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怕大陸女星

【這是1993年6月19日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的短文,也是當年何春蕤寫的有關兩岸的少數文章之一。不過當時的關切主要還是女性與專業,不是兩岸。本文收入《不同國女人》,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236-237頁,本文之pdf檔在此】

大陸的娛樂雜誌報導了有關大陸女星陳沖、叢珊、張瑜在臺陸續推出劇集但是相繼失利的消息。

對於這個現象,大陸和臺灣的媒體各有其分析,妙的是,兩岸的分析卻同樣假設了一種由男性利益主導的普遍觀視習慣。

大陸的媒體說臺灣觀眾偏好清純的女星,因而比較不喜歡大陸來的這些年齡偏高的女星。這裏的玄機在於:女星的年齡其實不是關鍵所在,她們所投射出來的女性形象才是真正的原因。在我們這個由男性利益來主導的社會之內,觀眾要的「清純」是那種未經世故、心地單純、可以為傳統美德奉獻一切的女性,唯有這類型的人物刻畫才能支撐並鞏固有關兩性關係的普遍常識。在這個前提之下,即使像潘迎紫或劉雪華這些不再年輕的女星,只要她們仍然表現出好女人的清純美德而且在劇中終有善報,觀眾還是愛看的。

相對的來說,大陸女星在臺灣劇集中的演出,投射了成熟的、理性化的、冷靜的、在權力關係中運作自如的自信形象。由於她們的表演方式流露出一種臺灣女星尚未展現的內斂與堅韌,習慣了傳統女性形象的臺灣媒體還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臺灣媒體只得挪用我們最慣常的思考方式來理解並批評這種獨立自信的女性形象──那就是用政治制度的隱喻來要求大陸這些「體制」下薰陶出來的女演員「必須突破體制化的演出」,「加入更多親合力和人性化的精神」,才可能受到臺灣觀眾的喜愛。

這種蘊含反共訊息的語言是另一種男性觀點的呈現。臺灣媒體所要求的「親合力」和「人性化」實際上是希望大陸女星們有更合乎本地女性形象的感性演出:比方說,劉雪華的情感澎湃、雙淚長流,或是潘迎紫杏眼圓睜、故作可愛。不管如何,媒體要的是最浮面的情感宣洩,因為他們相信女人就是淚水做的,女人關心的唯一事情便是情感方面的事。一旦遇上沉穩洗鍊冷靜睿智型的大陸女星,此間媒體的刻板觀念找不到印證,就只得用印象中對方政治體制的「冷酷」和「非人」來解釋,大陸女星的表演方式也就在男性的泛政治化傾向中犧牲了。

其實,在臺灣的現實中,許多女性早已脫出了清純形象的桎梧,她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是成熟洗鍊、自信獨立的。對她們來說,電視劇中一貫清純賢淑的女性形象不但顯示我們社會過度的美化某些女性的清純無知,更在獨立女性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一再加以阻撓。此時大陸女星的演技以及她們所投射的成熟自信女性形象,為眾多女性觀眾開闢出各種可能發展方向,更鼓勵女性肯定自我,展現理性思考及果斷決定的能力,這種影響力可不是媒體對大陸女星的蔑視所掩蓋得了的。

在臺灣的影視事業日漸趨向分眾及小眾的腳步中,女性追求突破和自主的動力會為這些大陸女星的演技定出另一種正面的評價。

轉載本文請保留網頁註記

下載附件

File Description File size Downloads
pdf 1993.6.19 中國時報 誰怕大陸女星? 1 MB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