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派對/平安夜 浪蕩夜聖誕聯歡另類指南
ETtoday
東森電子報 2001/8/9 18:12
文/聖女貞德
要是你對「聖誕節」這個對西方文化影響深遠的節慶追根溯底的話,不難發現,聖誕節最正統的玩法是集體作愛、浸泡於酒池肉林,直到洩盡最後一滴力氣為止。從前的西方社會,宗教是作為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認同標的;最重要的宗教首推基督教。基督教的節慶一向有別於希羅時代的酒神祭、農神集會、以及在一、二世紀期間出現的諾斯替教的縱欲儀式。基督教看似強調約束,但在尼采為我們考察出基督教對人類文明所受的不當矯飾後,我們有義務身體力行,以澄清「聖誕節」的放蕩身世。反觀東方社會的「聖誕節」形像竟被傳媒扭曲成怪模怪樣:成年人飲酒狂歡、少年人解放愛慾、官人規劃建立親民形象、商人則來個例行的年度促銷;還有少部分人會神聖兮兮地參與子夜彌撒,並以報佳音詩班為流動佈景,把聖經章節轉化成一些不合時宜的信仰夢吟。
「聖誕節」的諸多習俗,如聖誕樹,源自中世紀的宗教劇。因為每逢聖誕期間,都在教堂外演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而闖禍的情節。這時當然會佈置「生命樹」為誌。為表警醒,教友也紛紛在家佈置「生命樹」。但「平安夜,聖善夜」一語,直至廿世紀末,竟變成「平安夜,失身夜」。雖然沒有確切的量化數據作為佐證,但多少反映了民間對「聖誕節」和「偷嘗禁果」兩者有著強烈的聯想。也有某些證據顯示,「聖誕節」就是一嘗禁果,集體闖禍的節日。
但在教會勢力依附國家集權思想席捲西方世界之後,集體縱慾儀式不再;人們除了偷歡越軌之外,就是歡場作樂了。
然而聖誕老人送禮的習俗出現,其實多少透露了一件秘密:人類文明的深層意識裡,其實是更嚮往各種越軌行為,而非只是找個妓女/男妓爽一下而已。聖誕老人送禮,有一說源自土耳其,爾後因為西方白人至上思想,改成芬蘭人聖尼古拉,並配上八頭有名字的馴鹿。不管聖尼古拉究竟祖籍何處,故事起自他有一回不忍鄰家女孩因為貧窮而被迫從事性交易,故趁黑從窗戶爬入投贈黃金。這個有錢有閒的老人聖尼古拉,後來就有個專屬的紀念日。對於西方人而言,此日正好接近「聖誕節」,故演變為聖誕夜送小孩禮物的習俗。至於聖尼古拉從煙囪爬進人家的房子之後,除了送禮外還幹了甚麼,就沒閒人多問了。
廿一世紀在即,讓我們盡情還原西方節慶的古老精神吧!飲酒狂歡和放縱享樂,是動員自由男女和凝聚群體意識的最好操練,而最美的操練形式,則非雜交派對莫屬。
資料來源:http://ap1.ettoday.com/trnsearchdb.php?s=1&p=性愛派對&i=545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