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碧芬、王慧螢 個別企業走進大學課堂,由專業經理人代替教授講授內部經營經驗,在即將開學的二月中旬,將有麥當勞和花旗銀行進駐臺大和政大,首度把實務研究從碩士班延伸到大學部,而中山大學在IEMBA中也結合宏碁集團,設計一系列課程。此一創新趨勢,是深化課程內涵、強化教學品質的優良典範,然而,其中也彰顯出部份問題,提醒有意仿傚人士能三思而後行。
成功經營的跨國企業麥當勞,選擇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將於二月底派出八位主管人員,把該公司的營運最高機密,以一系列企管課程,進行全球首度的校園內公開傳授。此一產學合作案例,不同於傳統上國內業界以捐款贊助、工作實習等方式,授課對象也是大三、大四為主。
該項亞洲創舉的課程,將自二月廿三日在臺大開始,整學期十六堂課的內容,包括麥當勞
在臺灣的成長策略、品牌行銷、生產供應鏈、新餐廳開發、經營優勢、人力資源規劃策略等,由臺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帶頭展開,與學生直接授課交流,期間並將安排參觀麥當勞位於嘉義的食品城。課程主持人臺大商研所教授翁景民表示,雖然它是掛名「企業管理實務」的選修課,但成績優異的學生有機會到麥當勞香港漢堡大學學習,也能夠列入麥當勞漢堡大學的學分認證,是為該項課程的最大優勢。
全球金融集團花旗銀行,同一時間也將在政治大學金融學系開設類似課程。該繫系主任李桐豪表示,這是花旗銀行第一次與政大合作,將由該行主管與專業經理人到校,為大四學生傳授「經營管理」,是該系的必修課,內容包括金融業的整體概況、銀行業務操作、國際交易市場慣例等等,臺灣花旗的參觀訪問當然是免不了的,為表示尊重與感謝,李桐豪說他將全程參與。
翁景民和李桐豪均表示,之所以有現今與企業界的緊密合作,是起源於稍早的良性互動,例如臺大管理學院多次邀請國內、外知名業界人士,蒞校進行專題演講,政大商學院甚至成為國際企業招募臺灣人才的主要目標,師生雙方均認為產學交流,能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對學習有很大的助益。李桐豪說,能讓大學生在進入職場之前,就有機會瞭解跨國企業的內部運作,正是培育適當人才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