,能在鄉里俗民中傳播開的,多是他的睿智與傑績。比如他少時讀書,如何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成人後如何不避權貴、智鬥惡紳;如何爲窮人百姓伸張正義。甚至說他是三國博士,身上隨時帶著一支英法德意荷等八國頭兒簽保的手槍。偶見一塊巨石,人們便言之鑿鑿,這是博士坐過的地方;隨便見到一棵按樹,也會指著告訴你,這是博士從法國帶來的種子長出來的。至於張競生當年親自籌款指揮修成的那條從老縣城到新縣城60多公里長的公路,它和他的故事,更如路上的沙子石子那般多。人們諱莫如深的是他的性學、性事。不過,民國時期出版的他的一本《戀愛與衛生》,有人稍稍傳給我時,我看到封面上包著的兩層厚厚的牛皮紙,卻已經被摸黑磨出了毛。當時,我就估摸,看過本書的怕不下數百上千人了。
我很小就想替先生著書立傳,後來又與他的兒子張超先產生了莫逆之交,每每談及,張超兄總催我快些動筆。但我每每卻因忐忑而猶豫起來。
因爲先生一生富如滄海。我要動筆總有一種老虎咬天,不知從何下口的感覺,張競生21歲受革命黨人趙聲引薦前往新加坡,謁見孫中山,從此便踏上革命道路,曾兩次營救謀刺攝政王載件未遂被執的汪精衛,也曾爲南北議和團南方團秘書,汪精衛出獄後曾先後三次邀他出來共事,言詞甚切地稱:只要你願意,就是我的手足兄弟,他卻婉拒而選擇了出國留學的道路。與他同行的國民政府首批公費留學生17人,回國後大都從政,後來成了國民黨要員,而他卻毅然踏上北大講壇;他與李大別、陳獨秀、魯迅、李四光在北京大學同壇講授,後來有人成了革命先鋒,有人成了文學大師,有人成了自然科學家;而他卻偏偏「獨樹一幟」,把性學當哲學研而不止,成了下場慘烈的「性博士」。他曾經設想以「性的解放與自由」來改善中國的人種,節制生育發展經濟,從而從根本上拯救中國。最近,廣州出版社出版他的文集時給他冠以「中國性學第一人、中國計劃生育第一人、中國發起愛情討論第一人」我認爲一點不以爲過。憑他敏銳的直覺、噴湧的才思,驚人的膽略,他成不了政治家,至少可以成爲一個文學家或有影響的出版家,他畢竟已經留下了300多萬字豐厚的著作。然而,宛如一顆流星,他從30年代便在中國出版史上消失了。悲乎?嗟乎?雖說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莫以成敗論英雄。但也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來歷史認強梁。
假如張競生的主張在當時的中國有較廣泛的社會基礎,甚而影響到以後的執政者的話,那麽中國就不會有人口的無節制發展和人口低素質狀況,不會仍有那麽多封建式的婚姻悲劇發生,不會有平均主義的大鍋飯而導致的懶惰閒散及生産力低下,也不會有長期的「階級鬥爭爲綱」直至「文化大革命」的災難……可惜歷史沒有假如。歷史之河在各種社會力量衝突的漩渦中無情地前行,對於那些善良美好的召喚和呐喊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當我們回首評說時,無數犧牲的代價已經付出了。
今年,是北京大學建校100週年,也是張競生誕辰110週年。死者無言。他活著時不大被人理解,今天,當一個世紀就要結束,塵埃落定,真容漸顯之際,重新翻閱先生的舊作,剖析先生度過的人生,評價先生一生的功過,也許更能公允和心平氣和些……於是,我重新翻審10年前舊作《性博士傳奇》,修改增刪之後,擬將一個更加完整的張競生奉呈到讀者請君的面前(十年前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性博士傳奇》,是與內弟楊秀生聯名所著,本次再版,因重新謀篇,架構重搭,且做了較大增刪,本著文貴自負,只把本名簽上,藉此也向秀生君致以由衷的謝忱與歉意)。俗話說:「采一朵浪花,便能見到太陽。」但我依然忐忑:我採到的是浪花嗎?
------------------
圖書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