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政治」操弄 美國人愈來愈胖

【2002/05/16 聯合報】 
【編譯王麗娟/綜合紐約十五日電】

紐約大學食品營養系主任瑪莉恩‧納索(Marion Nestle)在《食品政治》(Food Politics)一書中說,為讓批評食品業 者噤若寒蟬,他們所祭出的手段之一是讓批評者逐一成為被告。他們並砸巨資,從事政治遊說宣傳鼓勵吃下大量不健康的東西,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納索博士所言不假,糖業協會即揚言要和她對簿公堂。但納索不見得怕打官司。德國一批牛農將脫口秀名嘴歐普拉‧溫芙蕾告上法庭,指控她發表對漢堡的誹謗言論,結果牛農敗訴。

類似的威脅是《食品政治》討論主題之一。新書主要探討食品業者如何明來暗往,操縱美國人的飲食習慣,而不單是肥胖癥 ,許多營養問題均是食品業者鼓勵消費者多吃的後果。納索以她的科學背景與教書技巧,深入淺出分析錯綜複雜的食品政治問題。

美國人確實正因某種因素而愈來愈胖。一九九五年一項研究顯示,美國肥胖癥患者在一九七0年代末期至一九九0年代初期增加將近一倍,百分之十四的兒童,百分之十二的青少年,百分之卅五的成人均有過重現象。

納索從二次大戰後食品業者如何發揮影響力談起,也在那時,專家發現營養不良不再是問題,飲食過量與不運動引發慢性疾病才是美國人更嚴重的問題。

納索認為食品界很政治的論點,外界很難駁倒。她指出,財大氣粗的食品業者不僅操縱消費者飲食習慣,而且只把業者想提供的資訊供給消費者。食品業者每年廣告及促銷費用高達三百卅億美元,遊說費用也動輒數以百萬美元計。

食品業者遊說國會與管理當局早已行之有年,納索以實際證據證明食品業者如何神通廣大,還證明消費者賴以提供持平資訊的人士如何靠不住。納索說,食品業者 「買通」科學家、營養學家、飲食學家或「收買」政府、大學。業者是否涉及行賄仍有爭議,但資金流向有跡可尋。

納索在書中說,許多食品公司定期提供資訊與資金給學術單位、研究機構並贊助會議、期刊等活動。不少營養專家仰賴或主動尋求食品業者的金援。

眾所周知,贊助期刊發行的廠商有可口可樂、孟山都、寶鹼、減肥食品公司 Slimfast 等。納索說,美國營養師協會提供的資料簡報,有不少是廠商贊助的報告。一份討論生物科技重要性的報告是孟山都背後贊助,一份研究低熱量人工甘味劑阿斯巴甜 的報告是紐特公司(NutraSweet)提供資金。還有一分解說鈉與高血壓關聯並不明朗的研究結果是由康寶濃湯提供研究經費。

《食品政治》其他觀點還包括:大學有些系所經費完全來自食品業贊助;在會議中發表,由食品公司出資研究的報告,有時會以期刊增刊方式發表,所有費用由食品 公司負擔;營養會議有時是企業贊助,例如美國營養科學協會一次舉行會議時,穀類食品加工公司家樂氏即邀大學營養系主任試吃早餐,桌上盡是該公司準備進軍市 場的纖維補充食品。

納索結論為,食品業者利用廣告製造飲食習慣乃個人抉擇,非廠商審慎操縱假象,消費者看得懂廣告內容,不見得清楚業者在國會、聯邦機構、法院、大學、專業組織幕後「使力」的一面。

 
性多元   |   性政治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