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聞剪報

靈異節目

 

【靈異節目氾濫】

電視鬼影幢幢 孩子暗夜心驚

中時晚報   社會綜合   890810 

張麗伽/臺北報導 

「我的孩子不敢一個人去刷牙、不敢一個人睡。他說,這個世界真的有鬼,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來自九二一災區的母親林儷薇,今天在立法院流淚哭訴,痛批靈異節目戕害小孩的心靈。包括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主婦聯盟、兒童福利聯盟等民間團體,發起抵制靈異節目的行動,並點名三立及八大電視臺,要求新聞局立即制止他們在白天重播鬼怪節目的作法,否則將向行政院長唐飛陳情。

民間團體呼籲,觀眾應該打電話給播出靈異節目的電視臺,以及提供廣告的廠商,表達對這些節目的不滿。他們也表示,將拜訪八大電視臺董事長林柏川、「大哥大級」的楊登魁,以及三立的張榮華,希望他們自制;如果媒體為了賺錢而不肯改變,將會更進一步向廣告主施壓,甚至發起拒買提供廣告給靈異節目的產品。

立委翁金珠上午召開記者會,批評各電視臺為了因應七月的鬼節,競相製作靈異節目,甚至在白天重播,對許多放暑假在家看電視的兒童造成心靈創傷,特別是迄待重建家園及身心的災區,受到的傷害更大。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賀德芬質疑,政治已經夠亂了,但部分媒體眼中只有收視率和鈔票,那是一種羞恥,她指出,「連陳水扁總統都公開說他當選是尹清楓的幫助」,這樣的亂象,大家都有責任站出來監督及抗議。

多位來自災區的老師、家長,在敘述他們的看法時,都是哽咽難言,甚至激動落淚。東勢新社國中教師陳亭君說,她的很多學生、鄰居都往生了,原本晚上可以散步的地方,現在都是荒煙蔓草,一個洞、一個洞的,而家長們多數都忙於為重建家園而努力,孩子們只好在家看電視。根據她的查訪,許多孩子都對靈異節目很害怕,可是又很好奇,因為同學都在說,「不看就顯得很遜」。班上的三十多個孩子,三分之一的人不敢看,看過的人都有半數做噩夢、不敢獨處的反應;即使是她七十多歲的老媽媽,都不敢一個人睡。

張麗伽/臺北報導

針對民間團體強烈抗議靈異節目戕害兒童心靈,新聞局廣電處處長張崇仁在立法院表示,他們必須依法行政,除了下午四點三十分至七點是普級時段,其他時間播出或重播保護級節目都是合法的,他們不能禁止。他並表示,被民間團體列出的各個靈異節目,除了三立臺灣臺的戲說臺灣因為不符普級標準而遭處分,「都還不到停播的程度」。

張崇仁的說法,引發在場者的強烈質疑,認為法律不是政府不做事的盾牌。主婦聯盟前董事長陳來紅說,她不能同意政府官員將這種內容視為創意,因為創意應該是給社會向上提升,不是讓社會向下沈淪。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TOP

 
鬼節目嚇人 兒童夜驚魂

中國時報    社會綜合   890811

劉添財、曹競元/臺北報導 

電視臺一窩蜂在農曆俗稱的鬼月,大量播放靈異性節目,已經引起災區學校老師及家長的群起反彈。他們十日在立法院聲淚俱下地痛陳電視臺,為了收視率,竟然枉顧社會責任,競相播放鬼怪節目,對許多放暑假在家看電視的兒童造成心靈創傷,特別是在等待重建的災區兒童,受到的傷害更大。

因此,他們呼籲社會大眾能夠發起抵制電視臺的行動,以免造成災區學童心靈遭受更重大的創傷。不過新聞局廣電處長張崇仁則說,依目前法令規定,的確很難規範電視臺的行為,只能靠電視臺自律。

民進黨立委翁金珠昨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針對近來電視臺靈異節目氾濫,邀請民間團體代表,以及災區學校老師、家長發表切膚之痛的看法。他們一面播放電視臺靈異節目內容,一面聲淚俱下地痛陳電視臺的種種不是,說到痛心處還數度哽咽而無法言語。

臺灣媒體觀察基金會昨天在記者會中,公佈一份有關電視臺播放靈異節目的統計資料,其中三立及八大兩家有線電視公司就佔了約百分之八十。立委翁金珠等人強烈要求新聞局,制止三立及八大等電視臺在白天重播靈異節目,否則將向行政院長唐飛陳情。

一位來自災區的母親以切身的經驗含著淚水錶示,九二一災後,她的子女好不容易才剛從恐懼中恢復過來,敢自己睡覺,現在電視臺競相播放靈異節目,已經讓他的孩子不敢一個人去刷牙,更不敢一個人睡,還不斷說,這個世界真的有鬼,在電視上都可以看到。對於每天活在繁重重建工作的災區父母而言,實在是雪上加霜。

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賀德芬表示,臺灣政治已經夠亂了,但部分媒體眼中只有收視率和鈔票,那是一種羞恥,究竟社會力量在哪裏?大家都有責任站出來監督及抗議。

曹競元/臺北報導

三立、八大、東森電視臺昨天各自表述,願意作好自我「把關」工作,不會讓靈異節目搞得「兒童不宜」。

三立表示,「穿梭陰陽界」已依規定在「保護級」的時段播出,內容也根據節目分級制度播出,三立也希望父母親能依電視分級規定,陪同小朋友注意收看。八大與東森電視昨天也作出良善的回應。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TOP

 
資深靈異節目製作人坦承「裝神弄鬼」

中時晚報   影視娛樂   890811

陳孝凡/臺北報導 

臺灣真是個「鬼地方」?鬼月裡各種「妖魔鬼怪」一起跑出來嚇人?臺灣靈異節目氾濫,但是那有這麼多的「鬼影幢幢」畫面?說穿了還是把觀眾當「豬頭」耍,完全是「量產」作假,刻意製造恐怖氣氛;做家長的別上當,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講明白」,免得自己嚇自己!

與其說有陰陽眼的人何其多,還不如說是利用鏡頭或電腦合成「裝神弄鬼」!「天下那有這麼多的靈異現象、又剛好被拍到啊!」一位資深的靈異節目製作人坦承道。他冒著在同行間「顧人怨」的下場,自我招認說,其實,長久以來電視上所播的靈異畫面,全是假的;並和盤托出過去曾使用過的「招數」。

誰說眼見為信?所謂的靈異畫面都有破綻,眼尖的觀眾保證能破解!以宣稱由民眾用V8拍攝提供、或節目單位自製的靈異錄影帶為例,畫面幾乎都是黑白的。照說,以現在所有的攝影機都是彩色的而言,會變成黑白色調發揮陰森效果,皆是經過後製抽色的「加工」處理;為什麼?不言可喻。

其次,過去的靈異畫面常常沒有原始現場背景聲音,多半加入恐怖音效;或是拍攝內容沒主題,靈異畫面都是巧合的出現在「空景」。但是現在不同了,表現手法更顯多元,亦可以在探訪傳說中的靈異地點時,不期而遇的「撞鬼」;又如,靈異畫面通常是在鏡頭晃動中一閃即過,電腦後製合成的靈異影像,配上聳動的旁白和戲劇性的情節,驚悚的效果就出來了。

世界上到底有無靈異?誰也說不準,而的確是存在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只是,迄今能以攝影機拍下來,像臺灣靈異節目每週都能遇到的,全世界還絕無僅有。據悉,目前先進國家運用紅外線、溫度、溼度等精密儀器,在所謂的靈異地點檢測,皆未發現任何異狀;同時,也沒有任何一個靈異畫面被證實是真的。觀眾收看靈異節目,別再信以為真了!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TOP

 
"靈異"節目驚悚 有賴觀眾制裁

中國時報   891023

 吳江泉、蔡崑亮/高雄報導 

許多電視媒體製播各種形式的靈異節目,隨著收視率的水漲船高,也造成社會上不同層面的迴響,有人認為靈異節目具有社會教化功能,有人認為會造成孩童心理上恐懼等的負面影響,究竟靈異節目該何去何從呢?

高雄市傳播學會、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新聞編採人協會,廿二日上午特別邀集學者、專家及傳播先進,共聚高雄市晶華飯店座談,現場反應熱烈,與會來賓也與爆滿的聽眾進行問題的溝通互動。

主持人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所長蔡敦浩指出,從傳播角度看靈異節目,整個社會規範機制、法律規範、消費者習性以至傳播產業,顯現出臺灣社會現像有值得討論、思考的空間。在傳播學會、新聞編採人協會等單位的共襄盛舉推展座談活動,南部討論風氣有越來越多的空間,也有更多人的參與。

高雄市編採人協會理事長李彪表示,大眾傳播對社會原本就有決策、守望、教育的功能,雖然許多節目主持人、製作人在五年前就發表自律宣言,但卻沒有真正落實自律機制,才會出現令人驚悚的靈異節目氾濫的情況。

李彪並以核四政策的決定來隱喻大眾傳播媒體也是要民間力量來制衡,因為回歸市場經濟,核四建或不建,必須取得由下而上的意見,不是總統說建就建,政策的建立是要有基層的基礎,節目的製作也是一樣,節目要能夠正常發展,製作的水平就要靠消費者的力量來制衡。

在中山大學教授生死學的釋依法法師從宗教的角度來看靈異節目,指出靈界的東西就像手機電波一樣,看不到但事實上卻存在,要感覺它必須以慈悲心、平常心溝通,用健康的心看待它,但臺灣靈異節目卻因媒體競爭厲害,以不當的製作手法來吸引觀眾的好奇心,造成亂象,反觀美國DISCOVERY就以很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靈異事件。

和春技術學院大眾傳播科主任楊正民認為,臺灣電視的亂像是因為過度商業化,戲劇性節目為了商業導向,就以誇大手法來譁眾取眾,根本沒有自律,而法律約束方面又因公權力不彰,執行單位往往以人力不足搪塞,而罰則太輕則是助長社會亂象的幫兇。

臺灣媒觀察基金會董事長賀德芬指出,電視傳播媒體離經叛道後,呈現出的負面社會教育,對失業、教育程度低或是學童的人格傷害最大,在教室教兩個小時,都不敵吳宗憲兩秒鐘的反面效應,臺灣電視節目的亂象還是靠消費者以收視率來制裁。

現場有學生發言建議新聞局應發揮公權力來管制靈異節目嚇人或暴力問題,賀德芬即以法律系教授的身份糾正在場聆聽學生的觀念,她說新聞局是行政單位,行政與司法應分開,解嚴後的新聞局就應變成單純新聞發言人角色,不能再由行政系統箝制新聞自由的發展。

主持人蔡敦浩結語時指出,靈異節目是新冒出來的媒體,就像青少年一樣比較有創意,因過去與現在比較,過去都比較有秩序,在進步當中的東西往往有奇怪現象出現,所以必須推動讓社會力量有更多發展的空間,社會亂象才會趨漸步入秩序規範。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TOP

 

「媒體通識教育 宜從中小學實施」

中國時報   社會綜合   891023 

蔡崑亮、吳江泉/高雄報導 

由高雄市傳播學會、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新聞編採人協會共同舉辦「從傳播角度看靈異節目 」座談會,在專家、學者發表看法後,出席的來賓,有人主張從中、小學教育授予對媒體通識教育;也有人主張民眾要學會自學、自尊,才能獲他人尊重;另有大傳學生提出與出席賀德芬教授不同意見,為賀教授「糾正」觀念錯誤,當場上了一課。

曾是媒體人現在中華藝術學校任職的李小芬認為,目前一般學生有升學壓力;成年人也有經濟起浮不定的困擾,因此,無法在生活之餘以嚴肅的態度希望媒體對自己有正面價值,因此,在目前像靈異節目等並無法以道德禁止,問題在消費者如何去看待媒體,贊成師大月刊主張在中、小學時授予媒體通識教育。

電臺主持人洪美麗認為,不管是他律或自律,最主要是自學,自學是成功的要素,學習自己應對社會給我們的尊重,其次要自尊,才能獲得別人尊重,任何行業都要以誠為主、以信為主。從事傳播媒體,不論是做靈異節目或其他節目,也要以誠信為主。

出席的和春技術學院學生,對賀德芬教授所言新聞局是否該介入,持不同看法。學生舉美國為例,有人歸責於電玩暴力,導致美國青少年學習暴力,所以,國內靈異節目有嚇人意味,新聞局應出面阻止。

賀德芬教授則「糾正」學生對新聞局角色的錯誤觀念。賀德芬說新聞局是行政單位,政府發言人,行政與司法應有區隔。司法單位是超然獨立機關,但行政機關為國家公權力最大機器,戒嚴時代透過法律凍結,人民幾乎沒有權力可言,解嚴開放後,比過去進步,包括人權維護及新聞自由。

賀德芬指出,新聞界對新聞自由的維護一定有最堅定的信念,不能讓檢察官天天來搜索或干涉什麼不能寫,這樣是警總單位也是新聞局以前的工作,解嚴後新聞局一直在改變角色,以後新聞局會變成單純政府發言人。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TOP

看了靈異節目 法師嚇得轉臺

中國時報   891023 

引言 

呂麗淑:

九二一大地震週年之前,許多災區的婦女團體紛紛提出抗議,在災區的孩童從去年九二一遭遇人生中的生離死別後,又大量接觸靈異節目,使他們身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靈異節目是否適合播出,在社會上有廣大的批評,如果不能禁止,是否能制定一套約制、規範的辦法出來,對於這個大家關心的話題,邀請到學者、專家及傳播媒體來座談,如何從生死學角度與進度眼光來看靈異節目。

李   彪:

首先要談自律問題,包括媒體與法律之間自律,最近中時晚報被搜索,到底司法與媒體間有何問題,顯然兩者都要自律,節制自己的機制要產生,電視媒體在這方面非常欠缺,做節目也是大眾傳播,對社會有責任,起碼有教育功能,但不知其自律何在。五年前,電視上幕前幕後的人物,曾發表自律宣言,事實上並沒有自律,並拿這樣的東西給社會做教育素材,只求市場賣錢令人感慨。

在此幕後的社會是有問題,由於社會有一股不確定感,包括政治上核四建否;兩岸打不打,心中陰影大,不停動盪下,臺灣社會新興宗教起來,會發光的宋七力先生,不客氣的講我們的謝市長還很相信他,至少從謝夫人最近出的一本書,還隱約表示贊同,連上位者帶動這樣的信仰或接近靈異狀況,整個社會也跟著浮動,其結果依兒福聯盟調查,高達百分之八十五點七以上小孩看靈異節目會害怕,對小孩影響可以想見,成長過程使社會變扭曲,不僅法律或傳播問題,而是對社會發展影響長遠。

釋依法:

由國外返臺第一次接觸到靈異節目 ,相當驚奇,覺得一般不登大雅的節目也在電視播出,但事後瞭解到底在演什麼,尤其是昨日晚上,看了叫「靈異追追追」節目五分鐘,自己也害怕就轉臺。靈界的東西視看不到,有人予以否定,但它卻存在,不要太相信眼、感觀,佛教要用平常心對待看不到的東西,過去對宗教、靈異認為是怪力亂神是有點矯枉過正,此外,從小到大學沒有宗教課程,但有些現象存在,不能否定有些個人的經驗是不正常。

可能是媒體競爭激烈,挖空心思,不僅節目的量沒有控制,質也沒有控制,因此,建議從宗教生死學角度看,人的感觀有限,某些人感觀超越一般人,不要否定有另種空間存在,不一定每個人都好奇要去接觸,因「請神容易送神難」,除非能瞭解真相,只以平常心,不要用好奇心,這是對年輕人的建議。

賀德芬:

今年九月初,媒體觀察基金會接到九二一災區家長、老師控訴,包括八大、三立等靈異節目,對災區小孩造成二度傷害。災區小孩親身體驗災變,至今陰影仍在,看了靈異節目,打擊更大甚至到了求助精神醫師,變成一種嚴重病態。事實上這些節目均有分級,規定晚上九時卅分以上播出,但問題出在媒體於隔天又重播,新聞局卻不管,造成很大傷害,這是主管機關放水。

這些節目以戲劇手法達到視聽效果,製作的媒體認為不要太緊張,也承認是虛構,要的只是戲劇效果,不過,即使只是戲劇節目,但傳播的是離經叛道,只達到負面教化人心目的,只為了節目能夠賺錢,媒體是社會公器應想到影響多少人?即使媒體是私人財產也要有社會責任,不能偏離主流價值,要建立機制不外自律、他律。

楊正民:

目前臺灣電視節目存在包括過度商業化、暴力現象及色情問題等讓人詬病的地方,從傳播理論而言,是訊息製造者與訊息間發生問題,這是訊息製造者以市場需求為理由所造成,應是自律不足,至於他律即法律管制則是公權力不彰的結果。除了應確定發揮公權力外,罰則太輕讓訊息製造者基於有錢賺取前提下,跟本起不了警惕作用。

現在社會出了問題,可能是觀眾群層次有差別,涉及社會教育問題,而電視節目被批評也顯示國內對性、宗教等教育的不足,不僅節目色情化,有時像迷信、算命是中國人一直感興趣,有時也是依俗,不能單一怪媒體製造單位。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TOP

靈異當道 我們的社會徬徨

中國時報    891023

李   彪

媒體自律是很重要的機制,當沒有自律的時候,產生的問題非常嚴重,以前看過一部偵探影集,當偵探在辦案時遇到瓶頸,往往冥冥中有第六感,憑著直覺破案,我以前跑社會新聞出身,對警探辦案有特別體會,也跟他們一起辦案,有時候就感覺到有些事情是科學無法排擠的事情,這種東西還是存在,宗教跟靈異是不一樣的,像這個節目的拍攝有點意思,偵探因為某種感應而破案,最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但國內靈異節目雖然講說善盡社會責任、義務,在電視上打上「本節目必須由父母陪同或不可模仿」,根本是欺騙大眾,大家在看電視是看其呈現的影像,誰去看字幕,節目製作人本身的自律最重要,當然節目要爭取市場、娛樂觀眾,但也要做一點自己的反省,災區小孩已經出現狀況,媒體也應該做點反省,有報紙總編輯因為搶先刊登白曉燕案而下臺,這是社會責任問題,我當總編輯,如果碰到擄人勒索案人質還未安全以前,我寧可漏也不登。

釋依法

靈異、色情與媒體的問題,這些或許是社會現象的象徵,我們對臺灣文化的社會現像有無可奈何感,有些人非常激進要往上提升,有些人隨著商業、利益趨勢一直走他們的,因為過去保守社會,現在突然間整個開放,就像水的落差一樣,我們的亂流比較大,我們的文化叫做流行文化,每年流行的健康食品都不一樣,因為年輕人認為流行就是很酷的,但我希望年輕人跟我分享一個觀念,就是流行要有選擇性。

我在美國學了獨立、自由、民主,後來發現美國那套東西還是缺少某些東西,其實東方還是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存在我們的文化裡,只是沒有發掘而已,我看今年年初慶祝廿一世紀來臨的節目,發現每個國家都有表現自己文化的活動,但是臺灣慶祝的方式卻是在中正紀念館等地方演出綜藝節目,我們是在沒有法治基礎下談自由,才會出現亂象。

賀德芬

色情或是算命這些事從人類以來就有,並非臺灣特別多,為什麼有亂象出現,是因為透過大眾傳播媒體誇大,感覺到現象與真實有很大差距,被媒體塑造的價值我們要不要接受?

我很擔心公權力伸張,很多人一談到問題,就說新聞局那裡去了?公權力到那裡去了?但新聞自由的爭取是多麼的艱辛,整個新聞自由帶來資訊的流通、民主自由的追求,不要再請公權力介入箝制新聞自由,在司法、媒體等高專業度的領域裡相對的就是要求自律,但「自律」很難,像請鬼拿藥單,可是又害怕「他律」,所以必須激發民間力量去鞭策媒體自律。

楊正民

國內媒體開放與新聞自由我們相當珍惜,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從電視上看八掌溪事件,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眼睜睜的看人被沖走,事後媒體的檢討引起政府的反省,這是媒體的力量,但還是有很多節目在嚇人,使人產生負面影響。

如何達到傳播功能的正面力量,必須嚴格執行遊戲規則,發揮它應有的力量,新聞媒體達到社會監督功能,提出好的建言,業者自律方面應做到真善美的境界,大部分的人都看過第六感生死戀,人家把靈異拍得那麼美,我們的卻只能稱是嚇人節目,連靈異都談不上。

Copyright 2000 China Times Inc.

TOP

屍生戀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