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2002.6.11
媒體報導即將全面上路的健保IC卡,除了個人基本身分資料以及保險就醫相關記錄之外,還包括重大傷病紀錄、就醫資料紀錄、最近門診處方、產婦產前檢查紀錄、過敏藥物、家族病史、重大疾病及重要檢查紀錄等。
義正詞嚴的主流人士說,就診記錄只是病痛記錄,是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經驗記錄,不必因此感覺隱私被侵犯。她們沒有想到的是:各種就醫並不是平等的,有許多就醫的原因或目的是這個無知歧視的社會沒來由就會厭惡和嘲弄的,像這類的就診資訊一旦容易被他人檢視,也就容易對個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和傷害。特別是和性這個題目有關的就醫經驗,從陰道感染、不孕癥、節育結紮,到勃起困難、性交恐懼、各種性病、陰道或肛門異物等等。有太多的求診被個人視為是可能帶來羞辱的經驗,更不要提像愛滋帶原這種被社會大眾嚴重歧視的病人,這些資訊的可能外洩都使得個人忐忐忑忑,生怕個人的隱私曝光。
更重要的是,就診記錄中有太多個人打造自我生命的抉擇和掙扎,這些個人的抉擇和掙扎不應該這麼輕易的透過健保IC卡提供給旁人窺視和評斷的機會。例如我們中間有些人曾經人工流產,有些人正在接受變性手術的精神評估或是正在階段性變性手術過程中,有些人曾經接受豐胸抽脂、陰道整型、植髮塑身及其他打造身體的措施。IC卡的記錄都可能把這些企圖掌握自我人生的行動有意無意的暴露在非當事人的眼前。這種不必要的資訊曝光當然就侵犯了個人隱私,也間接的阻撓了那些想要積極改造身體的人。
過去人民還可以透過到異地就診來隔離有關自身的各種資訊不至於匯集對照而形成對個人形象和自我的傷害,但是現在透過健保IC卡,所有的資訊都被統一整合起來,所有的身體行動都被迫清楚交代了。有人說,就診記錄只有醫師會看到,應該沒有影響。這就好像說,孩子的日記只有父母偷看到,應該沒有影響;或者說戶口名簿上註明個人被收養,只有少數人會看到,應該沒有影響──但是,個人的隱私權是一項絕對的人權,並不因為看到的人多人少人親人疏而有所區別。
據說健保IC卡的設計是為了防堵弊端,抑制重複看診、重複用藥等浪費行為。不過,最近政府還同時推出了一連串對人民的身體、言行和身份資訊建檔監視的權力操作,這些都可能使得健保IC卡戴上一層新的監視意義。例如,在最近一週內,法務部部長在行政院主張建立全民指紋檔案,內政部則已訂出研擬「全民指紋法」的三個月時間表;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更積極研擬完成「公務人員品德及忠誠特殊查覈辦法草案」,把個人私領域的「品德」(如身體使用藥物)也納入國家安全範圍來規範。還有新聞局研擬的大眾傳播法與修訂廣電法,其中一個企圖就是規範媒體與網路中出現的禁忌身體(包括像自拍、SM等)。這些以收集並掌握人民切身資訊來控制人民身體的監視作為,也就是法國哲學家傅柯所謂的「知識/權力」運作。
全民指紋法先行預設全民都可能是罪犯,這是美國在911恐怖攻擊之後都不敢執行的做法。然而全民指紋法建檔的還只是身體上獨特的指紋,健保IC卡卻更深刻的把人民個人身體行動的歷史(甚至其家族的身體病史)都鉅細靡遺的統一記載,形成全面的知識/權力佈局,也因而嚴重的剝奪了人民在身體上保有異議行動的空間。
今天我們反對健保IC卡,不但是因為要維護個人隱私,抗拒監控的知識/權力運作,更要積極的捍衛人民自由打造身體、改變身體的權利。
(原文刊登自由時報自由廣場200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