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文 章

愛滋宣導 被新聞破功了 

中國時報   論壇  2004.07.18  王國強/北市(研究生)

 昨天看了「同志援交遭逮捕」的電視新聞,記者敘述事件原委,連同案主遭逮捕後與警方、記者的互動。「小白自曝染有愛滋,偵辦警員一聽趕緊戴上口罩手套杜絕感染!」如果說新聞是知識的來源,臺灣民眾又在這樣低能報導中吸收了多少的錯誤病理知識,增強了多少對病、以及感染者的恐懼和歧視?當官方的衛教尚無法有效傳達到住民,當民間團體苦心耕耘對感染者更友善、平權環境的路程依然蓽路藍縷,幾乎每家每戶都收得到的電視新聞,一則複製道德想像不顧科學事實的粗糙報導,輕易就澆息了各方的努力。

 愛滋經由為數相當的血液和體液交換而傳染,一般生活中的互動,諸如握手擁抱皆無感染之虞,遑論員警處理案主時少有的肢體互動。試想,若愛滋病毒傳染力強,凡皮膚接觸和飛沫皆有傳染危險,臺灣的感染者又豈僅止於五千餘人?媒體「忠實」呈現員警的錯誤觀念,而無平衡訊息,輕則使人棲棲遑遑,衍生的效果則更為恐怖:一是未提醒觀眾真正的高風險行為和避免方式,二是壓縮了感染者社會生活的空間、加重一般人對他們的害怕和歧視。若民眾皆以為防愛滋須如防SARS,那麼又有何業主願僱用感染者,又有哪些同事同學鄰居願意與感染者相處,更不用說對他們付出關懷了。

 日前二年一屆的世界愛滋大會正在泰國舉行時,臺灣電子媒體一如往常輕輕帶過。所謂世紀傳染病,人類遭遇最棘手的難題,因為臺灣媒體的缺席和忽視,總讓臺灣民眾置身事外。如果習慣了電子媒體的弱智無知,一向缺乏對社會事件和政治鬥爭之外的關心,我們也不必奢望媒體在全球愛滋議題上會有長足進步。然而,我們至少可以要求,媒體非不得已觸及愛滋問題時,至少別再複製愚夫愚婦的錯誤認知,別再生產、僵化壓縮感染者生存空間的保守意識形態。

上一頁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