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堡 幾塊人民幣?

2003.11.05 中國時報   賴才莊(作者為環保業者)


美國政府頻頻表態由於人民幣嚴重低估,造成中美貿易赤字不斷擴大。但中國商品的優勢,是否就是貨幣低估造成的呢? 

正本清源,貨幣的功能是用來交易貨品,因此不同貨幣間的匯率應是由購買力來決定。譬如,購買一公斤牛肉所需之日幣與購買一公斤牛肉所用的美金其購買力是相同的,而二者的比例就是合理的匯率。 


大麥客指數(Big Mac index)是經濟學人雜誌在十六年前創造出來,其理論根據即是假設麥當勞的大麥客漢堡(臺灣叫麥香堡)在全世界的價格應該是一樣,因此在世界各地調查大麥客漢堡的當地售價,除以當地貨幣對美金匯率,換算成美金計價,理論上應該很接近美國售價,如果差距很大即表示該國貨幣被高估或低估。但漢堡售價除了原物料成本外還包括人事成本差異,例如美國麥當勞工讀生的工資與北京麥當勞的工資就有很大的差別,此外各國對商品稅率不同也會影響售價;但整體而言,此一購買力指數不失為一種方便、有效的參考工具。 

從二○○三年最新一期公佈的大麥克指數,在美國的漢堡單價是二.七美元,而中國的價格只要一.二美元,相當於人民幣被低估了五六%,真是如此嗎? 

前面說過大麥克指數沒有修正人事成本、稅金等會有地區差異性的非貿易成本。我們試改以國民所得接近的區域作比較,例如菲律賓的漢堡單價是一.二四美元、泰國是一.三八美元、馬來西亞是一.三三美元,與大陸的一.二美元同樣相去不遠。而臺灣的大麥克指數是二.○一美元。至於被認為物價最高的日本其實才二.一九美元,只比臺灣高不到一○%。 

因此人民幣的匯率事實上並未明顯與購買力不符。那為何美國會一直要人民幣升值呢?事實是因為美金嚴重供給過量,造成它非貶值不可。 

美國政府發行的美鈔信用並不是很好,常常發行浮濫最後以貶值收場。二次世界大戰後依據佈列登森林會議,美元購買力定位在三十五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戰後世界各國貨幣匯率秩序定於一元,希望世界貿易能在公平穩定的環境下進行。但隨著美國政治人物為支應軍費、選舉福利支票等,悄悄浮濫印製美鈔,原本就和美國看不對眼的法國政府開始懷疑,要求將手中的美鈔向美國政府換回等值黃金,美國政府受不了,於一九七一年宣佈終止佈列登森林會議協定,美元對世界各國貨幣迅速貶值,黃金、石油等價格一飛沖天。對其他國家來說,貨幣升值、購買力增加豈不是很好?事實相反,因為黃金等原物料價格也會隨市場機制幾乎同時上漲,所以其他貨幣購買力並無提升,只有美元的購買力下降。 

美元貶值,很多人以為美國是受害者,並不然。美元貶值起因於美元發行過量,才造成購買力下降,但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國並無其他貨幣能完全取代美元的地位,因此對美國而言雖然美元購買力下降,但在世界上的總發行量增加,二者相乘,整體購買力並無下降。 

相反的,從二次大戰後到一九七一年間,美國以強勢美元在世界上收購大量物資,供其國內消費,而持有大量美元的各國政府最後卻無法以等值的黃金兌回,因此持有美元者才是美元貶值的受害者。 

以日本為例,戰後日圓匯率以三六○圓兌一美元,隨著美日貿易逆差一再擴大,單單日本政府手上擁有的美金就超過千億,但美國亦一再逼迫日幣升值,最後到了目前約一○○日圓兌一美元,這代表的是日本人辛辛苦苦生產物資賣到美國,讓美國積欠了超過千億的貨款,最後美國只肯付不到三分之一的代價,就把這些東西據為己有,日本當然損失慘重。 

美國能在國際上如此橫行,當然是和美國在世界上獨強的特殊地位有關,其他國家即使不滿,但美元仍有全世界通行無阻的方便性以致無法取代。甚至說美元是美國最重要的產品都不為過,印製成本低、利潤豐厚、不用付利息、許多持有者根本永遠不會要求贖回,簡直是一本萬利。但是如有其他強勢貨幣逐漸挑戰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則美元貶值時,會造成美元信用破產,美元持有者紛紛要求兌現,不再持有美元,這時候才是美國人大禍臨頭的開始。 

因此美國的政治人物應該徹底檢討目前整個貿易失衡的真正問題,美國人的競爭力是不是不如別人了?美國一直有消費太多生產太少的問題,外債不斷高漲,每隔一段時間美國就用貶值的方法給賴掉,實在不是一個泱泱大國的做法。一個擁有最多汽車比例的國家,要求一個全國平均只買得起腳踏車的貿易夥伴提高匯率以減輕其負擔,豈不諷刺? 

中美貿易失衡的真正關鍵在人,而不是貨幣。美國的問題在於民主政治下民眾握有投票權,政客百般討好選民,稅不能加、福利不能減,錢從哪來?只有印鈔票。美國失業勞工如果很篤定失業救濟金不會減少,那又有誰願意屈就低薪辛苦的工作? 

而中國的問題和其他亞洲國家類似,一味的用各種手段鼓勵出口創匯,犧牲本國民眾的利益,雖說換得大把美金擁有高儲蓄率,但要小心美國老大哥一旦耍賴,恐將空歡喜一場。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