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歧視

http://living.sina.com.cn 2001072715:09 青年時訊 

           蝸居鬧市,我們身邊的胖人一天天多了起來,說明收入一年年增加,能享用匱乏時期極少數人才擁有的吃喝權了。這是中國人富起來的一個顯著特徵。它像條紅線,準確衡量著東部和西部、城市和鄉村,評估著文明度。

  那些富了的人,腰粗肚大,在衆人心目中很顯示派頭,因爲能吃,且吃得好,就是在北京這種大都市也非人人盡然。

  吃得好,意味著下館子,吃山珍海味,有脂肪;穿得好,意味著高價與名牌,也是標簽;住得好,意味著別墅洋房豪華裝修,還買得起轎車、出國旅行……摘了窮帽子的國人羨慕這美好生活,一樣一樣置辦吧。

  西諺無情:「窮人進天堂,好比駱駝穿針眼。」近兩年,隨著環保之聲越來越強,這種自國外傳進的「吃撐了後的覺悟」,讓我們驚醒:缺少教育竟是全方位的———包括衣食住行、滲透言談舉止及所有的生活習慣!

  見微知著。如不大聲說話、不大聲咀嚼、不隨地吐痰、不隨處扔廢物、不任意抽煙、不任意笑話旁人……都算自尊自愛。而上述種種,已然誕生了種族歧視之外的新歧視:音量歧視、吃相歧視、吸煙歧視等等。被歧視一方顯然是犯了粗俗、沒有教養的錯。

  當然,我們也正加緊進化:身邊已蔓延著學歷歧視、年齡歧視、收入歧視、容貌歧視、身份歧視、性別歧視、口音歧視、地域歧視、勸酒歧視……

  如今,來自醫學界的警示是「肥胖歧視」。據說在西方社會,由於肥胖人群的疾病、貧窮、行動不便等複雜原因,使自身社會地位降低。

  有統計資料表明,富國裏窮人胖,窮國裏富人胖。專家解釋說,富國裏的下層人和新移民喜買廉價食品,而廉價食品都含高脂肪;而窮國裏的胖富人則是「無知無畏」吃出來的——因爲全社會還缺少營養學教育,錢多了,卻延續貧困時的飲食習慣。

  胖人往往如林語堂讚揚的,透著樂觀謙讓的品性,深得人生況味。可惜林先生沒機會使用最新醫學成果。若論人性,倒有人指責胖人自控力差,意志薄弱,經不住考驗云云。

  這真叫人不寒而慄。總之,富對窮是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輻射。

  對於我們,「新窮人」的形象水到渠成般産生了,標誌是:極強的附屬性。例如,爲生存或應酬,無力健身,鍛煉遠未成爲樂趣和習慣。學打網球高爾夫就猶如學鋼琴一樣,是自我提拔。不能自控,就是給新窮人劃的隔離帶———每一專案指標中,都有更細緻的分項,甚至似物理學那樣無窮盡地「分裂」下去,越來越盡善盡美。

  誰制定標準?教猴兒穿衣,構成侮辱嗎?幸虧全是自願「向上」。

  我始終認爲,講話直截了當,比設立專用術語好,更讓人明白。例如,說收入低,比說「工薪階層」好;說人家富,比說「發達地區、發達國家」好;說自己窮,比說自己正「發展中」要好。

  仔細想,之所以拐彎抹角,也源於「窮」字。這種曲筆帶不來美感,而是充滿了躲閃、小心、自卑後的矯飾。大觀園主人曾對劉姥姥的傾慕大倒苦水:「大有大的難處」。如今城裏人苦惱多,在農村人看來,正如同大觀園主人。

  感覺無辜?想減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功啊。(蘇敏 )

資料來源:http://living.sina.com.cn/s/w/2001-07-27/30752.html

 

胖胖文章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