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秋天

2002.12.02 聯合報

華英惠

全球速食業龍頭美國麥當勞,宣佈關閉全球十個國家的一百七十五家分店,臺灣麥當勞一口氣就獲得十五家的「配額」。在此同時,大陸麥當勞卻正以每年一百家分店的速度開店。一開一關之間,同時也反映了全球經濟版圖的消長。

黃金拱門標誌的麥當勞,向被視為資本主義的表徵。喜愛者,在享用麥當勞時兼有參與美國文化及生活的喜樂,代表著時髦與繁榮;排斥者,視麥當勞為美帝強權入侵本土化的先鋒,表現的是資本主義弱肉強食本質。

十八年前,麥當勞飄洋過海來臺設立第一家分店,簡速的餐飲,配上窗明幾淨、親近顧客的用餐環境,改寫了臺灣的餐飲文化。麥當勞在臺灣一家接一家地開,在臺灣各地成為重要地標。麥當勞叔叔是許多人孩童記憶中的「偶像」,漏夜排隊搶購凱蒂貓的瘋狂,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事。

麥當勞在臺灣能夠迅速橫掃東西,是臺灣經濟繁榮的證據。花點錢享用一下漢堡雞塊,對臺灣錢淹腳目的民眾,實在微不足道。麥當勞在臺灣從發跡到鼎盛,它的上升曲線和臺灣經濟發展同步;今天它悄悄關掉十五家分店,是麥當勞在臺發展碰到了瓶頸,或者臺灣的繁榮已到了秋天?

如今,臺灣與絕大數國家同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消費的能力與意願顯著下降,整體消費市場有嚴重的緊縮危機。市場是敏感的經濟指標,麥當勞面對不景氣,宣佈關閉臺灣的十五家分店,但卻要在大陸以每年一百家分店的速度開張。麥當勞與經濟成長同步的指標效應,已明白揭示臺灣面對大陸經濟競爭的警訊。

將麥當勞視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櫥窗,把麥當勞分店布點看作全球經濟版圖的縮影,或許過於簡化經濟現象;但全球化的經濟競爭,現實而殘酷,跟不上就得被淘汰。完全走市場取向的麥當勞,不知意識型態為何物,更不管統獨是什麼東西,有錢賺就大步向前走,沒錢賺就收手關店。今天,它迎向大陸的市場磁吸,「拚經濟」喊得震天價響的臺灣是否只能默然以對?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