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妹酷哥:奇裝異服

(1997年,台灣校園體制內的兩性平權教育在彭婉如及白曉燕命案後的民意喧囂中積極展開,令人憂心的則是這種驟然發動的性別教育很有可能落入最保守而傳統的性壓抑宣導。性/別研究室決心介入,於是在那一年中,用會議和培訓來收集基層教師的經驗和難題,然後用我們的討論和寫作來凝聚並擴散不一樣的性別思惟年底,桃園縣教育局委託製作教師兩性平權教育閱讀材料,這篇文章就是我和研究生助理涂懿美為了那本閱讀材料而寫。後來加以擴展,收入《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元尊,1998年10月,138-141頁)

現在的學生太虛榮了,花了好多工夫在裝扮身體上,還有一些學生打扮得不男不女的,要不然就是暴露或者追流行,真是太不像話了。

你曾為了那些老是無法乖乖的按照規定穿制服的學生困擾過嗎?你有學生把頭髮染成紅的、黃的、綠的,身上花花一片又是老虎又是玫瑰的刺青嗎?她們是不是也把耳朵打上好幾個洞,戴上金的、銀的、塑膠的耳環?她們的制服或許要比其他同學的透明,裡面是隱隱欲現的黑色蕾絲胸罩;他們的長褲總是包裹的緊緊的,鼓出青春熱力的隱約形體。你的頭開始隱隱作痛,唉!要如何是好?

你說學生是在趕流行,電視上的青春偶像一個個就是這副德性的;你說學生在耍帥,書包帶子長長的垂到膝蓋以下,走起路來一跩一跩的,故做威風。你害怕學生因為花太多時間裝扮身體而荒廢學業,更害怕這些奇裝異服的學生會走向人生的歧途。你說:「這些學生看起來就像不良少年(女),搞不好,她們早就和不良少年(女)混在一起了。」自認是良師的你,於是想把她們拉回「正常」的軌道,卻總是力不從心。

親愛的老師們,先回想一下自己也曾經走過的青少年時期吧!你不是也曾想盡辦法讓自己在同儕中看起來與眾不同?你不是也費盡心思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你也曾偷偷的在樸實無華的制服、書包、髮式上動手腳加花樣。

想想看,你為裝扮自己而花費的時間並沒有影響你平穩的走上人生道路(所以你如今為人師表),也沒有讓你真正「學壞」吧!然而,為什麼一旦你變成老師,輪到你的學生這麼做,你就不能信任她們了呢?

或許你會辯稱:「我以前從來沒有像他們那樣費心思打扮自己,我覺得內在比外在重要。」

你說得沒錯,你有權利選擇只「關注內在」——就像學生們有權利選擇「美化外在」一樣。價值觀的多元化本來就是一個民主社會的基本表現。

再說,如果你從來就不曾在這方面享受過創造自己、塑造自己、美化自己的快樂,你又怎能斷言別人不能從這種經驗中學到一些建設性的事呢?假使你沒有在與眾不同的身體包裝上得到快樂,這並不表示他人也必須順從傳統才能得到快樂吧!嘿!再想一想,搞不好,你的憂心還有一些妒忌的成份吧!

你說:「最讓我擔心的是,有些學生實在是太不男不女了,男生戴耳環,女生剪超短髮,把性別角色都搞亂了,這也不要管嗎?」

噯!是誰規定某個性別只能做某種事情呀?這年頭連新好男人都得下廚做菜換尿布了,誰還拘泥於嚴謹的性別分工啊!而且如果照你所說,外表只是很表面的事,那麼,說不定學生也只是在表面上玩一玩改變身體的形象而已,你又何必過度緊張,覺得這會敗壞他們一生前途呢?

你說:「他們沒有自制力,花太多心思在打扮上,會分心,會荒廢學業。」

拜託!學生喜歡流行文化,多過於喜歡課業,這正凸顯了我們的課業安排太過無趣呆板,與現實世界脫節,又沒有嘗試使學習活潑化、生活化,再加上考試文化所帶來的各種壓力焦慮羞辱懲罰,難怪學生會需要在流行文化中找點愉悅,找點肯定自我的空間,以便維持某種活下去的理由。你不也唱KTV、打保齡球、大吃一頓、瘋狂購物,以便在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現實中踽踽獨行嗎?

說實在的,學生注意自己的身體、注意自己的裝扮,這絕對是一個教育機會。它可以被發展成一種敏銳的流行感,進而透過善意的鼓勵轉化成對其他外界資訊的興趣。它可以被調教成一種有個性的美感,進而發展成學生自主自立的力量。它可以是一個認識文化,分析文化的進途。它可以是一個比較文化差異,反省本土文化發展的教學工具。它還可以促使學生在關注自己的時候學會考慮他人的觀感,從他人的眼光來看自己,這些都會有助於學生學習設身處地的看事情,而不是隨便的一意孤行。

真正重要的問題倒是:老師有沒有那種活潑、啟發的智慧和開闊的眼界,來對學生的流行文化追逐做出友善的反應,幫助學生把流行文化轉化成學習的成長經驗?

要想這樣做,老師第一步就得先表示出對這種文化的友善──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用衷心的欣賞來表態。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反應中找到善意的支援,能夠肯定自己的身體形象,才會有助於她們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減少因為焦慮不安而產生的怨忿,反而因為感受到周圍環境中的友善,慢慢學會愛自己,肯定自己,也學會肯定別人,互相欣賞──這些做法都會減少敵意和侵略的發生,從而培養比較開朗的人格。

另外,老師和學生也應該把握機會從事美感的陶冶,透過別人示範(像演藝人員、媒體紅人或甚至檳榔西施)或自己找尋參考書籍──每個書店都有無數期刊和專書可讀,在不斷的嘗試中開發各種裝扮自己的方法,也可以一起討論怎麼樣從衣著上展現自己,觀察他人,怎樣在有限的經濟資源上發揮個人風格。這種研究和討論,絕對有利於學生對書店、對查資料、對有條有理的辯論產生興趣。

衣著打扮可以是一種與人相處、發揮吸引力、表現善意的機會和藝術。身為一個愛護學生的良師,你也應該好好的充實自己對流行的知識,和走在潮流尖端的學生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