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同性戀應為性醜聞案負責嗎?

【2002/05/16/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天主教神父性醜聞案在全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以來,羅馬天主教教廷內部道德保守主義抬頭,例證之一就是教皇的發言人曾公開表示,在教會內部有太多的同性戀神職人員以及六十年代末以來的性解放運動,對教會起到了道德腐蝕作用,導致性醜聞案增加,教會中也有一種聲音,主張大力限制同性戀者成為神職人員,以防止孌童癖在教會內部的蔓延。

一時間,同性戀似乎成了性醜聞案的罪魁禍首,事實真的如此嗎?從理論上講,儘管羅馬天主教教義一直把同性戀視為「非自然的」性行為,強烈反對同性戀合法化;但天主教教徒生活在俗世中,不可能不受到時代進步的影響。

當科學已經證明同性戀並非變態性行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文明國家,已把同性戀從「精神病患」類目中刪除,承認同性戀也是一種「自然的」性行為時,宗教教義如何與世俗社會的科學理念調合就成了一個挑戰。

一種病理行為從事實上講,並沒有證據表明同性戀者就是孌童癖者,絕大多數已被揭發出的涉案神父侵犯的是未成年兒童,並非青年或成年男子。心理學家認為,孌童癖是一種病理行為,它固然可能包括同性戀情結在內,但更主要的病因在於心理缺陷,如情感不成熟。

Emory 大學的宗教學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孌童癖是一種特殊的臨床名稱,指的是那些對青春期兒童有性興趣的人,與同性戀沒有特別關聯。」他認為,指稱同性戀引發對兒童的性侵害的人,在心裏抱有「文化成見」(culturalstereotype),是對同性戀的不瞭解(五月十一日《紐約時報》)。

美國《新聞週刊》進行的民調也發現,儘管較多數天主教徒仍然認為同性戀行為違反了自然法則(百分之四十八∕百分之三十八),但有百分之六十一的受訪者不認為同性戀者比異性戀者更無法控制自己的性衝動。

愈來愈多認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天主教對同性戀一直持保守態度,但天主教會內部同性戀者比例卻高得令人不敢相信,據《新聞週刊》五月六日一期報道,羅馬天主教神父中同性戀者的比例為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五十,前述那位宗教學教授MarkJordan甚至說:「如果教會中不再允許有同性戀者,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所有教堂都會陷入癱瘓。」

在同性戀與性醜聞的關係上,我們可以再一次看到,教會內部高級神職人員作為一個特殊階層,與廣大教眾外部世界的脫節:當同性戀正在社會中得到愈來愈多的認同與尊重時,他們卻在準備禁止同性戀者成為神職人員,當羅馬天主教神父中有幾乎一半是同性戀者時,口口聲聲辯稱性醜聞犯案者只是神職人員中的極少數的教會高層,卻自相矛盾地認為同性戀是導致性醜聞的罪魁禍首,看來,天主教真的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刻了。

同性戀政治首頁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