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本身的個性和專長來,我還蠻適合當英文老師的。從個性來看,我覺得我蠻活潑且上課時蠻敢在臺上表演,所以我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和個人的魅力來帶動上課的氣氛,再加上我的幽默風趣,我想這更可以加深同學們的印象且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當然,這樣的方式須配合現今青少年的流行物品與人物,才能容易進一步和學生打成一片。我很認真負責,且有點完美主義,當然這也可能讓我容易耗盡心力,不過,老師也是一位平常人,所以這一方面,我會盡量調整不讓自己的能源耗盡。
我很喜歡創新,很願意設計一些創新的點子教導我的學生,我會利用我所知道的,這些點子可能是別人用過,而我「剽竊」過來,或加以改良;而我也願意和其他的老師合作(以後的九年一貫教育可是要和其他的老師一起合作教學的),以我在學校豐富的社團經驗,一定可以在團體中和別人相處愉快,不管我是頭兒或者不是。
我很重視我的學習與自我成長方面,隨時隨地補充我的不足,不論是英文的知識資源方面,或是我的個性方面,或是培養第二專長方面,我想我主動學習的心還是有的。另外,我很樂於幫助同學們解決其自身的問題,功課、情感、個性、人際、養生等等各種疑難雜癥都沒有關係,即使他們的問題我較無能為力,我也會利用身邊的資源或利用我的人際來幫助他們,減輕問題所徒增的困擾。
雖然我的某部份很適合當英文老師,且老師的薪水和福利也都很吸引我,但是我當英文老師的意願並不大,一方面,我對教授英文較不感興趣,另一方面,我覺得我在英文知識方面尚不足,且我有一種對於和外國人用英文交談的恐懼癥,這是我覺得我不適任教英文的地方。
此外,我很好強且固執,蠻容易堅持己見,尤其是我認為我的點子比其他人的好時,不過在這時候,我都盡量告訴氣燄高漲的自己要多加忍耐,不要因為這樣而讓團體工作停滯或團體氣氛弄得很僵。
因為帶有點完美主義,所以有時候會給別人和自己很大的壓力,也因此有事情做不那麼完美時,就常有罪惡感產生,這也容易導致我的身體狀況欠佳,和我的情緒失控。
而我自認我的身體狀況本身並不是很好,若我身體狀況不是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時,那可是我自我控制的能力最薄弱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還需要處理一些令人頭大的問題(例如:學生打架等),那可能一些不適當的動作或行為就不自覺的做出來了。基本上,我覺得如果我克服了對「英文」的恐懼感的話,相對的,擔任英文老師的意願就會增加,而個性上的缺失是需要時間來慢慢改善。所以目前我是將擔任英文老師當作我人生的第二項職業選擇。
(鄭元婷)
基本上我可以算是活潑、外向的性格,至少表現於外是如此,我很喜歡笑,也喜歡帶給同伴歡樂,只要不是陌生人或我不喜歡的人,應該都會蠻喜歡和我相處。然而在公眾之前,我卻是一個表裡不一的人,表現於外及內心所感常是天差地遠,內心也有晦澀的一面。個性上的特質時常是利弊互補的,某些場合是優點,反過來在其他方面卻成了缺點,以下我就針對英語教師一職對自己稍作評論,列出特質後,再寫出反面的影響。
幽默風趣大概是認識我的人都同意的特色,這點在教學上,當然是非常有利,加上我的聲音洪亮,語調高低有別,更是如虎添翼!但是卻有一個致命傷,我很愛笑,從來就不是冷麵笑將型;就連該正經嚴肅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的笑起來,之前代課的時候,有一次因為學生秩序太糟,為了警惕他們,故意板起臉來說教,沒想到在關鍵處笑場,結果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前功盡棄,顯示出自己掌控情況的能力不足。不過喜歡笑,也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好相處,和藹可親,雖然那次上課整頓失敗,但私底下,學生還是蠻喜歡和我在一起,下課也常到辦公室找我抬槓。儘管我每次上臺一副落落大方的模樣,其實之前緊張的頭都昏了,不過這種情況也只維持到我上臺一開口,而報告結束之後,我常會覺得不可思議,內心也會感覺很快樂,大概有一部份的我很喜歡受人注目,這對一位老師,似乎也是一項長處。
我一直非常迷戀動漫畫、也會崇拜偶像,年歲漸長,老是有人覺得我很幼稚或思想夢幻,這樣好像缺乏教師穩重的態度,可是另一方面,這不正代表我常保赤子之心,和學生可以少些代溝。因為喜歡漫畫多年,使得我對美術挺拿手的,將來教學上要製作教具,對我應該不是傷腦筋的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在教學上好像是一項不錯的優點,但只要一準備不夠充分,時間一久就露出馬腳,很難裝作什麼事都沒有,含混帶過,自戀不夠稱起那樣場面,顯露出自信不足。面子薄的我,對失敗會艮艮於懷,也許不現於外,但會自責許久。
其他教學上的短處還有英語能力有待努力、記性不好、不喜歡團體遊戲、輔導學生的技巧不足、面對男學生比較拘謹等等,其中不喜歡團體遊戲這一項最令我頭痛,因為英語教學的互動常會以遊戲方式呈現,連我都不喜歡參加遊戲,要我帶動氣氛,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實在很困難。以後理想的教學情況,我希望能夠多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學生多點遊戲外的互動;缺點除了花時間慢慢琢磨、自我克服外,有的只好盡量掩飾,例如記性差可請小老師幫忙,帶活動則由熱中遊戲的學生代勞,至於其他自己不擅長的方面,則向別的教師請益、或進行協同教學。
(詹曉菁)
老實說,在我進入中央大學就讀前,我上臺報告的經驗可以說是近乎「零」。所以在我踏入大學後,在上臺報告的部份我通常表現不近理想。雖然英文系上臺報告機會比其他系多,但可能就如老師所言,一個人是否有「當老師的特質」其實與先天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由於存活在一個中國的社會觀裡,而中國社會又是一個凡事講求「謙虛」是種高尚美德的國家,再加上從小被父母與學校灌輸一些大人自是的「觀念」-他們認為小孩子應該要謙虛、聽話,凡是不要太愛現,以免招致禍害麻煩等等。因此我從小就不停被灌輸這種「主觀化」觀念,而漸漸也覺得生為人應該凡事要謙虛且不要太愛現才是上策,最好是當乖乖牌的學生,不要有任何問題。因此所以造就我今日害羞的個性,只要一上臺就會怯場。雖然有幸今日上了大學,有這樣好的環境可供我練習,但是我仍覺得這種傷害是「無遠弗界」且影響我至深,想要一時改進是很難的。雖然已在中央待了將近四年半了,但我至今上臺仍會很緊張,由此可以看出我仍未完全擺脫它對我所帶來之後遺癥。接下來我就對我的優缺點加以探討:
優點:
(1) 基本上,我對電腦還蠻有興趣的,所以電腦方面我還表現不錯。就這一點而言,我想將來當老師的時候應該可以派上用場。
(2) 再來我喜歡做整理歸納與分析,雖然我的歸納與分析的能力還有帶加強,但我深信這方面我一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3) 我是一位很有責任感的人,所以應做的事,我不管是否意願很高都會很認真將它完成。
(4) 有毅力與耐力乃是我的另一優點,因為我可以持續很久做一件事到完成為止。
缺點:
(1) 因為缺乏自信心,所以上臺常常會怯場。
(2) 中文造詣不佳且常常會因為緊張而口吃,所以說話技巧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待加強。
(3) 報告或講話傾向過快,所以其他人常常會因為聽不太清楚而覺得困惑。
(4) 有時報告前,因事前未歸納完整以導致有時會重複性太高。
(5) 邏輯能力不強,常常會出現跳躍思考傾向。所以我常常不是將一件事深入探討分析,而是隻探討到很表面的東西就又跳到另一件事上。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改善方式:
(1) 看一些【如何培養發展自信】相關書籍或問較有將經驗的人,並藉著日後在修教育學成期間的上臺機會,好好展現出來。
(2) 多多看看古籍與有關如何訓練說話表達技巧的課外相關書籍以加強自身中文造詣之不足,並且時時刻刻注意自身談話組織與邏輯性。
(3) 盡量要求自己講話口齒要清晰,不要講得不清楚或太快。
(4) 在報告前,盡量可以細心一點整理歸納分析或者可以尋求別人幫忙檢查以看出自己的潛在缺點,以免造成重複性太高,。
(5) 看一些邏輯書,並在平常時注意自己是否講話有前後矛盾情況;且避免過於出現【跳躍性】思考影響對事情做深入的探討。
其實以上缺點我在大三的時候我就深深感受到,而那時並沒有很積極的想要去改善它,只是當時我覺得那些只是不起眼的小缺點而已,但現在我覺得這些缺點對我以後從事【教學】活動將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如果我能對以上的缺點一一改進,我想這可能是我在大學生涯裡最大的收穫了。
(許世昌)
老師的討論總結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密集討論和實踐,我們對於英語教學的歷史定位和變動發展有了比較細緻的認識,對於他人操作教室及文化空間的各種差異策略也有了實地的觀察,更對於本身個人會如何輕易的失去動力有了深刻的體認。如果英語教學不只是一套套呆板的覆誦死背練習,如果英語教學不只是一組組遊玩兼娛樂的育兒活動,如果英語教學還企望更靈活、更挑戰、更創意、更人性的面貌,那麼教學者真的還需要藉著這樣的認識基礎,來對自身的裝備進行一個徹底的、前瞻的評估。
然而對這樣的身份缺乏批判式的反省,往往使得每一代的教師都很輕易的就因循前例,用我們已經熟習而且萬分痛恨的教學方式來經營我們的教室,習慣性的重複實踐著既有的文化腳本──因為這樣的做法多麼順暢安穩啊!。在另一方面,面對另外那些突破窠臼、不落俗套的另類語言教學方式,我們卻又滿心不屑和妒恨──作為纏繞著民族自卑情結的英語教學是多麼容易提供這種妒恨耳語的場域啊!
這才是教育體制窒礙不前的重大原因之一。(讓我們不要太輕鬆的就把一切責任都推給一個抽像的「體制」吧!老實說,個人就是體制的承擔者,希冀改變的個人怎麼可能動彈不了體制呢?)看清楚這一點,我們對自我的評估就不能止於按照既有的教師形象來考察我們作為一個「好老師」的匱乏或豐盛。相反的,我們可能需要對照著各種聽說過的、還不太確定的、心中覺得有點不妥的、看來光芒四射的教學主體,徹底的來考察自己能夠如何踏出現有的自我窠臼,徹底的來欣賞那些自己永遠做不到的開闊。
只有那些已經用她們各自的怪異面貌另闢蹊徑的教師才是真正靈感的來源,因為她們已經用自己的生命活出了那些可能。
(何春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