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神學  
  國家  
  社會生活 / 媒體 / 流行  
  性別的文化政治  
  校園與教育  
  文學理論與批評(書評)  
  女性解放  
  同性戀解放  
  青少年解放  
  婚姻革命/ 生殖自主  
  情愛革命  
  性侵害  
  當代性工作  
  跨性別  
  網路言論自由  
 
 
青少年解放


好一場青少年的情慾之舞

何春蕤

中國時報意見廣場1995.7.15

(說明:1995年7月臺北市首度在寬廣的都會大道上舉辦青少年的飆舞晚會,這樣一個明顯由政客收編青少年的舉動受到許多衛道甚至進步人士的批判,然而這些批判中所包含對青少年身體情慾的輕蔑卻是需要分析的。)

臺北市新生南路上的一場萬眾飆舞在意猶未盡卻也爭議不斷中落幕。一般對這個活動的定位是「讓青少年發洩一下多餘的體力,也讓他們紓解一下考試的壓力」。

就這個「我們(成人)替他們(青少年)安排的」定位看來,飆舞是成人掌握的世界為青少年的精力所開闢的安全氣閥,是成人世界為了維持自身的穩定與繼續掌權的正當性而主動採取的洩壓措施:在這個活動之內不但要召喚出以臺北快樂市民自居的未來選民,也要召喚出自動自發購買並認同偶像及休閒文化商品的年輕市場消費者,好讓成人主導的權力邏輯及資本邏輯運作自如。

可是,青少年在這個熱力四射、集體狂歡的場閤中卻展現了另一種主體性。

就成人看來,舞場上的青少年如果穿著各種個性裝扮,甚至「奇裝異服」、「濃妝艷抹」、「前衛暴露」就是一種墮落或盲目追隨流行。但是這正是青少年挪用商品文化來自我肯定身體自主權,展示自身性感魅力的作為,場中無數作各種前衛打扮的青少年男女更為那些仍在制服形象中受挫的同儕提供了反叛意味的身體裝扮挑戰,青少女們散發著無限性感魅力的顧盼自如則明確地向眾人宣告她們早已超越清秀佳人的文化範疇。

成年人一相情願的希望跳舞可以消散掉青少年(在學生及子女這兩種被管理的身份責任之外)「多餘」的體力,但是當數萬個年輕的身體在貼近的擁擠和陌生的興奮中聚集時,躍動的又豈是簡單的體力而已?場中充滿刺激的看人與被看,互動挑逗的電流火花放射出龐大的能量;原本受限於同學鄰居等人際關係網路的青少年,在樂聲中主動自在的邀請身旁來自各方的陌生朋友圍成舞圈。以身體的節奏交換寒暄,以此刻分享的共同狂歡經驗作為結識開端;來電的伴侶更把握機會以舞步的配搭和軀體的性暗示,騷動周圍人群的渴望與羨慕。

正是,一場飆舞飆出了無數情慾互動,也飆出了青少年的情慾主體。

其實,搖滾音樂及熱舞本來就和身體情有密不可分的歷史關係。1950年代搖滾樂初初在美國發跡時便遭到許多父母的指責,認為演唱者邊唱邊擺的動作不雅,這裡所指的「搖擺」主要指的就是那容易引起性聯想及性挑逗的下半身動作。貓王普里斯萊演唱時以兩腿的抖動及摩擦動作為註冊商標,更引起無數衛道人士的攻擊,認為他的肢體動作淫穢色情,會毒化青少年的心靈。但是搖滾樂仍然帶動了青少年的肢體解放,也促進了他們的情慾解放。1969年紐約州的伍德斯托克搖滾音樂節吸引了三十萬人參加,不但是搖滾音樂史上的創舉,日後更被譽為規模最大的情慾狂歡節,因為無數的青少年在場地上公開進行各種程度和形式的情慾活動。時至今日,由瑪丹娜和麥可傑可遜撫胯抖臀及無數性感MTV所帶動的「音樂、熱舞、情慾」三合一,加上在演唱會和PUB、DISCO中進行的各種交友活動,早已開放了此地許多青少年的身體感覺和情慾需求,逐步形成情慾主體的生活實踐。

守成人士批評這次的舞會占據街道,阻礙交通、妨礙住戶安寧。但是這次舞會在青少年情慾的自在流動中已然形成都市空間的領土攻防戰,青少年以身體和情慾的狂歡奪回被資本邏輯框定的街道(我們的街道使用原則是以方便資本主義生產、再生產、及流動為首要考量的),奪回被政治和暴力刻劃的街道(我們的街道使用更經常被政治人物及國家慶典占據,被有車階級的自豪霸佔)。就青少年而言,街道不但要作為社會抗爭的場域,也必須是情慾流動充斥的空間,以抗爭和歡愉來共同擾亂強勢文化與經濟邏輯的運作,進一步改善己身的弱勢定位。

稍稍進步一點的人竟然也憂心的說,飆舞只是消極的補償青少年的需求,並未真正解決青少年的各種問題。

可是我認為,身體和情慾的自在滿足,本來就是「真正的問題」之一,青少年在這方面所受到的管教及限制帶來極大的苦悶壓抑,絕不亞於他們在政治人權不受認定、經濟人權遭受剝削、思想人權遭受考試壓抑等各方面的弱勢苦境。更何況,在追求青少年解放的路途上,青少年的情慾主體也是社會運動的另一種能動主體,而這次的飆舞正提供了一個讓青年情慾主體得力茁壯的機會。

還有些號稱激進但實際虛無的人說,再飆也只是一夜之爽而已,那有什麼實質的作用呢?

我倒認為,集體的自在活力,自得的身體舞動及快感,自然的情慾互動場域,這些集體愉悅經驗都可以形成深刻的人民記憶,並可以透過論述的勾勒來創造新的動力,推動青少年情慾主體為了創造重享愉悅經驗的場域而積極改造社會環境,突破社會規範,重新分配社會資源。這麼看來,號稱激進的人士不去努力串連青少年主體的能量和動力,反而只在一旁冷眼批評他們的身體情慾,這又顯示了何種心態和位置呢?

最後,如果這場飆舞是青少年的情慾之舞,是青少年情慾主體「現身」的際會,那麼1994年臺北市長選舉前陳水扁在TVBS「選舉萬歲」節目中答應同性戀的朋友們在當選後會舉辦同性戀的舞會,這場同志的情慾之舞何時會實現呢?(附註:陳水扁應允的同志舞會後來在市府太極拳中不了了之。)

(原刊登於中國時報意見廣場1995-7-15)

轉載本網頁時請保留本版權註記

 

 
  ∥回性/別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