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神學  
  國家  
  社會生活 / 媒體 / 流行  
  性別的文化政治  
  校園與教育  
  文學理論與批評(書評)  
  女性解放  
  同性戀解放  
  青少年解放  
  婚姻革命/ 生殖自主  
  情愛革命  
  性侵害  
  當代性工作  
  跨性別  
  網路言論自由  
 
 
婚姻革命 / 生殖自主 (墮胎、代理孕母、不婚生子)


男性虛擬懷孕,社會真實回應
跨性別年代的跨性別思考挑戰性別眼界

何春蕤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0.6.18

紐約的一位臺籍行動藝術家李明維和康乃爾大學醫學中心合作,在網站上進行虛擬懷孕,以探討相關醫學、性別、和道德的問題。本地可見的反應則是一方面指出目前科技的侷限尚不足以促成男人懷孕,另方面則故示寬厚的認為男人有機會分擔懷孕生養的責任,將可以體認女性的辛苦,因而促進兩性關係和諧,值得贊同。

就第一種反應而言,新生殖科技固然尚有其力有未逮之處,但是畢竟有其遠景可期。與其在新的生活實踐出現時一味懷疑其真實性與可行性,因而挫折那些開疆闢土的人,倒不如像李明維一樣,積極的活用最新的電腦科技,促使虛擬經驗可以成為人們嘗試不同生活體驗的一種具體形式,得以在其中擴展人們的經驗和認知。事實上,也正是這種不畏守成言論、勇於另闢新蹊徑的精神,才使得人類歷史中的重大躍進成為可能。相較之下,此刻臺灣官方與那些大談批判醫療化的保守學者及婦女團體對人工生殖科技的嚴苛管制,倒是需要進一步突破的。

至於男人懷孕是否會因為有助於男人瞭解女人的處境而促進兩性和諧,或者是否會使得女人的地位因此上升或下降,這些太過簡化的提問方式恐怕都不會找到輕鬆的答案。事實上,有許多男人(例如在我們周圍默默活著的扮裝者、變性者、跨性人等等)早就已經把自己放在女人位置上、日日以女性面貌過生活、而且也能夠深刻體認女性感受,然而他們都還在殷切盼望社會的接納。以此來看,如果男人懷孕此刻能夠獨享關愛而被接納,恐怕主要會是因為它符合了「生殖」這個神聖的社會任務,而且被一廂情願的扣連到異性戀婚姻的架構上。不過,可以預期的是,男人懷孕這個新科技將帶來更多更廣的衝擊和人生可能︰男同志可以透過這個新科技來和愛人生養後代,未婚男性可以選擇不婚懷孕,甚至男性也可以選擇成為代理孕母。這種種的可能都將伴隨著新科技所應許的自由空間和廣大商機開展。

另外,即使在最尋常的親密關係中,男人懷孕的可能也會帶來新的挑戰。過去性愛關係中的雙方只需談要不要懷孕,什麼時候懷孕,新興科技則把新的議題放在雙方之間︰現在,不但要談要不要,什麼時候要,還需要進行協商誰負責懷孕,沒有人可以用「天生命定如此」的理由來劃分職權。這對雙方的協商能力和空間而言,可算是一個嶄新的挑戰。相應之下,現行的就業、福利、升遷、法律、教育等等原本充斥性別不平等和性別成見的社會措施,也都將因男人加入懷孕行列而獲得重新思考和調整的契機。因此男人懷孕的深遠蘊涵,決不僅止於一般人思考的「促進兩性和諧」,而是進一步促進「跨性別」觀點的思考。

想到這裡,有些人或許會如釋重負的強調,這只是虛擬,並非真實懷孕,只是作秀,是一場藝術表演而已。然而從真/假的角度來看,即使這個懷孕是虛擬的,它也已經引發了社會討論,形成了差異觀點互相震盪對話的機會,已經產生了「真實的」衝擊,刺激了「真實的」想像,甚至引發了「真實的」拒斥和厭惡,以及「真實的」堅持和執著。在這個時刻還繼續強調真假之別,事實上只是想斷然否認這些真實的衝擊,拒斥可能而來的社會變遷和角色調整而已。

虛擬的操練當然可以是人生經驗的另一種新形式,男人的虛擬懷孕恰恰開拓了跨性別社會的真實未來。

(原載中國時報時論廣場2000年06月18日)

轉載本網頁時請保留本版權註記

 

 
  ∥回性/別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