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的熱潮在臺灣近幾年來是愈來愈風行了,全國上下男女老幼無不積極投入學習英文的行列,小從兒童美語、大到成人英語的補習班可是處處林立,由教育部今年新頒訂的「國小五年級開始學英文「之法令看來,學習英文似乎是一種必要的趨勢。其實「外來文化「的入侵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進行了,如McDonald的開店,就造成了美式食物的旋風,又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用語: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Just do it!" 早已變成了年輕人的口頭禪,而前一陣子撼動許多人心的鐵達尼號中的對白:"You jump! I jump!" 更成為了耳熟能詳的新用語。早期要聽西洋音樂大概只有在ICRT才能聽到,但現在幾乎每家電視臺都會製作一個完全屬於西洋音樂的節目,而國人崇拜外國藝人的程度更是像以前人拜媽祖的那種虔誠精神,每每當外國藝人來臺訪問,中正機場總是擠的水泄不通。由此可見,臺灣已經朝著國際化的腳步邁進囉!
基於「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理論,許多人都想要出去沾沾洋墨水,而一般大眾對於外國回來的人或說得一口溜英文的人總是投以羨慕、崇拜的眼光。因此英文便成了「有水準「的另一種標誌。許多的中文歌曲裡總是要夾雜幾句英文來顯示它的國際化,就連臺語的「ㄙㄨㄥˇㄆㄧㄚˋㄆㄧㄚˋ「都可以翻成「SPP「,這可夠炫了吧!在職場上,英文更是晉升的利器,許多公司乾脆直接刊登英文的求職廣告,這也連帶的使得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將來英文能好一點,就早早的把小孩送進美語補習班練就一口流利的美語。
英文浪潮的侵襲層面是這麼的廣,生活裡到處充滿著英文字,這就使得不懂英文的人便成了「另類文盲「,所以,學習英文的腳步得加快點,才能應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
然而,造成臺灣會有英語熱潮的因素又是什麼呢?本組探討出來的結果可分為主要的三種因素,政治、經濟及文化三個層面。從政治方面而言,臺灣一直積極的想加入聯合國,並想成為亞太營運中心的設置點,所以提升國人的英語程度是刻不容緩的。而在網路及飛機的連結下,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地球村了,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應該要具備有國際共通語言的能力,因此學習英文更可以讓你直接瞭解時代的脈動。在經濟方面,由於跟各國經濟上往來是愈趨頻繁,而雙方溝通的橋樑語言—英文更是生意上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各大企業公司均需精通英語的人才去洽談生意。而就文化層面而言,外來風更是一股擋不住的潮流,精神層面上有西洋音樂電影的流行、外國名畫的展覽、及文學作品的翻譯,而實質生活上的美式速食店、流行時尚的衣著、化妝品等都可顯示英文已經進入了臺灣的文化。
在這種情勢之下,臺灣上上下下似乎都認為「學習英文「是必需的,坊間也不斷推出許多學習英文的快餐、套餐,如:練習聽力的空英、常春藤、ICRT、VOICE雜誌、托福考試的各類叢書、學習英文文法的祕訣、生活化的美語叢書等等。走進書店一瞧,您便可發現英文書的種類之繁多令人目不暇給、眼花撩亂,而大部分的書籍更附有CD或錄音帶等多媒體教學功能。有些更不惜資本的附贈電影光碟以吸引人們購買及學習的慾望。現在、英文不再只是聯考必要的準備科目、而是生活的一部份了,而想要把英文學好也只有從生活中去touch才能有驚人的成效。
在參閱了許多的書報雜誌之後, 赫然發現我們的生活已經充斥著許多的外來文化, 在報紙上, 你可以看見許多英語教學補習班或教材的資訊 在許多商品的宣傳廣告中, 更可以發現有許多用語是英文, 在電視媒體中, 最近似乎也越來越流行以英文作為節目的一個特色, 如: 超級星期天.Super! ! 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如果你想聽首中文歌, 你都會發現在許多中文歌中, 都會插上一兩句的英文歌詞, 連臺語的 ﹝炒馳閎 ㄆ一ㄚ ㄆ一ㄚˋ」 和 "ㄌㄠ ˇㄎㄡˋ ㄎㄡˋ" 都可以以英文的"SPP"及 "LKK"表達, 甚至你想找份工作, 你都可以發現, 居然有些有名的公司, 他們的徵才廣告, 居然是全版的英文, 在臺灣, 似乎英文的使用普遍率已到達某種程度, 在許多叫現代化的建築物中, 不難發現有許多設備的使用說明中, 已有中英文對照,我想, 在鐵達尼號非常盛行的時候, 本來不懂英文國小學生或著是有些年紀的中年人, 都會知道 "You jump. I jump.!"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使用英文已經不是件陌生的事。
在臺灣,英語學習已變成了全民運動。在路上,強調「發音正確,輕鬆學習「的英語補習班到處林立,且小孩和大人都有各自的專屬補習班;在書店內,英文文法學習、會話聽力練習到準備託福、GRE的書是堆滿了書櫃,甚至都有設立專區來擺設這些書籍,以方便人們搜尋;以英語學習為主的雜誌更是琳瑯滿目,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他們更以低廉的價格或優厚的贈品來擄獲人們學習英文的心;想要利用寒暑假到英語系國家遊學學習英文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市面上所販售的英語學習錄影帶、光碟片、CD也可說是隨手可得,連外國電影的VCD或DVD也都打上學習英文的名號來搶攻市場;而在網路上也都架起了許多英語教學的網站,好讓人們更無所不利的獲取英語相關的知識。
為什麼要學英文?小孩子會回答:「爸媽要我學,我就去學了」。國高中的學生會說:「因為英文是必考科目」。大學生會講:「課本都是用原文書,不會英語不行」社會人士的說法比較多,但不外乎都是「工作需要」、「出國旅行要用」等。而大家都非常強調一點,那就是「英文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學好英文不可!」
仔細探究這個「重要性」背後的含義,我們發現,其實人們這種學習心理是包含了「崇洋」的心理狀態,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推行,大眾媒體和商家的大力炒作,導致「從眾」心理產生,才漸漸形成了這樣的「英語學習全民運動」。
「崇洋」心理是從很久以前就普遍的存在亞洲人民的心中。自從工業革命後,歐美國家實力大增並開始在各地「宣揚國威」,相較之下,亞洲諸國是如此積弱不振,為讓自己國家更加富強,幾乎各國政府到派員到國外學習,好讓自己的國家也變成如此的強盛。而「崇拜洋人」、「外國的月亮一定比較圓」的想法也就漸漸產生。再加上第二次大戰之後的「後殖民主義」,歐美國家將他們的文化經濟透過媒體或各方面傳達給我們,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真的很棒,所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而這樣子的心態也就讓英語學習更加蓬勃。
而另一項會使得英語學習更加蓬勃的原因是政府的政策。臺灣是一個島國,內部資源不如其他國家豐富,故一定要向外發展。所以進出口貿易是我國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也因此國內也就很重視外語人才的培養。只要學生進入的外文系,那就是有「頭路」的保證。而近幾年來,政府要使臺灣發展成為「亞太營運中心」,需要更多的英外語人才,因此,學習英語似乎就變成了全民必須要做的事。而當教育部宣佈要從國小就要開始英語教學時,使得這樣的學習英文氣氛就更加沸騰了,幾乎全國上下都要會說幾句英文,而這也凸顯了英語在臺灣人民心中的重要性。
學習英文的確是一件不錯的事,多學其他的語言可以多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與價值觀,這樣可以促進彼此的交流。但是盲目的崇拜是沒有必要的。「崇拜」可以作為一個學習動機,可是它不作為一種永久的價值觀,外國的事物一定就會比本國的好嗎?這個答案是不一定的。不過這一點,也許要先會了英文,人們才會漸漸的瞭解。
近年來,英文學習更形成了一股狂熱的風潮,除了國際化的理由外,各階層的民眾,更把學英文當成是一種時髦,或自我能力的提昇,或實際的出國之用,等…….
再加上媒體的宣傳,如廣告,報章,視聽娛樂等,好像給人一種「英文無所不在」
的印象。事實也的確是如此,所以各種五花八門應應不同學習需求的書報雜誌也相繼出籠,讓人看了實在不得不佩服那些作者的「智慧」。
另外,九年一貫課程也趕上了這個熱潮,在課程上一改過去較刻版的內容,以活化為主,也佐以多元化和國際化及溝通性。
書店之旅
1989版 長春藤系列
1993版 會話萬用口語
1995版 最新通俗美語……..陳敬 陳偉恩
1996版 Time 解讀系列
1998版 DOU 系列 ……ames M. Vardaman, Jr.& Michiko S. V ardaman
1999版 EZ Talk系列
English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in the world today. It is used by more than 600 million people. It is also studied by millions of peopl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has become the world language of business and science. It is also the language of popular music, movies and video games.
We should all learn English becaus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language. But we should not study it only because it is a school subject. We should learn it because it is useful and interesting. And if we are good in English, we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in life.
壹、導論
英語可能是今日世界上最重要的語言,有超過六億人使用英語, 也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將英語做為外國語言學習。英語已成為商業和科學的世界性語言,它也是流行音樂、電影和電視遊樂器的語言。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英語,因為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語言。可是我們不應該只因為它是學校一門學科而學它。我們學它應該是因為它是有用的、和有趣的,而且如果我們英語好的話,我們一生中將有較多的機會。
貳、我國英語學習的歷史和熱潮的現象分析
一、現象︰教你ABC,賺你的MONEY
走進書店 你是否發現,英語學習雜誌和英文報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以學習為訴求的英文雜誌和學習報,正以每個月一至二本的速度增加中。英語學習市場,儼然已成為出版業者眼中的金母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英語學習市場上,拼價格、拼贈品、還不如拼拼看誰能讓消費者輕鬆開口說英語。
二、誘因
相較於電腦和理財雜誌,英語學習市場大了許多。其誘因,除了因經濟高度發展下,臺灣父母對其子女的高度期望外,教育部公部實施國小雙語教學以及職場上日益重要的雙語需求,也讓群雄搶食英語學習市場的熱潮更加澎派。
三、歷史與熱潮
早在十三年前(民75), China Post 就首開風氣之先,創造郵報學生版—Sunday Post,以學好時事英語為訴求,來迎合讀者。但由於當時國人學習英語的風氣潮不夠盛行,累積十三年,訂戶大約只有三萬多戶。教育部公佈國小雙語教學的利多,讓 China Post 和Taiwan News 重新瞄準英文學習市場。
肆、未來的展望與省思
一、展望
據說,EZ Talk 和Taiwan News 金年都有拓展國中市場的計畫,年底也有投入兒童雜誌的市場。可預見的是,下一波戰火,將在網路上引燃。透過網路閱讀,可訓練聽力、也可無遠弗屆的將產品傳送到全球各地。 因此,「空中英語教室」去年即透過網路,以一年一千二百元訂閱的方式,讓讀者可以在廣播和平面雜誌之間,多一個學習英語的管道。Student Post 和 Student News則免費將產品內容透過網站發聲,以彌補聽力的不足。不過,傳輸速度和消費大眾的閱讀習慣是網路學習的最大障礙—消費者還是喜歡手中有一本雜誌可看。
二、省思
除了在產品和價格上較勁,各校的英文老師,可以說是熱潮下的大贏家。吸引一個老師等於吸引一百個學生。換句話說,只要某個英文老師認同該產品,便可能產生一百個潛在訂戶。因此,老師便成為英語學習媒體滲入校園行銷的第一站。 China Post即特別為老師準備英語教學讀本,舉辦免費的英語教師研習營。Taiwan News 則提供老師免費的「學生雙語報」以及不定期贈予外國雜誌。EZ Talk更是針對英語教師的訂戶,免費提供EZ Guide 俱樂部雜誌,讓老師隨時掌握國內、外英語教學的新資訊。
身為一個英語教師的我們,及未來即將成為英語教師的你,如何在低價競爭的激情後,憑自己的良知和良能,選擇最適合學生、學習障礙低的教材,以生活化、活潑化的教學方式,刺激學生開口,快樂的學習英語。
一、方式
(1)國內的英語夏令營是近三年來興起的,多為商業、補習團體舉辦,利用大學校園環境及外籍師資營造英語環境。
(2)國外的夏令營是給18歲以下的青少年所參加,除了教學的課程外,從各式戶外及戶內的活動中學習生活化的英語。
二、年齡層
(1)英語夏令營﹕從兒童到國小生、中學生、及大學生。
(2)遊學﹕有各種不同年齡層所適合的課程。
(3)商業課程或英語教師的進修課程等等。
(4)誘因︰
這股熱潮從年齡區分,可說席捲了下列的機構︰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讓孩子自然而然的習慣兩種語言。廣告文宣上的小孩不是頭戴博士帽,就是在電視上流利的跟外國人溝通。許多廣告詞都會暗示,越早接觸外文越好,小孩子的語言吸收能力極佳,錯過了將來要學起英文就是難上加難。
至於國中高中這種升學傾向的補習班,大部分是運用補習界名師做號召,及利用英文在聯考中範圍不明確,好壞落差大的特性,成為補教界的除數學外,臺柱科目之一。
更不能忽略的是,越來越風行的海外留學、遊學機構,及坊間補託福、GMAT、GRE的補習班,經濟能力的增強使得現在出國遊玩的國人很多,想出國拿個文憑學位的人也比比皆是。
對於成人學習英語,一方面也是工作上的需要,例如像秘書或有外國客戶的公司,或是純粹是想自修。這類補習班大多都會用一些社會上公認有公信力,或在實物經驗上有所增進的教材內容來吸引消費者,例如它會教你如何看懂英文報紙,而它的教材很有可能是時代雜誌。
而銀髮族英文班就比較類似宣傳「活到老學到老」的概念,以及「跟得上時代的脈動」這類大帽子來引君入甕了!
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還不能包辦所有想學英文的英文市場,因為還有另一項大宗,那就是英文叢書,繼續蠶食著剩餘想學英文,但只想學某方面的英文,或是沒那麼多錢補習,或沒什麼崇高目標的人。
坊間的英文書藉玲瑯滿目,除了上述的教材不談,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東西都出籠了,以下是書目簡介︰
豆單、豆熟、繁星組合、單字進化論、單挑、時代雜誌經典用字
經典傳訊出版社出的一系列英文教學叢書,豆單和豆熟是翻譯自日本的書,號稱史上最暢銷的單字、片語書﹙很像日本一貫的誇大手法﹚。單字進化論是利用一大堆方法把單字記住,例如同義字反義字,字根字首字尾解釋。繁星組合是每一章以成語做開頭,把一些英語用法有系統編彙出來,例如笑有哪些種,或交通工具有些什麼。單挑和時代經典用字都是取材於時代雜誌,單挑的意思是「把單字挑出來」。
上述的出版品是以文字本身的內容為號召,還有一類是以作家的個人經驗或魅力出發,英文高手或老師出面現身說法,計有︰張雅琴學習英文法、我學英文有撇步﹙鄭開來﹚、英文小魔女﹙包嘉欣﹚、SHOW出美國話 ﹙吳大為﹚、辣妹老師教英文、食用英文﹙徐薇﹚我如何學英文﹙DAVID王﹚。其中徐薇是臺北高中補教界名師,裡面最上鏡頭的。
除了規規矩矩的教材取向和花枝招展的名人取向,還有一類是整個出版社的傾巢而出,亂槍打鳥,務求趕盡殺絕,例如學習出版社就專門以出英語學習的書著名,例如︰交筆友學英文、和外國人溝通技巧等。更別說一般最容易見的旅遊英語、觀光英語、商用英語,秘書英語了。還有一些沒有名氣的小出版社,也沾點邊湊合的出一些英文隨身讀的口袋書﹙事實上是沒什麼能力把它編的有內容一點﹚所以「說髒話學英文」、「看漫畫學英文」的書也能在市面上濫竽充數。
以上是從補習班及坊間叢書的角度來介紹這股英文熱潮現象。而這個現象背後又潛在著什麼訊息呢?會說英文,在這個時代並不稀奇,但英文說得好可能暗示著︰
哪什麼樣的人可以在電視上教英文?!
為什麼長春藤和空中英語教室可以歷久不衰,持續熱賣,有啥獨到之處?!
為什麼為什麼………
話說,經過我們小組成員七嘴八舌,嘔心瀝血的〝熱鬧〞討論後,終於歸納出一些結論。
臺灣人為啥學英文? 有幾個原因:第一,不得不---面對現實吧!考試要考,豈能不學呢?不但要學,還要學的〝乒乓叫〞;第二,唉!愛因斯坦是不會開口說中文的,所以為了求得更高的知識,我們只好〝學番話,習番文〞;第三,自發性學習---所謂的偶像崇拜---為了心愛的麥可傑克遜,為了聽懂歌詞寫的是〝啥麼碗粿〞,只好焚膏繼晷,日以繼夜的ABCDEFG;第四,崇洋媚外---月亮是外國的圓啊!北京腔有什麼了不起,一口英語才夠力!第五,都是廣告惹的禍---《佳音》說學英語的小孩不會變壞;《格蘭》又告訴我們只有在格蘭學英語,親子才能溝通,家庭才會和樂;怎麼辦?為了不讓小孩變壞,為了不使家庭破碎,那也只好花錢學英文囉!
那麼,怎麼學呢?現在學習英文的方法與工具之多,著實令人嘖嘖稱奇,眼花撩亂啊!譬如,位於臺北的好萊塢餐廳推出「吃飯練習說英語」的活動,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再說空中英語教室的「音樂晚會」,有〝聲光十足的舞臺短劇,有好聽的要命的英文歌,有輕鬆逗趣的遊戲,保證英文變得更好,人也更快樂〞;另外,還有最近慢慢流行的「打電話」或「上網」學英文,分別標榜〝隨Call隨聽〞,〝網來美國,暢行無阻〞;話說,現在的學生人手一臺「電子字典」,雖然有點本末倒置之嫌,但仍有不少學生利用它來增加英文字彙;其他如雜誌、錄音帶、錄影帶、光碟、報紙、週刊、月刊,其數量之多更是令人目瞪口呆,頭昏腦脹!其實,學英文的方式何止如此?又,不見得這些方法適用於每個人,所以,恐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得到事半功倍之效的不二法門吧!
至於,長春藤與空英為何多年來得到老師及學生的青睞,其答案其實是不言而喻---長春藤乃是針對大學聯考閱讀測驗及寫作翻譯,而為考生量身訂作的文法教材;空英則是外國人所創,又結合教會的力量,在內容方面,實用與閱讀並重。更別說兩者配合廣播教學,學生可一邊看雜誌一邊聽廣播,不是很方便嗎?!
另外,老師要我們討論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才可以在電視上教英文;事實上,現在可在電視上常常看到的臉孔,不外乎什麼英文小魔女鮑佳欣啦,英文名師徐薇啦,還有VJ吳大維這三個人。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呢?追根究底來看,前兩者有〝顯赫的背景〞---一個是GRE考全世界最高分,一個是大學聯考英文成績全國第二;至於吳先生呢,就有點撲朔迷離;他們三人之中,鮑是屬於兒童美語教學;而徐是針對國高中教材授課;吳則是俗俚語與口語教學。不管如何,他們三人有一個共同點---面對鏡頭時能自說自話,自得其樂而有一點〝賣笑〞的表情及肢體動作。倒也不是說這樣有什麼好不好,只是有時候會覺得有點〝白爛〞。順便一提,我覺得以後我﹝林郡雯﹞可能會比起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吧﹝我是指唬人的功夫﹞。
不可否認也無須否認,英文真的是愈來愈重要;在臺灣近幾年來的英文熱潮中,我們如何保住自己一點學習自主權而不致被擾的〝忘了我是誰〞,才是最重要吧。
不懂ABC,你將是下一個文盲!
一.外星「文」入侵
在現今臺灣社會之中,舉凡電影,音樂,書報雜誌,衣物,電器用品等,很多都是由西方社會所引進。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英文的機會也愈漸頻繁。在本組收集剪報資料的過程之中,發現許多商品廣告的宣傳臺詞中,都不免出現中英文夾雜的現象,以吸引年輕族群並藉此創造諸如「青春,活力」等的商品形象﹔似乎只要與英文牽扯上那麼一丁點的關係,就可以稱得上是跟得上流行的腳步。
不管是好萊塢電影大行其道(不勝枚舉),美國電視影集不斷地引進(例如X檔案),西洋流行音樂的風行,在在都顯示了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到處充斥著英文的社會。以我們學生為例,每天上網已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就像每天喝水一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糧食。網路上的世界並不是現實生活中那樣侷限在一地之中,常常我們都必須接觸到國外來的資訊。最常見當然就是每一個網頁的網址——都是完全由英文組成,再者,大多數的應用軟體程式都來自國外,例如Windows98,以及Internet
Explore。想要得到最新的應用軟體(中文化?!再等三個月吧!),要看到柯林頓的醜聞案最新發展,英文的網站是我們不能不去拜訪的地方。此刻對於沒學過英文的人來說,就像是外星人的文化入侵,只見一堆蝌蚪在你面前游來游去,茫茫然不知所措也!
二.大「英」革新
征服外星「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學會它並且操縱它!於是,在世紀末的臺灣,我們展開了「大英革新」運動。舉凡各類報章雜誌(像是最有名的空中英語較是和China
Post),新聞媒體(例如ICRT),莫不在含辛茹苦地教大家說英語,英語儼然已經成為了所謂的全民運動。所以我們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英文小魔女蹦蹦跳跳教英語,所吸引的年齡層從幼稚園小朋友到上了年紀的阿嬤都有(尤其是阿嬤,還投書到節目製作單位誇獎她教得好)。
在報紙上,天天都可以找到教大家說一句英語的專欄,還有不定期的專欄介紹有關於生活化的英語,學英語,聽英文的方法。至於英文的報紙除了最常見的China
Post之外,還有適合國中生讀的Taiwan Student News。在書店的雜誌架上,更是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英語學習雜誌,有入門者用的大家說英語,難度高一點的Time
Express,還不夠的話,你甚至到處可以買一本Newsweek和Time。英文小魔女出了一集還不夠,還要出續集,甚至小魔女的媽都要教大家怎樣培養小孩說英文﹔「辣妹說英文」更是吸引住了男孩子的目光。MTV頻道上有吳大師給你Go
West,還有其他數不清的公眾人物要教你怎樣學英文。
更絕的是,連去買東西拿發票都可以學一句英文:因為發票上也有教你說英文的小廣告。流通量這麼大的發票,學英文的機會就在每一個人的手中,可見英文已經完全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你就算不想學,每天還是會不停地有機會接觸到他們。
三.不識白丁!?
有鑑於英文大量地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政府已經將國小美語教育列入課程之中,至於從國中開時學習英語更是施行多年。在所有的人都在學習英語的今日,不學英文的人反而成了異類。若是無法使用英文,可以說在生活中所接觸的文字裡頭會有一半不認識,正是所謂的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