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神學  
  國家  
  社會生活 / 媒體 / 流行  
  性別的文化政治  
  校園與教育  
  文學理論與批評(書評)  
  女性解放  
  同性戀解放  
  青少年解放  
  婚姻革命/ 生殖自主  
  情愛革命  
  性侵害  
  當代性工作  
  跨性別  
  網路言論自由  
 
 
女性解放


解放大業仍須努力:二十世紀的性解放

何春蕤

中國時報開卷版1999.12.30

紀登思(A. Giddens)近來在《親密關係的轉變》一書提出性解放的主張。性解放意味著在朋友、情人、親子之間的平等開放自主,性解放就是私人生活領域的全面民主化;在這個民主化的前提下,紀登思認為性解放當然包括多元變態和短期性愛等。這樣的性解放眼界來自何方呢?

作為一種社會運動,19世紀開始大盛的「解放」是個不折不扣的現代事業(modernist project)。紀登思指出,「解放」一方面是從宗教或傳統的教條解放出來,以科學和理性思惟使人免於各種神話的束縛、免於因無知而帶來的恐懼和愚行。另方面,「解放」是從不平等的剝削壓迫關係解放出來,爭取的是正義、平等和民主。解放初期是民主解放,目標是反抗絕對王權與社會封建階層,接踵而來的是階級解放、性別解放、民族解放,後期則是年齡解放與性解放,這些幾乎都在1960-70年代達到高潮。

上述解放的共同點是以啟蒙除魅的知識來解構傳統常識,以自由人權平等來反抗壓迫。在這個脈絡之內,性解放首先意味著:性從宗教和傳統的矇昧忌諱解放出來而進入公共論壇的理性討論,性道德的討論也擺脫宗教和傳統教條而趨向開明,性科學的啟蒙被視為性的現代化。同時,性解放主張:人不能因為彼此的「性差異」而處於不平等或被壓迫歧視的狀態。「性壓迫」就是人因為他的「性」而被歧視、貶低、懲罰、失去自尊,或因為性而在經濟、政治、社會地位、文化等資源和物質利益上得到不平等的分配。「性歧視」則是將性本身視為惡或基本上負面的事物(例如,性天才兒童就不像數學天才兒童一樣被視為好事)。

因此晚近的性激進派認為,最需要性解放的就是現在遭受壓迫和歧視的濫交或性開放者、同∕雙性戀、性工作者、變性或反串者、愛滋病患、奇特性癖者等等居於性底層的性弱勢者;他們沒有公平的人生機會,不能競選總統、當教師等(Vance)。性解放就是性弱勢的解放。

1960、70年代的新興性解放思潮已經擺脫賴希(Reich)理論的異性戀傾向,並且從生殖器中心轉移到肛門或多元變態(Altmann),也打破年齡壓迫而有戀童運動的出現(Tsang)。但是一般媒體大眾仍然從20世紀早期的性自由觀念來理解性解放,這個簡化的性解放印象也主導了對此領域無知的部份學術界。

晚近的後現代思潮挑戰了「解放」對於「科學啟蒙」與「結構壓迫」的假設。此外,性解放和其他解放運動一樣常常聚焦於集體與政治而缺乏關於個人和生活的論述資源。但是20世紀晚期新一代的性激進派結合後現代思潮並正在改變「解放」的內涵。在性激進派眼裡,紀登思的性解放稍嫌保守(Segal),而且也沒有跨越傳統的性議題,進行教育的性解放、私生子的性解放、性藥與性病的性解放等等討論。在21世紀,性解放如何「去性化」將是主要的思考焦點。

相關書目:

Giddens, A.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親密關係的轉變

Altman, D. Homosexual: Oppression and Liberation. 同性戀:壓迫與解放

Tsang, D. The Age Taboo: Gay Male Sexuality??Power and Consent. 年齡的禁忌:男同志情慾

Vance, C. S., ed. Pleasure and Danger: Exploring Female Sexuality. 愉悅與危險:探索女性情慾

Segal, Lynn. Straight Sex: Rethinking the Politics of Pleasure. 純/直性:愉悅政治的再思

轉載本網頁時請保留本版權註記

 

 
  ∥回性/別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