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大眾接觸最多的電視媒體。目前耳熟能詳的節目應該算是「魔法ABC」、「Go West」、徐薇的「辣妹ABC」、精頭腦的「卞老師」及其他種種教音標、國中英語…等之類的英語教學。而這些節目又可依教材分為自我進修型—讓想要增強英文知識的社會各個年齡層人士進修用,和升學型—讓在學學生補習正規教育用兩種。進修型像鮑佳欣的「魔法ABC」、吳大維的「Go West」等,教材自編並以生活化為目標,用像是聊天的方式告訴你生活中常碰到的事或道地的美國俚語怎麼說怎麼用,讓語言得以學以致用,增加使用的機率,達到生活化的目標。甚至,教年齡層較低的觀眾群,會用漫畫和布偶引起小朋友注意,幫助他們記憶英語。比較於教科書,這些內容更活潑具有變化,而它帶來的新聞性也讓人覺得更親近於自己的生活,有一種親切感。而升學型的就以學校教科書為主,用補習班式--幫助學生分析統整課文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學好正式英語教育的內容,以便在課業和考試上拿到好成績。
廣播節目亦分兩種,不過幾乎都要配合雜誌上課;像進修型的「ICRT」、「空中英語教室」、「普及美語」…等,都以一篇文章為主體,講解其中常用單字片語句型等,讓聽眾接觸廣泛的知識。但這些文章大多非政經訊息,而是用輕鬆有趣的生活情節和常識當材料,直接與學習者的生活做連結,使學習沒有太大壓力和負擔。例如「ICRT」甚至還會聊一些八卦等茶餘飯後的話題,讓生活有些點綴。而以升學為主的教學就如電視一樣,直接以聯考或學校考試為其拆題方式,為學生做更多的分析和補充,使學生在學校學不足或學不好的英文,在課後能有補救的機會。
為了因應競爭和生存,取悅閱聽大眾,並迎合現在講求活潑化的學習理念,節目的教學者,即老師的形象亦做了很大的轉變。首先,電視的例子最明顯,老師的外型不再是刻板的襯衫西裝褲或套裝,反而是較輕便或與年輕族群的流行息息相關的服飾和打扮,看起來更備有活力和親和力。第二要會說學逗唱,加強表演能力,使其具有藝人的功能來娛樂學習者。其次更以宣傳來塑造名師形象,配上整體造型讓老師具有偶像的條件讓人崇拜認同,東西才吸收得快。思想用語亦要跟得上時代,才能直接打入年輕人的世界做良好的互動。最後老師要不是高學歷就是ABC,強調雄厚實力與道地用法,符合現代人對英語的期盼。即便是教升學的節目,老師也得要會講笑話、誇大聲音表情、自得其樂等等,讓氣氛活躍。廣播因為只有聲音;教學者必須注重聲音的活潑性和話題的輕鬆度,思想用語也一樣要跟緊流行的腳步,盡量和聽眾拉近距離,像朋友一樣交談。而綜合廣電這些種種的形象塑造,我們發現「老師」這個角色似乎被物化了。在視覺效果上做文章,在語言轉換技巧上做鑽研,為的就是迎合他們的收視聽族群—也就是買主,以便在媒體環境中生存。
那麼,廣電的教學究竟可不可以取代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們不能與學生做即時的互動,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來做調整,有突發的問題也無法被假設到。然後就是臨場感的問題,面對活生生的人和處於實際的場閤中人才有一種參與的感覺,相互較具有約束力,同儕之間也能做學習成果上的討論和比較,好了解自己客觀的狀況,互相砥礪;學生若在完全自主不被管理的情況下,容易懈怠偷懶,延緩學習進程甚至停滯,使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廣播電視不可能全然代替人為的教學。
綜合以上探討,現代人有這麼多管道可學習英文,是消費者的福氣;然而,若只單方面接收訊息,個人本身還是沒有努力和堅持,一樣枉費了這些教學節目製作的意義。只有落實練習,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才是學習歷程中更重要的功課,如此才能算是真正從這些教學節目裡得到收穫,增進自己的英文能力,善用到資源。而現今老師們要如何和這些聲光效果眩目的強勢教學競爭?那恐怕得在和學生的互動上多加強了!瞭解其學習情況、學習心得,給予相對於廣播電視更「活」、「立即」的建議和幫助,那麼在各有特色的環境下,學校的教學亦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傳統教學方式
(1)外國老師,全部英語教學
*空中英語教室--以廣播起家,後來也有電視頻道,到最近出版隨書附贈錄音帶、CD、更成立了網站,空中英語教室一貫作風是講解雜誌內容(錄音帶和CD基本上是雜誌內容的朗誦而已),內容以短文為主,以深入淺出的英語講解,所用語彙簡單,通常由兩個到三個外國老師主持,語調平緩,語速稍慢,以迎合國人聽的速度,教學模式是講解式,與學生間的互動大概就只有在外國老師念片語時,學生可以跟著念;這種講解方式學生只是被動的聽,外國老師的發音刻意要求正確,老師明顯是知識的傳播者。
*空中美語文摘--也是以講解雜誌內容為主,由大約三個外國人主講,以輕鬆活潑的對話為主,講速比起空中英語教室來說要快,腔調也較接近美國發音;學生只能被動聽講,老師們所營造的美語情境,在課程內容上雖然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對話,卻也只是對話的演出,主要呈現美式標準英語對話情境給聽者。
(2)本國老師和外國老師的搭配
*大家說英語--簡易英語對話,由本國老師講解,外國老師唸出會話內容,仍是以講解為主,讀者則以聽為主。
*長春藤美語--賴世雄教授主講,後來搭配一個外國老師。賴世雄擅長舉例分析文法結構,教法上以句型、片語的活用為主,以參加聯考的學生薇訴求對象。主講者以幽默風趣見長,解說方式蠻適合以文法為主的臺灣;賴世雄講解時會不時提醒聽者拿起筆來寫下重要句型或片語,感覺像一個家教在身邊不斷提醒你要注意的事項。
*補習班教學方式
林曉萍--教學內容以國、高中課本內容為主,林曉萍還以KK音標的教學見長,她有自己一套教法,把需要記憶的部份串成口訣,方便記誦。林本人的表情豐富,語調較為誇張,雖然在螢光幕上看不到學生,她在講課時會對面前的學生(?)提問,不時要大家跟著唸,或是表示他們答對了她提出的問題。
二、強調互動的教學方式
*長頸鹿(傑瑞叔叔)--中英文夾雜,傑瑞叔叔會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在廣播節目上以雜誌內容為主,教學方式和大家說英語相差不遠,但是在電視上的節目則傾向兒童化,常輔以玩偶等教學用具。特徵是傑瑞叔叔會和一群年齡大約5-10歲的兒童一起出現在螢光幕前,兒童圍著他,傑瑞叔叔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單字、句子,又用中文說明;我們看到的是「在(設計好的)生活中學習」,老師和學生的互動頻繁。
*芝麻街英語--電視上的芝麻街教學以玩偶為主角,因為對像是兒童,以玩偶教學可以讓學生「寓學習於遊戲中」。
* 徐薇--徐薇在電視教,也出書(CD,卡帶),教的內容除了針對考生之外,也有一般會話,訴求的範圍很廣;針對臺灣人的需要,徐薇出了一整套的「話題派對」書,從食用、購物、娛樂、網路、旅遊、求職、新聞、運動、遊學、居家到談情說愛,強調輕鬆、有效率的學習,搭配外籍老師錄音(可以學到最正確和精準的腔調)。
徐薇在電視上打扮成辣妹形象,教學方式十分活潑,而在這些附贈光碟的套書中,徐薇教學法的特色在她戲劇性的表達方式:不僅語調變化幅度很大,句尾常有表示感嘆的語助詞:像是「喔!」、「耶!」、「不錯吧?」、「怎樣啊!」,連說帶演:「我我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啊~哈哈哈」,另外講話中也帶入現在流行的「本土話」,比如說,「…那就給他怎樣怎樣…」,更會在舉例中搭配一些現在廣告常見的語言,比如說用琳達、小齊、安琪等來作文章,適合年輕人口味,也顯得活潑,這樣的表達方式很能拉近與聽者的距離。
徐薇教學盡量造成英語是「簡單(學習)而且有趣」的印象,所舉的例子都切合日常生活和老外的習慣,她也告訴聽眾(讀者)語言文字的演化和文化的關係,簡單舉出字源,附贈的聽力測驗則與托福考試的模式很接近。徐薇教學的特色是包羅萬象,所包進來的東西都不深入,但是看起來很多元豐富。
* 吳大維--「Go West」是吳大維在電視頻道上的英語教學節目。吳大維穿著中式馬褂,有時還帶著瓜皮帽,場景佈置成教室的樣子,黑板(是用粉筆寫的黑板,不是白板)卻是經過特別設計的(黑板外加有曲線的木頭框),拿著細長的教鞭,自信的教著黑板上6-8句片語(通常是流行的俚俗語)。動作很洋化,手勢多,講話也很戲劇性,解釋時時常舉很多例子,還會不時秀一下幾句當下的流行(英)語,比如說:Hey, Man!等。吳大維的穿著和他的表達方式形成一種極端的對照,既中既西,不中不西,很符合後現代美學的趣味:「酷」!吳大維教學的特徵是在語氣中就表達出互動的可能性,是一種拉近彼此關係的表達,而在每次節目結束後,吳大維還會告訴聽眾如果有英文上的問題可以寫信寄至香港九龍,與聽者保持高度的聯繫。
三、沒有老師的教學方式
* VCD──一些VCD或是網站(ALE),就十分強調與讀者的互動,像「英語嘛會TALK」這類的VCD,一冊一個主題,設計方式和坊間的遊戲類似,讀者可以自由選擇想要看的部份,點選進去,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閱讀速度調整,可以不斷重來,可以玩一半就跑掉,換下一個或上一個界面,強調讀者的個別學習差異。
*英語網站
(1)ALE網站上除了廣告該公司的相關產品和活動外,線上英語教學區是開放給大眾的免費英語學習區。有字彙充電(每週一字和每週字彙)、新聞英文、旅遊常識,還有字彙遊戲,這些都強調它的更新率,一次所給的東西不多,易於消化吸收(符合簡單學會原則),時常更新更造成新鮮感,如果你有下載Real Player的話,還可以「聽」英文;當然你可以透過ALE網站連結到其他的英語學習網站,更有其他附加價值的收穫(這也是網站的特色),可以連結到各個free-email申請網站,連到其他免費軟體資源下載中心,以及免費電子賀卡等,讓你在學習之餘,可以做其他的事。
(2)一些傳統的教學雜誌像「空中英語教室」、「大家說英語」等也成立網站,有「Email信箱」、「線上留言板」、以及「上網和英語老師天南地北聊一回!」,網站相較於其他的教學方式最大的特色就在它的及時互動性,不懂的地方可以馬上回應,馬上獲得解答。
廣播方面:
由於廣播只有聲音沒有影像:
1:口齒清晰 隨著內容作音調起伏,加上和學生互動機會增多更須平易近人。
2:多人聯播,較富多樣化且可以互相照應。
3:隨著題材不斷新穎生活化,對於主題 內容需有所涉獵。
4:除分析課文外,亦結合其自身的生活經驗。
電視方面:
教師特質分析:
1:年紀輕、口齒清晰、說話時嘴型明顯、說話的速度慢是這位老師的特色。
2:在教學上可以明顯發現教師扮演的角色強調 」朋友」、」鄰家大姊姊」的形象,而不再是從前所推崇的」德高望重」型的老師。
3:在講解時教師會使用大量手勢增加課程的活潑性,並呈現實物幫助學生更容易瞭解。
節目內容分析:
1:大量運用家庭圖片、動畫等企圖連結家庭與學習英語之關係。
2:善用週遭資源,例如用藥劑師、飯店管理者等進行教學。
3:結合流行卡通、生活化話題進行教學。
4;節目內容程度淺顯,所能吸引的觀眾群可能侷限於小朋友。
5:節目單元之間沒有連貫性。
6:透過讀者來信的播出提供學習者與教學者互動的管動。以魔法ABC為例:
這是半小時的電視英文教學節目,英文小魔女鮑佳欣為主持人,雖然小魔女的英文一級棒,但是在整個節目中,並不是由她獨挑大樑從頭教學到尾。她運用了許多其他的資源。半小時的節目中,闢成許多的小單元;每天都會找一個其他行業的來賓,以「大姊姊「的形象來介紹幾個相關單字,雖然「大姊姊「的英文並不一定很好,但是以各行各業的專業形象為號召。節目中有一單元「魔法家庭「為一卡通動畫,以一個家庭為背景,介紹四句左右的對話;
另一個單元「家庭連絡簿「,則是用短劇的方式呈現出一個情境,引導出一句常用的英文,再由小魔女講解這句英文。最後一個單元是運用布偶「Mr.
Cool」和小魔女一起作複習或是回覆讀者來信的工作。整個節目運用了家庭的形象,以強調是一個適合全家學習的節目。
記得多年前,英語教學節目由於教學模式死板,不帶有吸引力,完全是將講臺上的老師搬到電視螢幕上,整個節目只有兩個鏡頭--- 黑板和老師的手,好一點的有一零一個教學表情,這讓人幾乎不會對它產生任何的遐想,也就甭談它會讓人乖乖地坐在前面看完,當時這樣的節目往往是公益性的,經營者並不會太積極,因此會看的」觀眾群」也往往是父母強壓下的小孩.這樣的電視教學可以說是索然無味,提不起興趣,效果自然不及格.
然而放眼近來,西風東漸越來越嚴重,儘管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之預言在人心中發酵,然而西方文化的無孔不入,食衣住行育樂無不和英語系劃上關係,強勢的生活型態催眠,讓人擔憂不懂英文似乎已經要變成文盲,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就比如,沒有任何年紀的人會告訴你7-11 叫 「七十一」,沒有臺語人口可以把BB. CALL 翻譯過來,稱」呼叫器」的臺語似乎太彆扭,因此我種田的奶奶也說那東西叫BB. CALL,想想,我們都被催眠了…
也因此各各媒體,教學系統,出版商,看準了這人性上的弱點,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的連橫推銷,但無可否認的我們也難以反駁他們光冕堂皇的告訴你這是必需品;催眠,侵蝕,轟炸…花招百出,如今他們也趨近飽和,會技窮嗎?我想只要這樣的文化存在,具有無限創造力的商人是不會沒落的,只是要花更多的心思來適應不斷變動的社會文化,人心…
因此,電視媒體上現在有了徐老師英文教室,吳大維的音樂電影英文教室,巧連智卡通美語等等,當然也還有守舊的陳老師教英文之類的過去型態,也有保守型的支援民眾(保證不會是時下的青少年)…
首先介紹徐老師英文教室吧,呵呵,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節目,我著實被嚇了一跳,心裡的念頭是怎麼有這麼」三八」的老師?然而看了幾次,發現她的確有她的魅力所在,首先她每天變化多端,包括了穿著,髮飾,並用了時下青少年最流行的言語穿插在節目中,動作有時還極其窕逗,讓人想吐血,卻又想看看她有什麼花招,當然她還是有她的兩把刷子,她的教學堪稱是活潑生動,頗能切合時要,否則絕對會有讓人」受不了」的一天,這樣變化多端多采多姿的教學型態,頗能符合青少年球心求變的心理不是嗎?她傳達的訊息是,我和你們是」同類」的喔!增加了不少的親和力,而她若能同時保持同等的心理,接近青少年,接近市場,她自然能把握住這個市場,處於不贅之地,然而她處於這樣的教學型態,必須拿捏,也最重要的則是教學與表演間尺度的拿捏,否則就淪落入看錶演,看美女,養眼不養腦啦…嗯..她叫英文小魔女,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她還算的上是當之無愧!
至於吳大維的音樂電影教學,走的型態和吸引的觀眾群應該是有些許的不同,首先這樣的節目就已經明顯定位在,」你是喜歡音樂或電影的」,因此他選擇了各式風格的音樂和電影,也就是力求均衡一下囉. 我們可以在他的節目中看到,聽到很抒情,很怪異,很搖滾,很震撼的電影和音樂,算是一杯很均衡的果菜汁,他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搭了流行電影音樂風的便車,又藉由放了一段沒有字幕但」很好看」的電影,讓你心癢癢地想了解他到底在演啥,自然會引起我們的慾望去了解棝中滋味,算是淺移默化的教學,而非制式化的教學喔!這應該是極具影響力的,…而他和英文小魔女徐薇相同的是,他也有變化多端的穿著和語言,常常甚至到了勁爆,如穿雨衣的地步,這又與時下青少年愛與眾不同的心理不謀而合,也經常為流行作先導指標!
綜觀時下的媒體教學,就是要,勁爆,創新,與眾不同,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牛肉啦!!這才能永續經營!我們的使命也是如此!
A:就電視節目的而言,我們大致將它們分為四類且加以簡述並以表格分析:
Ⅱ.課堂教學類:中視聯考必勝(林曉萍、卞老師與胡庭瑋)、國一英文、徐薇教英文。
Ⅲ.情境教學類:傑瑞叔叔教英文、御銘教育頻道的聽力測驗、空中教學臺的英文聽講與空中英語教室等。
Ⅳ.其他另類:Channel V的Go West等。
課堂教學類則是比較像傳統式教學,老師通常會在黑板上將要教的內容寫的很工整,此類教學的老師很有自導自演的功力,通常也很幽默會想出一些滑稽的【口訣】幫學生記憶。比如就舉中視聯考必勝為例,當老師在教雙母音【au】時,他寫一句 How is the mouth of the mouse.? 且會告訴學生何時該發出【色狼】的叫聲【au】,以幫學生記憶。
情境教學類通常是一位外國老師與一位中國老師來進行英文教學,且通常會在節目中加入一些scenes或skits來明確告訴大眾英文應在何時使用,就空中教學臺的英文聽講為例,如果講某個單元,那老師就會先放一次教學情境給觀眾看,然後再回來解釋一些相關的單字,然後解釋時會在螢幕上顯示音標、單字與圖片等。然後再播放一次教學情境,再來就會有Grammar points與Quiz來測驗吸收程度。
其他另類類,以Channel V的Go West為例,教學者態度很輕鬆,甚至感覺有點無厘頭,主要是教一些美國俚語用法與很cool的辭彙等等,且有時會解釋用法或字彙緣由。
分項 | 活潑生動類 | 課堂教學類 | 情境教學類 | 其他另類 |
老師形象 | 老師給人活潑有大哥哥大姊姊的感覺而非一般老師的形象、有演戲天分能自導自演。 | 衣著端莊、幽默風趣、相較於前項就有濃厚的一般傳統老師【上對下】的形象但又比一般學校好一點。 | 通常是一個中國老師一位外國老師端坐於攝影機前,給人比較正經八百的感覺。 | 屌兒瑯噹、無理頭想到什麼講什麼。 |
學習者假設 | 小朋友(5~12)或爸爸媽媽 | 一般針對目前就學學生。 | 一般大眾 | 一般大眾與年輕人 |
對我們的啟發與影響 | 老師最好有豐富的手勢與臉部表情與學會善用一些多媒體或布偶來教學最好有演戲的天分。 | 老師最好多看一些笑話、說話要風趣、要會善用或突發奇想一些口訣幫學生記憶的能力。 | 教學內容很生活化,能引起學生或一般大眾的興趣,此外能以情境對話的【演戲】的方式輔助學生學習以加深印象。 | 老師不一定一定要【正經八百】的樣子,老師也可以用很休閒、娛樂方式呈現自己的教學。或許會有驚人的教學效果 |
老師定位 | 走出傳統老師形象與教學方式趨向於較活潑的方式,而不是一成不變【上對下】的絕對關係。 | 比較歸屬傳統式教學,但又比傳統式教學好一點,所以比較像【補習班】老師。 | 比較是以一種【英文學習先驅者】的角色或【外國人】親自教英文的方式呈現出來而非【上對下】教學法。 | 比較像【綜藝秀】主持人,完全沒給人【老師】應有的感覺,定位模糊。 |
在我們探討這些教學媒體後,我們深深體認現今的老師不能再承襲以往上對下權威形象或【呆板】教學,應多與學生互動,尤其在現今五花八門的教學媒體充斥的環境中,我們更應該走出以往對老師刻板印象的框框,並學會如何運用周邊現有的教學媒體資源並加以截長補短,以運用於實際教學當中輔助教學。
註:所謂【聲演法】即是用聲音來詮釋語言表達情境。
一ˋ個人風格: 近年來,英語教學有著明顯不同以往的改變,而在大眾傳播媒體的催化下 「學英文」 已不再限於無聊單調地 「課堂學習」 而是形成眾多補教名師,影視名人紛紛登上 「螢幕」 教學的熱潮,因此在光鮮電子媒體中,體面吸引人的外在形象,及獨特強烈的個人風格( 外表 教學上) 更是講者成為提高收視率的第一要件,以下便是在這方面所做的分析:首先在90年代以前的老師,整體造型服裝打扮上,莫不呈現出 「嚴謹」 及 「專業」 的感覺,他們面對的主要觀眾群即是學生,所肩起的任務即是要來聽他講課的人能在最短時間內拿到高分,達到做題解答的最佳效果,他們希望營造出的事能令學生心無旁鶩,專心一致的正規教學氣氛,說的話也不超出聯考範圍,莫不全力集中在解題,拿分技巧的傳授上,觀之,在在不免與學生產生一種疏離感。相較之下,目前的電子媒體莫不已捕捉住觀眾的眼光為主要目的,能造成視覺上的震撼與享受,均是他們所強調得重點,於是,在電視上大放異彩的另類麻辣教師們便一一出爐了,這些現今活躍於螢光幕前的老師們,均是以光鮮搶眼的外表包裝亮相,清晰活潑的語調,及時下流行的口頭用語中均在在塑造出他們專業又不失親切的形象。 他們面對的話題也不在只限於如何教導學生拿高分,他們是很生活化又很親民的。 徐薇、鮑佳欣便是此種典型, 另外也有充滿強烈ABC色彩的吳大維,輕鬆隨性的態度,在長袍馬褂的襯衫下,帶領觀眾「Go West」。三、教材
二ˋ教法:
舊式教法: 普遍的刻版印象多是停留在表情嚴肅的老師, 首執教邊 指著黑板上的授課內容 對著臺下昏昏欲睡的學生大聲 「咆笑」 這樣的方式固然可以使學生考取高分 但枯燥的內容和老師永遠也無法與學生親近的結果最為人詬病.
新式老師: 新式老師常以時下年輕人所用的語言 和活潑親切的態度教導學生 不僅拉近兩著之間的距離 又達到學生吸收內容的結果 以下有幾個實例:
1. 吳大維: ABC 的身份使他全身散發西方的感覺 美式的發音和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和聊天式的教學 創造了屬於他的強烈個人風格 在尚充滿舊式教法的教學環境中 硬是樹立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2. 鮑佳欣: 由於自幼父母刻意栽培 使她也具有類似ABC 的背景 發音清晰良好的她 讓她在節目中佔有優勢 再著 她的教學對象為幼兒 所以生活化 簡易化的英語為其訴求 每日教四句英文 配上漫畫 而在開頭又會以口頭教導幾個新生字 最後會有一個小短劇 以好笑及讓孩子學習日常生活用語的方式生動有趣的吸引孩子目光。
3. 徐薇: 起初她的教法類似高中英語補習班,但後來他的節目取向較為生活化,誇張的肢體語言和活潑的用語 為她得來 「 徐三八」 的外號。
總結: 新式教法的老師皆以拉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為主 再配以生活化的教法 與過去相差甚遠
老式的教材大多以應付聯考為主所編制的,不外乎是文法觀念、克漏字、句型分析、作文、閱讀測驗等,以加強應試技巧為主,內容死板又千篇一律,
除了要應付考試的學生們很少有人有興趣想聽,就算是在螢光幕上的英語教學老師也多以考試大補帖、應試密笈為授課重點,很少教授日常生活用語,大家都標榜自己最能讓你考上理想學校,補習班最是如此。 但相較於老式及制式得教法,現今出現在螢光幕前的老師所教的都是通俗的對話或俚語類。電視上的英語教學式屬於高曝光率的節目,大人小孩都可以經常接觸到,已經脫離了專為學生考試而準備的限制。它的教材必須是活潑而常見的,材可以引起觀眾的興趣。舉MTV頻道的吳大維為例,除了教簡單片語,他也會教美國年輕人使用的俗語,有時是由觀眾投書的問題來當講題。雖然說教導文法及句型的教學節目仍然存在﹐但是普遍來說﹐所有的教材都逐漸邁向生活化、時事化、與強調日常生活應用。
老師的討論總結:
當教師的影響力不再是出於上層的權威而是親和的魅力時,這樣的教師形象深刻的改變了原本教室中師生之間不可跨越的階層鴻溝。老師要降低身份來和學生一齊互動才能帶動學習的風氣,老師取悅學生的積極努力正相對應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廣電體系中的語言教師正在創造新的教師形象。
傾向生活化的語言教學在內容和語言形式上都假設了平等的對話關係(而不是過去亦步亦趨的覆誦課文),禮貌而非尊敬的對話方式常常影響到師生調整彼此的關係和心態。新的英語教學包含了教室互動模式的革命契機。
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拓展了議題和眼界,塑造了地球村的全球化基礎,也豐富了本地的文化想像。從廣電到光碟,真人教師的存在空間和功能也逐漸縮小。
語言教學不再統籌於教師個人的講解。它是教師肢體聲音的延伸表演,它是對廣泛視聽文化資訊的熟悉接觸,它是各種生活材料的活用挪用,它是輕鬆人格的無形打造。
Q:面對這樣一個充分被美式文化滲透的廣電英語教學,以及它所帶來的衝激,一般的教師可以如何挪用改造它所帶來的新力量,以創造自己的生機和教學的重生得力呢?
(何春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