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教材教法及學習分析--遊學篇

(林惠娟、鄭煒騰、張嘉蕓、陳佩芬、陳盈如、梁伯傑、江怡瑾、莊雪安、林姿慧)

(鄒秀惠、井友惠、宋美齡、廖璟熒)

    1. 加強外語:

    2.  
      一般認為只要人在臺灣,就算再好的補習班或訓練機構,都無法提供全天候的學習環境。出國遊學目的就是要讓自己完全置身在外語環境裡:英語課程、寄宿家庭的安排,讓你不論上課、上街購物買菜、問路買票、和朋友聊天、看電視電影等等,都不得不聽,不得不說英文。
       
    3. 轉換環境:

    4.  
      遊學不像留學ㄧ樣,背著必須完成學歷的壓力,所以大可放鬆心情學習。異國風情使人跳脫原本熟悉的一切,放下自己應扮演的角色,看看他地不同的生活態度、思考模式。
       
    5. 進修專業

    6.  
      到國外進修,不但可看國外專業發展的程度及訓練情形,還有機會和不同國籍的人一起研習切磋。
       
    7. 進階準備

    8.  
      對想出國深造的人來說,都免不了會顧慮生活適應的問題。先安排自己到將來想去的國家參加一個語言課程,一方面增進語言能力,一方面體驗隻身在外的感受。
       
    9. 廣交朋友、寓教於樂

    10.  
      外國風景優美是多數人嚮往遊學的原因之一。可選擇寧靜悠閒的鄉野地區,或找所古色古香的大學城住下,以最悠閒的心態唸唸語言、多交幾個外國朋友,寓教於樂,學習更有效,生活更豐富。
       
    11. 浪跡天涯、自我挑戰
獨自離家在外,使從小嬌生慣養的我們更加獨立,學習如何適應不同的環境。把地球當成一個大學校,眼界更開拓,更能體會人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會激發不同創新的想法。一定能感受到所謂的文化震撼,讓自己未來不論在工作或求學時,更具國際觀、個性也會更富包容性。嚮往異國戀情的人,有感情因素來增強學習動機,學習外語的效果當然突飛猛進。
自助遊學與遊學團之比較
 
自助遊學(個人式、自助式、省錢式) 遊學團(團體式、套裝式、花錢式)
選擇性大 (全年可去) 

時間、地點、課程種類的選擇,多達千種。短至四週,長至四十週的課都有。可依需要做作恰當的選擇。

選擇性少(寒暑假才有) 

行程安排、課程安排居以固定,一旦配合步上,只得望之興嘆。

學習語言效果 

學語言及旅遊兼顧。扎實做到提升語言的目的。

學習語言效果 

通常玩的時間較多,學英文的時間較少,雖留下美好回憶,語言進步卻有限。

多國化 

班上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可體驗文化交流之樂趣、增廣見聞、結交異國朋友。

單國化 

整團都是臺灣學生,下課後把國語、臺語練得更溜,和異國文化失之交臂。

自助旅行 

除了語言學校安排的旅遊活動外,課餘可獨自一人或三、五好友結伴出遊,享受自助旅行的樂趣,且可練習獨立自主的能力。參加當地的旅行團,全團都是外國人,練習英文與交朋友都方便。

採購團+趕鴨團+走馬看花團 

許多遊學團難脫一般臺灣旅行團之弊:「上車睡覺、下車尿尿;上山拜廟、入店買藥!」半強迫式採購+半強迫是自費行程,領隊賺傭金、團員生悶氣。

住宿選擇性多 

想體驗異國文化者,可住於住宿家庭,但「寄人籬下」若不太自由,可自行找旅館。

住宿不自由 

全團有固定的住宿安排,難以配合個別需求。

☆以上資料來源:哈佛留學遊學中心。〈自助遊學的7大優點)
(金宜蓁、許文達、黃仲楷、涂懿美、廖怡玲)

(嘉葆、慧敏、凌萱、艾穎、玫伶)

(周培瑛、王嘉瑜、林郡雯、徐慈婷、陳義友)

最近數年來,因為臺灣經濟的發展,普遍而言,一般民眾都有一定的生活水準,因此,出國遊學已經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一種英文學習方式,許多的父母也都不吝惜的花費金錢,讓自己的小孩在寒暑假出國遊學,認為自己的孩子若能出國走一趟,回來之後,他們的英文能力一定會變好,而遊學跟平常的觀光旅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頂著一項「學習英文」的光環,在「出國學英文」的光環下,遊學深得許多父母親的心,而遊學的年齡層,也逐年的下降當中,究竟「出國遊學」的魅力在哪及實際效用如何呢?我們則分下列幾點,來探討「遊學」與「英文學習」的關係。

遊學與在國內學英文的不同:

遊學與國內學英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學習環境」。處在一個無時無刻都充滿英語的環境當中,學習者被「半強迫性」的必須以英語作為主要溝通的語言,無論是與人交際,或是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英語」的使用是必須的,而英文的學習環境在遊學中已被擴大成「生活環境」英文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教材,或者是電視中的節目,它已變成一種實用生活化的「必需品」,是在生活中可以用,也必須用的語言,學習的環境,也從教室中擴大到生活環境,只要願意,學習者他可以無時無刻學習新的文字用法訓練聽力,或是練習口語的表達,也因為用英文是必要的,所以,相對的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也會相對的提高,就整體而言,無疑的處在完全是英文的環境,當中對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或是學習的意願,都會比單單藉由在教室,或其他媒體輔助的學習有效且快速。

在遊學的過程中,還有一項與在臺灣學英文不同的地方—「團體性」,在臺灣的學習環境中,要創造出一個能夠很 「自然」說英文的環境,是不容易的,雖然在我們身旁週遭的環境中,充斥著英文,但我們的母語不是英文,在我們的生活中用英文與人溝通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若是你在街上與朋友以英文對話,相信一定會有許多路人以奇特的眼光看著你們,認為你們很「臭屁」,這種旁人的眼光,常常使許多人,對將英文帶入生活中怯步,但遊學不同,大部分的參與遊學的人,都是想藉由遊學而增進自己的語文能力,而面對一群來自世界各地,想增進英文能力的學習伴侶,很自然而然的,學習者就會不害怕開口說英文,這種「團體」的鼓舞力量,也是遊學與國內學習不同的地方。

對於遊學就能學好英文之學習假設

在遊學的學習假設中,相信大部分的學習者都是相信在國外完全是英文的環境當中,應當對英文能力的增強,有一定的助益,此外,在遊學中,學習者所接觸的一定大多是「外國人」,對於「以英文跟外國人溝通」這件事,說起來很普通,但,對許多學習者而言,卻是一件頗新奇而具魅力的事,因為,這讓英文真正成了一種可以應用在與非本國人溝通的語言,這種與外國人說英文的機會,在臺灣正統的教育過程中,是不太可能出現的,這似乎也為遊學增添了一點學以致用的光輝。

遊學對學習者的影響

對於許多曾參加遊學團的人而言,不可否認的英文能力是一定有所增強的,但,增強的程度,則因人及環境而會有所不同,若是學習者,很刻意的將自己限制在一個只能說英文的環境中,與其他來自臺灣的夥伴,很有默契的,皆以英文溝通忍住自己說中文的念頭,那麼學習者的英文,應當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但,若是到了國外,遇到的多數團員,都是來自以中文為主要語言的國家,那麼,英文能力的進步,可能就無法像前者一樣了!但,對多數學習者而言,參加遊學過後,他們變得比較敢開口說英文,相對的,流利度也增進了,也能聽得懂許多英文的「腔調」,大致上而言,遊學對於英文的學習,是有相當大的助益的,但,回國之後要如何保持,則又是個問題了!畢竟,在國內,是無法完完全全創造出一個全是英文的環境學習,在遊學中,所「習慣」講英文的環境及心態,是否會因為回到臺灣而改變,也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教室裡遊學!?

如果能夠將教室改變成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環境,讓學生在教室中,可以很自然、自在、自信、的講英文,相信不但會是件有趣的事,也會對學英文有很大的助益,但是,要如何將教室中的學習氣氛改變,則是需要老師的努力及堅持的,將教室的環境改變成遊學的環境是件蠻困難的事,但只要成功了,對學生而言就像給了他們一把開啟時時學習英文大門的鑰匙吧! 只要有一個習慣講英文的環境,加上團體的鼓舞力量,那麼,對學生而言,學英文就不會只是學文法應付考試而已了。

(趙祥宇、呂俐穎、陳佳綿、林姝恬、謝雨純 ) 
臺灣的經濟奇蹟不但創造了多餘的財富與相伴的經濟∕消費危機,也創造了提升國際地位交流以及國家身份形象的動力,於是出入境管制讓路給寬鬆的旅遊政策,外匯管制也不得不向開發消費低頭。一旦旅遊成為新中產階級的生活標記,結合休閒和教育的遊學也逐步成為最新的促銷手法,為尚不到年齡或資格正式進入國外高等學府的優勢青少年提供搶先一步的預備工作。

遊學式的語文教育假設了語言和生活的結合必然保障語言學習的成功,然而:遊學經驗會接觸到異文化中哪些方面的豐富生活?──許多安排都有階級和主流文化的篩選。建立在遊學經驗上的語言學習能否凌越個人人格動力的侷限而造成驚人成果──學習動力在任何學習環境中都有它不可忽視的決定性力量。

另外,倒底是割捨人情糾葛、不必前瞻後顧的異地大膽生活激勵了人格的開發,強化了學習的動力,以致於成果非凡﹖還是遊學不得不開口的生活學習方式真的特別有利於語言的學習﹖還是中產的自我期許在優勢異國文化中得到滋養因而學得特別起勁﹖或者,以上皆是﹖或者,我們能以何種方式在本土的脈絡內創造類似的有利條件?(重新思考對待孩子∕學生的態度、活絡生活式教學、呵護並培養學生的自我期許等等)

生活式學習模式常常是以一來一回、口水的日常對話為主要經驗內涵,許多英語教學也以簡單的儀式性對話為主要模式,然而最有利於組織思考、讓語言深入肌理的「敘事」(narrative)卻很少成為語言學習的管道。遊學(或所有的學習)需要如何努力來強化這一部份呢?

Q:成功的遊學經驗意味著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文化經驗的豐富化和成熟化,這對疏於進步的英語教師而言又是何種意義?

回到何春蕤教學資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