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同志首長 有什麼不好?

【2002/10/04 聯合報】

陳克華/陽明大學助理教授、作家(臺北市)


涂醒哲涉嫌強吻同性疑案,不論事件真相如何,在同樣身在醫界的我看來,除了驚訝,亦對臺灣社會對此事件之反應,心有所感。

首先,各大報媒體皆以「雙性戀」來形容。身為醫師的我,實在不知「雙性戀」此一「診斷名詞」從何而來,根據何在?就算當事人有家室妻小,但這並不就代表他就是「異性戀」男人。須知,許多同性戀者莫不尋求婚姻的保護傘,以換取社會主流價值的認同。把「婚姻」和「異性戀」劃上等號,是極為幼稚可笑的看法。

第二,有「同性戀行為」(例如強吻同性友人),並不就代表這個人就一定是「同性戀」。因為「行為」可以是由情境或其他多種複雜因素所暫時性導致,並非如真正「同性戀」者只能由同性之間的性行為當中取得快感。

第三,如果真的如媒體報導所言當事人之一是「雙性戀」或「同性戀」者,那我個人便對其品格操守,抱持極大的憂慮。因為同在醫界,對於國內醫界長期以來從事愛滋病公衛調查與防治的幾位同仁,知之甚詳,也十分驚訝,這些號稱「愛滋病專家」的醫界同仁,一面在國內同性戀族群裡從事愛滋病調查、宣導與研究,一面卻對他們所面對的同志族群,充滿了可笑的偏見、鄙夷和不屑,且時常在公眾場合公開發表異性戀霸權心態十足的羞辱性的言論,造成不少求助於他們的同志的心理打擊。

此事也讓我不禁想起了美國前中情局特務頭子胡佛。他本身是一位同志,但卻以反同性戀行徑惡名昭彰,他不僅利用職權掌握了同性戀文化昌盛的華盛頓國會山莊裡的諸多秘密,許多部長級官員和國會議員及助理之間的同志戀情皆被他據以從事敲詐、勒索或操控,更在於他令人髮指的對同性戀者的暗殺和恐嚇。在曾經獲得「東尼獎」的舞臺劇「美國天使」裡,就有一個罹患愛滋病的政客角色,脫胎自胡佛。在臺灣,是否也有權貴人物做著類似的事呢?

今日醫學已不再把同志當作病人看待,但臺灣社會仍舊跟不上這觀念革新的腳步。反觀國外,現今的巴黎市與柏林市的市長,早已經是出櫃公開的同志,而今年柏林市長更成功贏得連任。放眼國內,還有多少可憐的臺灣同志政客們,躲在婚姻或冒牌女友的保護傘裡,嘴裡掛著反同志的媚主流論調,心裡卻時時渴求著一親同志芳澤呢?而一向標榜照顧弱勢族群的扁政府,是否也應該培養出第一位出櫃承認自己是同志的首長,讓性別議題除了男女兩性之外,在新政府裡更得到公平的展示?

同性戀政治首頁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