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聞

甲骨文「吉」字 指男女性器結合

【2004/06/02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臺北報導】

唐伯虎的「春宮畫」在明代相當出名,正史卻往往忽略了他這項才能。 圖/八方提供 


漢民族的祖先是轟趴、雜交的產物?五分之一的甲骨文源自「性」 ?本草綱目裡的植物有一半是春藥?有「中國金賽博士」之稱的劉達臨,繼「性史圖鑑」後,新作「情色文化史」昨天在臺出版。

「情色文化史」共三十多萬字、四百多幀照片,分兩冊出版。劉達臨以斷代史的方式,從社會學、哲學、史學、科學的角度,探討中國從原始社會到清代的情色文化。許多過去以「嚴肅」眼光看待的「經典」,如神話傳說、史書、甲骨文、醫經等,經劉達臨爬梳後,「解放」出另一層「性」的意義。

劉達臨引國外學者研究成果指出,遠古時代,人類經過一個漫長的群婚與雜交時代,造成「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現象,他據此解釋古代「聖人皆無父」的神話傳說。如殷、秦始祖吞「玄鳥之卵」誕生、周先祖踩巨人足印生稷、清始祖是天女吃了神鵲銜來的朱果而生,劉達臨大膽分析,這些傳說都是後代用來解釋「無父」的說法。

劉達臨根據甲骨文的最新研究,指出「性」對中國文字的影響。大陸學者唐漢幾年前考證指出,現今可辨識的一千多字甲骨文中,有近兩百字來源於性。如「祖」一字,「且」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形,「示」則有祭祀之意,表示對男性祖先的崇拜。「吉」則是男性生殖器官與女性生殖器官的結合。

劉達臨發現,明代醫藥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近乎一半的藥物具有「壯陽補腎、以利性生活」的作用,也就是「春藥」。他進一步研究,發現李時珍是明正德至明萬曆年間(西元一五一八至一五九三)的人,此時正是中國宮廷穢亂的時期,春藥的發展正符合統治者的需要。

明代下半期也是春宮畫最流行的時代,而最有名的春宮畫家竟是「風流才子」唐伯虎。可惜,唐伯虎的春宮畫多半佚失,只能從文字記載中想像。至於為什麼叫春「宮」畫,劉達臨也找到答案,因為春宮畫最早產生於漢代帝王「宮」室,描寫春宵宮帷之事。

劉達臨對「性」的態度,可以從他對「易經」的解釋中看出。他說,讀者不應因易經中有一些性內容,就把易經當做「性」書。易經是把「男女兩性視為自然的一部分」,以男女兩性來聯繫自然、闡述自然與人的變化。 

色情材料~we want more~~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