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恐同 從誤解變偷窺

ETtoday 2002/07/01 11:56 


 由於社會的多元以及開放﹐同性戀議題在當代已經可以面臨比較開放與公平的待遇﹐然而這並不代表社會已經能夠以正確的眼光﹑態度和理解來對待同性戀由於觀察角度的偏頗﹐在某種程度上﹐同性戀者的實際生活狀況被有意和無意地扭曲﹐所面臨的壓迫情況其實是更嚴重的。 

不管是社會的制約﹐或者是教育的結果﹐同性戀者的絕對數目在一個社會裡面﹐總是居於少數的弱勢在稍早保守臺灣社會裡﹐同性戀面對的是自然人權的被剝奪﹐同志被認為是「不正常」的他們可能面對國家警察機關的逮捕﹑拘禁和刑求﹔醫界也有「治療」的方案﹐電擊﹑隔離和精神治療都曾被以為是有效方法。 

另外﹐社會大眾更是對同性戀者充滿想像的恐懼﹐以為他們是病態的性攻擊機器﹔以為他們有愛滋病在一般大眾的心目中﹐他們的地位和吸毒者﹑強暴犯﹐甚至是亂倫者沒有不同。 

同性戀者的境遇到了今天雖有不同﹐社會大眾「比較理解」同性戀不是一種病﹐同性戀者已經不會被關﹑被電﹐或被送去精神矯正然而﹐同性戀議題漸漸走出陰暗角落後﹐社會代之而起的是對這一族群偷窺的異色眼光﹐許多人不再排斥同性戀﹐但他們總把目光焦點集中在這一弱勢族群的「感情生活」上﹐更好奇的當然是他們的性生活而這樣的「好奇心」對於同性戀者的精神壓迫﹐已經不亞於對他們身體的直接傷害。 

當代的許多藝文作品﹐不論是文學﹑電影﹑畫作……等等﹐經常以同性戀為探討的對象和主題﹐但是內容卻是失焦的﹐鏡頭的焦點經常集中在情慾的描寫﹐甚至有許多變態的誇張想像這樣的角度﹐雖然以滿足了一般人的偷窺欲﹐但是卻讓人們在瞭解同性戀的真相道路上愈走愈遠。 

同性戀的研究雖已有相當的歷史﹐但是還沒有一個絕對的理論﹐可「解釋」同性戀之所以「成為」同性戀的原因何在﹖在當前﹐對同性戀的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視之為「理所當然」﹐也就是同性戀者之所以為同性戀﹐就因為他天生本來就是同性戀﹐所以他的感情世界﹑情慾需求等﹐就和所有的其他人相同﹐根本沒有什麼特異之處。 

我認得一位住在西雅圖的美國同性戀婦女﹐她和伴侶共同生活了20年以上﹐就和一般男女夫妻並無兩樣她重視貞潔﹐甚至有點古板﹐最受不了西雅圖街上的一些性商店她不斷跟我強調﹐絕大多數的美國婦女是不會進那種店的這位美國同性戀婦女的實際生活狀況﹐顯然和許多人以為同性戀者性態度是很開放的認知非常不同就我所知﹐這才是同性戀者的典型。 

人們因誤解而意欲於親近和了解﹐這對於同性戀者追求公平正義待遇﹐當然是件好事但是親近和了解的目的﹐如果只是為了滿足想像的幽暗偷窺欲﹐這比之於誤解其實是更不尊重的﹐且造成的傷害也會更嚴重﹐這是我們在探討同性戀議題所不能不特別注意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臺灣立報 http://lihpao.shu.edu.tw/

資料來源:http://www.ettoday.com.tw/2002/07/01/350-1322342.htm

同性戀政治首頁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