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論文全文

新型連鎖藥妝事業如何改變本土醫藥零售系統

洪芷郁 陳麗珠 簡芝玉

一、 前言:

■ 傳統藥局形態

當新型連鎖藥妝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時,不只衝擊傳統藥局,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消費意義。人們響應「活得健康就是美」時,著重的是在身心的健康及一種發自內心的美,然而,嚴重的環境污染、食品的化學成份及生活壓力,造成了很多皮膚問題,因此消費者對藥的觀念也不再停留在治病的功效上,而是想得到更多對健康有幫助的保養食品以及具有美容治療和化妝的藥用護膚品。追求內在健康與外在美是現代人另一種更高的生活層次,新型連鎖藥妝店正迎合了這種消費趨勢,因此它們的發展空間也更廣。

傳統藥局和連鎖藥妝店的運作方式基本上有不少差異。傳統藥局以成藥和健康食品為主,藥物產品採用櫃台封閉式的擺放,並有藥師提供諮詢服務。這些成藥有普拿疼、萬金油、保濟丸、枇杷膏、感冒糖漿等,而健康食品則是維他命丸、羊奶粉、雞精、魚肝油、白鳳丸等等。顧客在詢問過店內的藥師有關藥品的療效功用及價格後才會決定要買那些貨品;基本上,顧客沒有自主權,從採購、標價、上架,一直到貨品被取走,藥師扮演著十足主導的角色。採購時,傳統藥局會通過盤商取得藥品,採購的過程中,藥師既自主又可以被中盤商推銷,藥師會選擇及購買符合當地顧客所需的藥品;換句話說,當中盤商推銷新產品及有優惠的情況下,藥局也會考慮利潤和產品的口碑後大膽採購。藥師和顧客的關係如同朋友或鄰居一般,他了解大部分顧客的病狀,甚至是顧客的家庭裡的一份子;藥局既是社區的家庭診所,也是社區生活交流中心,中年顧客、家管或老顧客來藥局的目的可能不是購物,也許只是聊天。連鎖藥妝店和顧客的關係卻是陌生的,不過因為有電腦存檔病歷及曾使用過的藥品紀錄,藥妝店的藥師也許也會表現得很親切,好像很了解顧客,但是,事實上,那只是非常客套的服務。

隨著經濟不景氣,台灣傳統藥局近幾年來有很大的改變,面對連鎖藥妝通路的競爭以及既有市場同業間的淘汰洗牌,再加上健保給付可拿免錢的藥,導致傳統藥局生存空間愈來愈小。根據經濟日報的報導,傳統藥局的家數由1998年的1.1萬家,逐漸萎縮為8,500家。由於全民健保實施加上醫藥分業成效不佳,藥局的商品和營收比重也逐漸調整,由藥師配藥為主(營收占比達七成)轉變為嬰幼兒商品為主(營收占比達六成)[1]。

連鎖藥妝店如屈臣氏、康是美和Boots的崛起有跡可尋。根據聯合報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 [2]:

台灣國內製藥產業長期處於微火慢燉狀態,成長雖穩定,但獲利罕見爆發力。業者為突破經營空間,正陸續投入化妝品的生產或代理進口領域。統一集團所屬的統信製藥在1997年初取得法國某藥廠藥用化妝品獨家代理權後,在選擇銷售管道時,完全不走百貨專櫃或美容沙籠等的老路線,而是大膽以傳統藥房為主的通路。

因路線和目標的不同,連鎖藥妝店的貨品以開架式排列,而開架式的彩妝是藥妝通路最有競爭優勢的商品。輕薄短小、又可DIY、自主性高及少量多樣的風格,是開架式化妝品的魅力所在。康是美每年成長超過10%,近年來更成長50%;屈臣氏2001年的成長也比往年多了50%;Boots則提供一個數據:2001年化妝品市場成長率,百貨公司的專櫃品牌與開架式彩妝的比率已是4:3,相當接近。平價與特價路線,是藥妝通路在不景氣下優勢之一;產品豐富,專業諮詢人員或藥師也是另一個賣點。康是美行銷企劃部部長高明義表示,不景氣絕對是種助力,日本泡沬經濟後,藥妝店就快速發展,也是因為不景氣,消費力下滑,反而改變了民眾的消費習慣 [3]。

■ 連鎖藥妝事業帶來的消費意義

逐漸擴大市場範圍的新型連銷藥妝事業,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新的消費意義。藥妝店以藥與妝結合的概念,培養民眾愛美和注重養生的心。它不只提醒消費者健康有多重要,同時也鼓勵女性朋友追求外表的美,讓她們活得更有自信、更自在,以達至身心合一。以前,東西方對藥品的觀念不同,西方人著重在專業的服務,而東方人則傾向和自己比較熟悉的中醫師或西藥;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連鎖藥妝店趁勢帶起了專業醫藥諮詢的潮流,消費者到藥局不只是買藥而已,並希望在買藥同時,接受專業藥劑師的服務及建議。統一藥品美容事業處經理高敏航指出,環境和化妝保養品過度使用不當等因素,導致皮膚敏感脆弱的問題日益嚴重,醫學美容市場潛力可觀。以特殊功能及具有療效的醫學美容商品、營養保健食品等為主的康是美,正好符合這個消費趨勢,開架式的貨品陳列則讓消費者在貨物的價格和品質上更精打細算。藥妝通路因能提供合理價位和良好購物環境,讓消費者在消費時更有自主權,消費年齡層也從原有的上班族降到高中生或是更低的年齡層。

二、本文:

新舊藥局的比較

接下來的文章中,將會從四個P-Place, Product, Price, and Promotion,來做新舊藥局間的比較。

(1) Place-地點:

一般來說,傳統藥局開設的地點多在社區之中,選擇這樣的開店地點是為了造福社區民眾,便利購買藥物,以維持身體健康,並因此可成為地方民眾最近的健康保鏢。店的外觀通常與其他民房無很大差異,這樣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創造一種與當地生活融合不突兀的感受。

相較之下,新型連鎖藥妝店由於想要吸引更多的人潮進店購物,所以多設立於都會區或是人潮聚集之地,在這些地方有交通便利、客源集中不易擴散等優點,而店的外觀多為明亮整齊乾淨且有大片落地窗,業者希望以這樣的設計來與都會區中其他現代化建築互相搭配。除此之外,更發展出一套POS系統讓門市可以直接掌握當地商圈消費特性,適時適地做產品策略的修正 [4],掌握消費脈動,開創最大商機。而POS系統是傳統藥局所缺乏的現代化管理系統,在缺乏即時產品資訊及供應產品未能迎合消費者需求情況之下,傳統藥局一般不會出現在人潮流動性高的地區,店裡產品的新奇度、實用性相對於連鎖藥妝店來說並不高,自然吸引不到在此地短暫停留的消費者。

(2) Product-商品:

傳統藥局所購入的產品多以預防及治療功能的藥物為主。在過去,台灣民眾對於用藥的觀念是:有病才要治療、才要吃藥,如果沒病是沒有必要上藥房買藥的。由於民眾只有在生病時才會上門,藥房老闆也只有在這時才有利潤可得,因應消費者如此單純的需求,藥房所進的藥物多為預防及治療功能的藥物,來滿足當地民眾生病吃藥的需求。

而連鎖藥妝店進駐台灣之後,逐漸改變了台灣民眾對於身體健康的觀念,所謂的身體健康不若以前,沒病就代表健康。現代的健康定義是由內而外的健康、由內而外的美麗,所以除了一般可見的預防與治療功能的藥物之外,藥妝店也帶來了健康食品、減肥食品、及化妝保養品等,希望藉由這些貨品帶給消費者潛移默化的影響,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健康觀念 [5]。康是美經營部經理高敏航指出:「新興的藥妝店提供多元化的服務,不但供應化妝美容用品、保養品、美髮品、健康食品或非處方成藥等個人用品,更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健康美容的諮詢站。」[6]

我們可以發現,對傳統藥局來說,藥品對消費者來僅是一時的需要,如果今天沒有了此種需求,藥房即喪失了其中的市場;而對於連鎖藥妝店來說,多元的產品因應了多元的需求,男人到女人、小孩到老人、從頭到腳、從內到外、從清晨到夜深,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身體的那一個部位、不論是什麼時間,都可以在店裡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來使用。例如有關於頭髮的產品,以前可能只有販賣洗髮精最多再加潤絲精,如今頭髮的周邊產品多達十幾種:洗髮精、潤絲精、去頭皮屑、護髮乳、慕斯、髮膠、髮腊、髮油、染髮劑,而這些產品可再細分有油性髮質、中性髮質、乾性髮質、及染髮專用等。

另外,除了開發新產品以求更積極開發女性市場之外,男性顧客群也是現今市場中不可忽略的一環,因此對於廠商來說,藥妝市場已不再有性別的限制,無論是女性顧客或是男性顧客,都有屬於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而日常生活用品,也不再侷限於洗髮精或沐浴乳等用品,更延伸至美容保養用品。對賣方來說,提供更多更新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賺取利潤仍為其目的,卻也變相的訓練了消費者對自己身體意識的注重。而對買方來說,運用不同的產品來放鬆自己為在這個生活緊張的社會裡最輕鬆愉悅的一件事 [7],且兩性都可以自由平等的選購自己喜愛的保養品。

(3) Price-價格:

在傳統藥局的通路中,由於產品是由藥房老闆自己找廠商進貨,會少掉中盤商的剝削,也因為產品少了廣告費用及層層剝削,所以一般來說產品的定價會比連鎖藥妝店來得低,而藥房老闆也會在可接受範圍內斟酌彈性調整售價。此外,在同一區經營的藥局彼此間會互相制衡,同種產品間的定價彼此不會差別太大,這是由於市場平衡的效果,如果有一家藥局產品的定價特別低,但因藥品的使用者其實市場有限,所以如果將價錢壓得過低,則藥局本身會有賺不到利潤的風險存在,這是同業間為避免惡性競爭而衍生出的一套商業守則。但如果跨出了這一區,產品價格就會再依當地狀況而有所不同。

相較之下,在連鎖藥妝店中,舉康是美為例,從國內藥品代理、物流系統到運貨系統,一層層需支出的固定費用,所以在同一個通路品牌底下的門市中心產品定價都是一定的。這些費用加起來之後,才會變成在門市中的定價,而產品定價相對於傳統藥局也較高,對於加盟門市而言如此才能有利可圖。

(4) Promotion-促銷:

由於傳統藥局多座落於社區之中,深入社區生活,所以街坊鄰居都知道當地有這麼間藥局,也知道裡面大概有些什麼產品,因此藥房老闆不必用廣告來打響藥房本身的知名度。另外在前面提到一般台灣中年以上的民眾對於用藥的觀念停留在有病才要吃藥,而藥房進的藥物也多以預防及治療功能的藥物為主,所以這些藥物也只有特定需要的人才會用,因此促銷手法在這樣的情況下並不太適用。只有當中盤商想要推薦新產品給藥房時,才會努力讓顧客有嘗試新產品的機會,新產品進來之後也會搭配促銷手法,提昇產品能見度。

座落於都會區的連鎖藥妝店為了吸引顧客,並與其他同業競爭,會在廣告及產品的搭配促銷上花費相當心力。由於這些連鎖藥妝店背後擁有強大資金,所以可運用平面媒體及電視廣告等來為自己的品牌做宣傳,像屈臣氏和Boots(博姿)近年來都有相當引人入勝的廣告在電視上出現,例如Boots最新的廣告以”ideas for life”為口號 [8],而Watsons更以去屈臣氏購物為女性充實自我的新方式 [9];也會在各分店印製有宣傳海報來讓路過的消費者知道現在舉辦什麼活動,如屈臣氏在最新一期宣傳DM中,打出了「我敢發誓:屈臣氏保證日用品最便宜!」的超低價口號 [10]。在促銷手法方面,一般常見的促銷手法有季節性促銷及主題性促銷,如週年慶折扣、情人節禮物、聖誕節禮物或是泡湯禮盒。這樣的促銷除了以低價位產品讓消費者心動之外,一系列的產品搭配為現在最常見的手法,除了讓單一產品和其他同性質產品搭配加強了它的可用性之外,更影響了現今消費者重視各大節慶的心理。如康是美在冬季時推出21秋冬季泡湯大賞,促銷泡湯組合,並且冬季各項保養品也以特價銷售 [11],新式的銷售手法與產品相輔相成,以期吸引到更多消費者。

傳統藥界因應之道

在連鎖藥妝店如此強大的功勢之下,傳統藥局除了歇業、關門大吉之外,能否開創出另一條路來維生呢?[12]

(1) 社區互動關係不變,維持主要顧客群:

由於傳統藥房的地理位置多位於社區中,所以主要照顧到的消費者也多是社區民眾,而與社區居民間的關係良好,是傳統藥房仍可以在競爭如此大的環境中生存的最主要原因。傳統藥房多在地方開業多年,在當地樹立起相當的知名度,而主要供應的顧客群也固定。在與一位現在仍在開業的傳統藥房老闆談到他的經營之道時,他指出現在是個競爭相當強烈的時代,無可否認的這些連鎖藥妝店的開立的確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開店迄今,他所擁有的資源就是地方民眾對他的信任,他也努力推薦適當商品給顧客,並努力經營與顧客間的關係,讓來店裡消費的顧客能感到倍受關懷的感覺,這是他開店成功之道。而如果藥妝店與他比鄰而居,他相信他仍佔有絕對優勢能留住忠實顧客。

(2) 產品漸改採開架式陳列:

隨著消費者的自主意識提高,以及後來開放式的購物空間逐漸成為台灣貨物陳列的主流,這些現象直接影響現今消費者購物不喜歡受到打擾的觀念的形成。為了讓消費者能有更多自主權去購買自己想要買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傳統藥局也改採開架式陳列商品,一改過去藥師為主客為輔的角色,轉變成為客為主而藥師為輔,藥師不再是不可冒犯的權威,而是顧客在藥物諮詢的好朋友、好伙伴。

(3) 開始扮演美容諮詢的角色:

這也是目前傳統藥局另一個因應衝擊之道。不過和連鎖藥妝店的不同點在於在藥房中賣的多是如雅漾、薇姿、葆療美這類屬於具有實際療效的醫藥型化妝保養品。因為這些算是藥物,所以當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藥劑師會依照個人的膚質需要,而推薦消費者使用特定化妝品,所以藥劑師現在多扮演了一種美容諮詢的角色,來服務有特殊需求的顧客群 [13]。不同於連鎖藥妝店,由於店裡所進的產品多是非醫師處方箋用藥,在美容產品方面會提供試用品給消費者試,且產品本身為非藥用化妝保養品,因此在連鎖店駐店的藥師多扮演收銀員的角色,並不會主動向顧客提供任何購買上的建議,除非顧客主動來要求藥劑師提供意見,不若傳統藥局藥劑師以照顧顧客身體健康為目的而自我要求,所以藥師擔任美容諮詢角色在連鎖藥妝店並不明顯。

三、 結語:

■ 未來消費者身體意識的改變

(1) 由內而外的美麗:

在健康意識抬頭的今天,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自己的養生,而新型藥妝店就抓住了這一項潮流。從此,消費者服用維他命E不只是為了身體健康,而是為了它有讓人延緩老化的功能;喝雞精也不只是為了補回太過勞累的身體或保養,而是為了它能給飲用者「戀愛般的好氣色」;便祕藥也不只是為了疏通腸子,而是為了排毒,營造完美的肌膚。也就是說,要有美麗的外表,首先要有健康的身體。自己的身體不只需要外在的彩妝粉飾,更需要內在的健康來打好基礎。兩者合一,使人更有自信與魅力。

(2) 擁有絕對自主權:

以往要購買彩妝保養品,一定要到專櫃向小姐詢問,才能買到自己適用(但其實也要冒點風險)的產品。專櫃產品大多屬於中高價位的消耗品,但是女性消費者仍趨之若鶩 [14]。一直到了屈臣氏進入台灣,首先以開放式產品迎接消費者,才讓台灣民眾有自我選擇的權利與權力,到了民國八十四年康是美成立時,不但用的是跟屈臣氏相同的自主消費模式,打的口號更是「健康就是美」,標榜(或教育?)消費者必須關心自己的健康與美麗:如何呈現自己的外表,是自己的權利與責任。

近年來臺灣社會越來越強調個人化的重要性,值得玩味的是,這類平價開架式的藥妝店是否也是推動此觀念的幫手?從各家開店的理念來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屈臣氏在店招牌上寫著”Your Personal Store”,告訴消費者這是為了他們所開的店;康是美說「健康就是美」,只要有健康,就有美麗的外表,每個人都可以獨一無二。Boots告訴消費者這裡提供”ideas for life”,那麼生活可以是什麼樣的理念構成的呢?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自由選擇自己所喜歡、認為自己適合的產品,來打造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3) 寵愛自己:

各家的開店理念大都提供消費者一種”just for you”的感覺,讓消費者在購物的時候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或是跟使用產品前的自己不同),新型藥妝店更提供了一種生活概念,讓購物者期盼自己因此而不一樣,擁有更理想的生活。比方來說,現代人壓力大,於是出現了不少紓壓產品──沐浴用品,如Boots的Fresh!系列,眾多的產品如浴酪、浴漿、浴油不只是讓消費者泡澡或按摩,更提供了購買時和洗澡時的趣味性與浪漫,或是為了舒緩走、站了一天的雙腿,使用清涼的冷敷產品,不僅可消除酸痛,更可避免蘿蔔腿的產生。類似的產品或許也可在不同的藥妝店買到,但是,由自己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概念與感覺是不同的。為了自己的健康與美麗,用讓自己心情好的產品會讓自己更感覺到受寵的生活感。

■ 未來藥妝界趨勢預測

(1) 操作方式:

從現在的趨勢看來,傳統藥局似乎已不能繼續在市場單打獨鬥。除了一些如果退休沒有人繼承或是在社區裡有無可動搖位置的業者能夠繼續以原有方式經營傳統藥局,其他大部份都面臨轉型或加盟的現實。而現有的新型藥妝店也為了繼續分食這塊市場大餅各自做了不少的變化,以迎合消費者的胃口。比如開始販賣醫療通路的保養品,吸收更多客源。[15] 去看過皮膚科的民眾,如果在新型藥妝店中看到醫師推薦的保養品牌,一定會認為在店裡買比去醫院或診所買方便得多;而擔心自己皮膚用太多化學保養品的人,也會傾向使用醫療通路的產品。而同是英商的屈臣氏與Boots決定攜手打這場仗,於是Boots決定與屈臣氏一同設立店中店,希望創造雙贏的局面。[16] 總而言之,聯盟或進入加盟公司是一項未來必經之道。另外,迎合社會趨勢來開發新市場也是另一項方法。如Boots除了自營門市外,更與自然美合作設立美療體驗中心,不僅為自己的產品拓展客源,也拓展了以後多變發展的可能性。[17]

(2) 產品:

首先,新型藥妝店必須秉持的是原有的平價式開架產品,以價格用來和百貨專櫃對抗。至於開發方向應該會走向以天然無副作用產品為主,比如上山採藥這類講求植物提煉或是無香產品,因為現代人講求自然,這是一個大趨勢,而且平價彩妝保養品應該也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來研發頂尖科技的產品。種類則除了現有的彩妝、保養、紓壓、沐浴用品之外,或許會再加入精油療法的產品,因為精油除了紓壓之外,也有安全療效,更是生活品味的呈現。

(3) 功能多角化:

如同藥妝店的名稱,它不僅是健康的保衛者,也是美妝的提供者,更是生活概念的建構及實現者,現在更是讓消費者能夠放鬆心情的沙龍。比如康是美最近為民眾訂檜木浴桶,並有泡湯特價產品推出,讓消費者自己在家裡就能享受。而Boots除了上述與自然美合作的美療中心,自己也推出店內的簡易舒活體驗。以美國一間以保健食品起家的藥妝店GNC(健安喜)的口號為例,新型藥妝店要提供的就是”Live Well”的生活型態,因此新型藥妝店的姿態會如何多變是指日可待的。

參考資料

  1. Naomi Wolf, 何修譯,《美貌的神話》,北市自立晚報,1992。
  2. 〈看好未來〉,《民生報》2001-01-02,D版。
  3. 尤子彥,〈博姿自然美攜手〉,《聯合報》2001-01-20,24版。
  4. 王家英,〈屈臣氏與Boots策略聯盟〉,《經濟日報》2001-07-23,36版。
  5. 王家英,〈統一藥品接手康是美物流業務〉,《經濟日報》2001-06-12,37版。
  6. 王家英,〈藥局通路保養品 逆勢成長〉,《經濟日報》2001-08-15,37版。
  7. 王鴻薇,〈傳統藥局生存空間縮小〉,《聯合報》1996-12-10,19版。
  8. 未來〉,《民生報》2001-01-02,D6版。
  9. 吳嬡華,〈傳統藥房賣化妝品生態將劇變〉,《聯合報》1997-03-28,21版。
  10. 李心怡,〈以7-ELEVEN的服務,做健康美麗的好朋友〉,《統領雜誌》1999-10,169期,pp. 74-6。
  11. 李增鴻,〈品牌-連鎖業成長的保護傘〉,《突破雜誌》2001-6,191期,pp. 74-6。
  12. 范碧珍,〈統一超商提早跨越2000〉,《突破雜誌》1999-5,166期,pp. 56-7。
  13. 張宜新,〈e世紀的四種複合型商店-商品、服務、空間、知識〉,《突破雜誌》2001-1,186期,pp. 86-9。
  14. 許佳佳,〈不景氣中藥妝品逆勢成長〉,《聯合報》2001-09-13,35版。
  15. 單小懿,〈開架式化妝品小巧多樣很討好,藥品、健康食品緩步成長,看好
  16. 黃惠娟,〈遇欲安適創造健康美〉,《行動大學》1997-5,40期,pp. 7-10。
  17. 詹建富,〈社區藥局最寒冷的冬天〉,《民生報》2001-01-16,A5版。
  18. 謝柏宏,〈康是美的低價攻勢鬥得過屈臣氏的店海戰術?〉,《新新聞周報》, 2000-09-07~09-13,705期,pp. 112-9。
  19. 7-11網站 http://www.7-11.com.tw/
  20. Boots網站 http://www.bootsretail.com.tw
  21. 台灣CF歷史資料館網站 http://home.pchome.com.tw/soho/kiater/
  22. 康是美網站 http://www.cosmed.com.tw
  23. 聯合知識庫網站 http://udndata.com/

附註

  1. [1] 在2001年8月15日的經濟日報中指出,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化妝保養品整體市場衰退約兩成,但部份藥局通路的保養品牌業績卻一路上升,近年來都有5%的成長,成為藥局業者轉型過程中新的經營重點。
  2. 1997年3月28日的聯合報中,帶動國內傳統藥局展現新風貌的統信表示,以傳統藥房為通路,主要是因該公司是藥品公司,和坊間的藥房本來就很熟。
  3. 2001年1月2日民生報〈開架式化妝品小巧多樣很討好,藥品、健康食品緩步成長,看好未來〉一文中,高明義也指出,藥品類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有限,畢竟不景氣時生病也要吃藥。專業藥師和環境明亮,民眾逐漸習慣到藥妝店買藥,假以時日,勢必會取代傳統藥房。
  4. POS系統(Point of Sales)即銷售時點情報系統,不但能讓門市直接掌握當地商圈消費特性的銷售資訊,有效降低庫存,並提昇業績。對總部這一端來說更能快速因應顧客的需求,有效支援商品的結構與開發,更能進一步強化採購能力與銷售預估,以利準確擬定各種行銷方案。摘自7-11網站 http://www.7-11.com.tw/
  5. 舉康是美為例。康是美英文店名為Cosmed,此一複合字為Cosmetic (化妝品)以及Medicine (藥物) 的前三個字母結合而成,點明其門市所販售產品內容主要為化妝品及藥物及帶給消費者「健康就是美」的概念。
  6. 出自李心怡,〈以7-ELEVEN的服務,做健康美麗的好朋友〉,《統領雜誌》1999-10,169期, pp. 74-6。
  7. 在此舉Boots所引進的品牌之一Botanics為例,這項產品皆以純天然成份製成並以「the Pure Power of Plants」作為商品口號吸圖打開亞洲市場。而Botanics針對男女及身體各部位不同需要分成五個系列:臉部肌膚保養系列、身體護理系列、頭髮護理系列、男士護理系列、及現今蔚為風潮的芳香療法。在身體護理系列中提供了十五種產品,讓消費者可以在使用完產品之後,完全放鬆自己,得到如置身大自然懷抱裡的舒暢感;而在頭髮護理系列中更提供了多達十七種不同功用的產品。在這個例子中可發現,現今美容產品已不再是一瓶打天下,此種概念也符合了現今社會多元化的腳步。另外,也希望給男性朋友另類愛護自己的方式,希望告訴男性消費者愛美已不再是女性的專利。更多資訊可參考Boots所提供的產品宣傳手冊。
  8. Boots台灣在2001年7月推出新的品牌概念”ideas for life”,而在Boots 的最新廣告中,用了三段小廣告來宣揚自己希望帶給消費者全新健康美容的理念,其廣告台詞如下:有時女人不說話,男人會更聽話-Boots Ideas for Lips;舒服,是迷戀植物的副作用-Boot Ideas for Body;被瞭解的頭髮是幸福的-Boots Ideas for Hair。詳細廣告內容可參考Boots網站所提供的廣告下載。http://www.bootsretail.com.tw/about_us/ad.asp 
  9. 詳細廣告內容可參考台灣CF歷史資料館。http://home.pchome.com.tw/soho/kiater/ 
  10. 詳細DM內容可參考屈臣氏門市所提供之資料。
  11. 詳細內容可參考康是美門市提供之DM及網站。http://www.cosmed.com.tw/
  12. 在1996年12月10日聯合報報導中,奧美廣告企畫部人員在今年(1996年)發動全省性藥局訪查,完成了北、中、南藥局經營型態調查報告。調查發現,如同便利商店一樣,全省藥局也出現了通路革命,傳統性藥局生存空間愈來愈小,這種現象在中南部尤其明顯,而且愈向南走,傳統藥局較少見。根據其調查,全省藥局營業型態起碼有下列變化:

    •開放式貨架將成主流:隨著消費自主意識提高,店頭藥局已朝向開放式貨架陳列,而且是未來不可免的趨勢。

    •傳統藥局式微,連鎖店的戰國時代來臨:在台中及高雄地區,傳統藥局生存空間愈來愈小,連鎖性藥局占盡優勢,不過全省或區域性連鎖店競爭相當激烈,在部分地區成對決形勢。

    •二十四小時全方位社區經營型態:目前中南部已有大部分的區域性連鎖藥局,以二十四小時經營或是營業時間到晚上十二點,反倒在台北市並不多見。
    •專業醫藥諮詢的需求提高:消費者到藥局不只買藥而已,並希望在買藥同時,接受專業藥劑師的服務及建議,專業形象高的藥局及藥劑師,更能得到消費者的信賴而轉移品牌。
    •廣告藥利潤低:廣告藥利潤太低,若不是消費者指名或堅持購買,大部分藥局不願意主動推薦,不過廣告藥雖不受歡迎,但店家又不得不賣。


  13. 在2001年9月3日的聯合報報導中,指出在不景氣聲中,藥房通路保養品有逆勢成長趨勢,其中專業諮詢與特殊功能訴求,被視為異軍突起的原因。
  14. 有關現代女性被社會、大眾趨勢、以及廣告商錯誤教育及剝削的相關內容,請見Naomi Wolf的《美貌的神話》。
  15. 在2001年6月12日的經濟日報報導中指出,統一藥品接手康是美物流業務這項垂直整合計畫,除了提高本身經濟效益,主要是看好臺灣未來醫藥和美容化妝品物流市場成長潛力龐大,加上大型醫院有意將藥品物流採取外包方式經營,由醫藥背景專才成立的行銷團隊都會以推薦方式建議需要使用的民眾自己到藥局購買使用,目前醫院和約300家藥局通路的銷售約占比四與六。
  16. 在2001年7月23日的經濟日報報導中,Boots臺灣分公司總經理華德士指出,臺灣消費者對Boots獨家產品接受度很高,與其他擁有人潮優勢的零售業合作,借力使力拓展更多商機,未嘗不是個好方法,所以進入競爭者屈臣氏的門市設立店中店。
  17. 在2001年1月20日的聯合報報導中指出,Boots和近年來在大陸市場迅速成長的自然美合作,在藥妝店內設立美容體療的專屬樓層,為藥妝連鎖店首見。而屈臣氏除了強化零售商品的陣容,在主要商圈的門市也逐步重新改裝;康是美則加強在醫院商圈的服務,先後在林口長庚與內湖國醫中心等處開店,提供特殊的醫療用品以強化專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