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何春蕤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寫的專欄文章,刊登於1993年6月4日,收入《不同國女人》,台北:自立晚報,1994年,158-159頁。本文之pdf檔在此】
國際服裝設計師在衡量港臺兩地女性服裝的市場上注意到一個極明顯的差異:香港地區有大量的女性上班服展售,市場銷路也好,反觀臺灣則仍然是小花小草、綴滿蕾絲的淑女裝當道,極少有能夠投射專業形象的上班套裝。(雖然兩者的價位相去不遠。)
這個差異可能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說法是臺灣沒有足夠從事專業工作的白領職業女性來支撐上班套裝的市場。這也就是說,處於決策位置、有專業職能的女性還是很有限,因而市場也尚未提供構成她們專業形象的重要衣著指標。
如果這個說法為真,那麼我們可以間接地了解,臺灣中產階級婦女運動無法長足開展的原因之一,可能在於我們沒有大量從事專業工作的白領職業婦女來形成一個自信獨立而有專業精神支撐的女性階層。要是我們有這麼一個女性階層,那麼她們追求卓越、追求突破升遷極限的自利性目標,很可能會和婦運追求平權、追求解放的目標結合,而成為婦運的火車頭;她們的獨立與自信也比較容易形成強有力的女性另類文化,以便對抗那限制了她們發展的父權觀點主流文化。
第二個對港臺女裝差異的解釋則是,臺灣雖有大量從事專業工作的白領職業女性,有足夠的購買力支撐專業形象的套裝市場,但是由於她們在工作場所中受到極大的壓抑,即使在工作職位上已經獨當一面,卻仍被期望以淑女的、男性慾求對象的、但非競爭的形象進出工作場所,以免直接的、明顯的挑戰男女性別分工的高下規範,因此,她們上班時仍然穿淑女裝來避免勾起更大的敵意。這種顧忌和壓抑也使得那些有潛力但是需要用最具體的、切身的方式來肯定並鞏固自身專業能力和形象的女性,不敢充分展現身體的自得與信心,反而阻礙了她們可能的發展。
上班套裝標誌著一個女性的專業職位與能力。在女性能力與專業精神已經被肯定的西方脈絡裏,或許職業女性要爭的是不必以衣著來建立專業形象;但是,在我們這個還無法平等尊重女性專業能力的社會中,或許我們要努力的是肯定那個專業形象的具體標誌。
轉載本文請保留網頁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