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新語言:青少年與通俗漫畫

(1997年,台灣校園體制內的兩性平權教育在彭婉如及白曉燕命案後的民意喧囂中積極展開,令人憂心的則是這種驟然發動的性別教育很有可能落入最保守而傳統的性壓抑宣導。性/別研究室決心介入,於是在那一年中,用會議和培訓來收集基層教師的經驗和難題,然後用我們的討論和寫作來凝聚並擴散不一樣的性別思惟年底,桃園縣教育局委託製作教師兩性平權教育閱讀材料,這篇文章就是我和研究生助理徐宜嘉為了那本閱讀材料而寫。後來加以擴展,收入《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元尊,199810月,115-120頁)

近年來,大街小巷的漫畫專賣店及出租店如雨後春筍般活絡了起來,店內的陳設也擺脫了以往的陰暗寒傖。照明良好,閱讀區擺上幾張舒適的長沙發,時下的流行歌曲在店內悠揚傳送,有些店家甚至供應販售餐點及飲料,店內的讀物也不僅限於漫畫,坊間的各種通俗雜誌、小說、暢銷書、錄影帶,甚至各式光碟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儼然一副多角經營的姿態。

成人歧視漫畫

然而,相對於漫畫出版品勢力的蓬勃及讀者群的日益增多,多數父母師長依舊心態不改的視漫畫出版品為毒物,漫畫專賣店屢屢接到家長的抗議電話,而老師們則忙著沒收學生帶到學校來的漫畫書。

不單只有漫畫遭受這樣的打壓,其他如電動玩具、電子雞等等青少年娛樂商品,也都背負著成人大大小小的偏見,而成人所把持的論調不外是:漫畫書中對色情暴力的描寫會使青少年想入非非,玩電動玩具會耽誤青少年的課業,養電子雞會讓青少年輕賤生命云云。

上述說法鞏固了青少年娛樂活動的負面印象,若是還有少年起意自戕或犯下強姦搶劫殺人之類的重罪,這些青少年的娛樂便成了替罪羔羊。成人會交相指責這些娛樂活動如何不當地誤導青少年的價值觀,致使他/她們行為偏差,並以保護之名在明裡暗底對青少年娛樂商品展開撲殺行動。

可是隨著近來社會觀念的逐漸進步,此種一味諉過於青少年娛樂活動的說法已稍有轉圜,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看似開明的懷柔態度。於是,我們開始在電視上觀賞到討論漫畫出版品的節目,但是整體成績卻只是差強人意,主持人近乎是個漫畫門外漢,而節目來賓亦多是本身不看漫畫的媒體名人,整個節目暴露出成人看待青少年文化的奇觀式窺奇心理。節目中對漫畫作品的剖析是浮淺片面的,漫畫人在其中的地位及發言份量都遠不及漫畫門外漢的媒體名人,因此,連政客也可以在節目中大談他的「漫畫無用論」。整個節目裡,質疑漫畫刊物的聲音常常高過認同的聲音,一直到這個自稱是代表絕大多數青少年漫畫族的節目停播,漫畫給人的印象恐怕還是停留在「弊多於利」的層次上。

關於漫畫的「弊」,成年人的說法之一即是:青少年正處於愛幻想的年齡,漫畫這種誇大的脫離現實的讀物會使青少年沈迷幻想中不可自拔,讓青少年逃避現實的傾向更形嚴重,長此以往,會對青少年心理發展有不良影響。

說起逃避現實,這恐怕是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成人不也迷電視劇、炒股票、追職棒、上網際網路、購物瞎拼、玩無線電、埋首實驗室、打麻將、混保齡球?為什麼大人做,就叫做休閒,是有益身心的活動;而青少年做,就叫做沈迷,要被扣上帽子,加以監控或甚至禁止呢?

成人說那是因為青少年心智不成熟,無法自制;但是又是誰不讓青少年體驗生活,嘗試各種活動,以便在其中逐漸成熟呢?

成人說青少年沒有責任感,無法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但是又是誰平日就不肯讓青少年有自主的權利,不肯讓他們在承擔責任中發展責任感呢?

逃避乎?操練乎?

青少年或許多少帶點逃避現實的心態鑽進漫畫書中,但是無可否認的,她/他們也由此尋求或建構了自己的主體性。

在二次元的夢幻王國裡,每個青少年都是有積極行動力的勇者,他/她們的心思可以暫時逃離家庭與學校這兩處強力磁場,而不再只是被動單向的受父母師長管訓教導。在那個世界裡,她/他們身肩拯救宇宙的秘密任務,可以自在的闖蕩天涯、揚名於運動場上、活躍於螢光幕前,更可以在愛情的戰場上展開一連串的攻防戰。他/她們從書頁間感受到的,是被人需要的溫馨和甜蜜,以及能夠保護他人的充實與感動──是他們在現實世界中難得一見的場景。

漫畫的吸引力,標記了青少年真實生活的枯竭──任何關心青少年的成人都必須面對這個事實。

在漫畫的另類世界中,青少年至少有機會想像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並在這個世界中馳騁他們的想像力。在這個漫畫王國裡,學校所具有的意義不再那麼權威,教室可以是各種情感交流的場域,而教室裡的學生老師也都大有來頭:也許會有妖魔化身的少女、稚氣未脫老是遭到學生調戲的男老師、打扮俗辣反應敏捷的女教授、會變身為貓的少年、拿學生做人體實驗的瘋狂理化老師、年僅十二歲即執教鞭的神童、愛扮女裝的男生等等。漫畫世界的校園天空是廣闊寬容的,可以容納每個特異的主體,並以此安撫青少年悸動不安的認同焦慮。

如果說青少年都會對愛情充滿憧憬和想像,那麼漫畫世界中常見的教室情愛實踐未嘗不能成為他/她們操練的空間。在漫畫的世界中,情愛的方式與形式更加多元,學生、老師、女孩、男孩,任你排列組合,男女間的愛戀可能平穩恬淡如友情,同性情誼也可能熱烈美麗若愛情。這個夢幻世界一向以友情和愛情為最高指導原則,強調同儕間的和睦相處,男女間的善意互動。漫畫可說是最佳的戀愛參考書及友情指南呢!

漫畫世界中當然也有敵意,有怨恨,有天馬行空的描繪,但是至少在劇情的鋪陳中,這些異質的成分得到了某種處理,某種化解。比起現實生活中青少年持續面對來自成人的輕蔑和冷漠,這些漫畫劇情至少嘗試傳達了某種同情的理解,也難怪青少年趨之若騖。說實在的,迷戀漫畫(或霹靂布袋戲)的成人也不在少數呢!

面對這麼正面而無形無壓力的學習,成人何不善用漫畫作為橋樑,去接觸青少年的心靈世界呢?

漫畫文字論

「漫畫雖可解放青少年的心靈,但看多了這種質量輕薄的讀物,難保她/他們的文字疏離症不會更形嚴重。」以上言論又是父母師長的另一項隱憂。然而,這種成見沒有想到的是,漫畫一向就是圖文彼此輔助的完美結晶,兩者缺一不可;就算圖畫繪製得再精美,沒有文字引導,亦難引發讀者興味。(誰能想像不說話的蠟筆小新或櫻桃小丸子?)由此可見,文字不曾因漫畫世界的興起而疏離,只是文與圖結合,演化成另一種模樣罷了。漫畫從沒有扼殺文字,反而使文字整個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漫畫可以說是新時代的語言。這個新時代的語言,由於它的歷史不若文字出版品悠久,再加上其超現實的特質,使它得以甩脫沈重的道德包袱;因而漫畫中的角色往往反映出某種曖昧的道德觀,迴避了黑白二分的僵化思考模式,反而有助於青少年思考方式的彈性化。

另外,漫畫還可改編成小說、電影、卡通、甚至成為電玩軟體的素材;反之亦然。故事內容則可隨其媒體形式之不同而更動或調整。這種多媒體多語言的風潮也使青少年了解到,故事不只有一種玩法,思考方式也不只侷限於一種邏輯。這些調教都更為青少年思考方式的多元化推波助瀾,新時代的思維方式也就由是而生。誰說漫畫只是弊多於利的讀物呢?

下次如果有機會,不妨帶學生到漫畫出租店走一回。不要因為漫畫簡明易懂就認為它膚淺,拋棄成見翻開書頁,就把這一趟當成是課外教學吧,也許你會因此而有不小的收穫呢!如果妳的想像力更豐盛一點,何不和學生一齊把看漫畫發展成「說」漫畫的講話課、「畫」漫畫的美術課、「討論」漫畫的歷史課文化課,這些課程都會是既有趣又有教學效果的活動呢!

引用本文請保留網頁原始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