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 My life as a boy : a woman's story

 

作者:金‧雀爾寧(Kim Chernin)
譯者:李璞良
出版社:高談文化

情慾流動的記錄

吳婉茹/評介

「瞭解我過去的人從沒想到我會變成個男孩……」本書的主角也是敘事者開門見山的第一句話。一位三十多歲的家庭主婦,有個即將離家上大學的女兒和對她呵護備至的丈夫,在外人看似安寧幸福的生活之下,卻難掩內心深處的巨烈變化,期待著某些重要事情的發生,終於在她遇見另一個女人時,喚醒了她內在的真實情慾,而成為一個男孩,勇敢地去追求「他」的愛人。

本書主角曾和男性結婚,並生下一女,就生理性別(sex)而言,是個不折不扣的女人(female);但於社會性別(gender)上的展現,卻又表現出主動積極的陽性(masculine)特徵。雖然這是描述一個「女人」愛上另一個女人的故事,但作者金‧雀爾寧顯然不想將它只定位成女同志對抗異性戀的教科書或勵志文本,跳出(女)同志身份認同論述中「本質論」(essentialism)與「建構論」(constructionism)的爭議衚衕,忠實、細膩地記錄主角從小至今的自我性別認同及情慾對象轉換的心理狀態,緣此,作者所意欲凸顯者似乎不難看出,她想強調的是性慾之流動不受男/女、異性戀/同性戀之界定所規範,所有異(同)性戀中皆有同(異)性戀的成分。

書中主角的性慾探索歷程,頗似吳爾芙(Virginia Woolf)筆下的「歐蘭朵」,兩人同樣的經歷過性別轉換,都曾經愛上過男性與女性,只是「歐蘭朵」是由男變女,本書主角則由男變女後再變為男,在變為女性時所擁有的(異性戀)婚姻經歷,似乎使得「他」更清楚自己的性別取向。《歐蘭朵》(Orlando)所揭示的陰陽同體之趣味,本書也欲以內心獨白的方式呈現,但卻無法企及前者對此複雜矛盾議題所處理的深刻程度。其實二者本就是不同的文類,寫作的「預期效果」應該也原本不同,被稱為「文學雜種」的《歐蘭朵》,既可視為傳記、歷史、小說、寓言,也是追尋小說、傳奇小說、女性主義手冊及啟蒙小說,比起《歐蘭朵》的恢宏與瑰麗,本書則有如一部手提V8所拍攝的自傳式紀錄片,只見簡單與素樸,但正因其真實無華,對同志研究無疑地提供了具「史料」般的價值,人類文明史發展至今,以異性戀為對象所討論或衍生的文字一直是主流文獻,以同性戀或雙性戀等性別越界為對象的文字始終寥寥可數,期待本地出現更多類似卻更精彩的文字。

資料來源:【2001/04/30 聯合報】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