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何春蕤
時間◇1999年秋季,星期三,5-7節
上課教室◇A116
辦公室◇文學舊館A212
校內分機◇3227
課程宗旨
 
  本課程將透過學員對自身學習外語經驗之反省分析,並對此刻推陳出新的英語教學教材及節目熱潮,來探究英語教學作為一個第三世界蜂擁發展的世界現象、作為一個國家提升地位和競爭力的教育目標、作為一個個人改變社經地位的重要文化資本等等,倒底有何意義及形貌。換句話說,在歷史的進程中,「(語言)學習」愈來愈不是一個純粹的智力或肌肉活動,而是充分被各種文化社會心理慾望因素凝塑而構成其內涵性質及深刻影響的。本課程架構的基本信念如下︰(1)一反傳統的教育模式,本課程不相信有什麼正確有效的英語教材或教法,(2)在新的民主的教室裡,也沒有對目標語言或目標文化全然無知的學習者,(3)學習一個語言,本身就有著各式各樣的周邊因素和脈絡影響其性質及目標,(4)語言不是技能,語言不是工具,語言就是文化,語言就是生活,因此它也必然深入我們的生命肌理。另外,傳統的「教育」概念是一個從教學者、掌控者出發的構想,然而此刻的文化已經愈來愈認識到教育應以學習者為主體,因此,與其談教材教法,重要的更是對「學習」這個人類活動的認識和思考。
 
 
課程及計分方式
 
1。學生將組成小組,各小組每週必須在課前集體討論指定話題,閱讀相關書籍,觀看影帶,收集相關資料,寫成一千字以內之小組深度報告,內容為課前工作的心得、疑問、評論、聯想、反應等等,以作為上課討論之預備工作,並繳交一份拷貝給教師作為作業(小組成員將在此報告上獲得同樣成績)。

2。每週上課時各組同學負責口頭報告所觀察分析的英語教學現象、教材、教法、文化等,全班都必須加入討論。
 
3。期末每位同學須繳交至少兩千字之個人書面報告一篇,總結個人在本學期對這方面問題的思考和對英語教學法的反思。學期成績的評估將根據小組報告、上課討論、以及期終書面報告之品質。
 

 
課程規劃
9/15 課程簡介
簡介課程理念及方法
9/22 個人學習(或教授)英語時所經歷的教材教法
各小組課前聚集討論,課中報告所歸納出來的教材教法大要,分析成功失敗之原因
9/29 臺灣學習英語的歷史與熱潮現象分析
哪些現象,是何誘因,書店之旅
10/6 現有教材教法及學習分析──性質篇
英語教學性質及目的的多樣化如何影響教學及學習者
10/13 現有教材教法及學習分析──廣播電視篇
電波與螢光幕上的教學特質及對學習者的假設
10/20 現有教材教法及學習分析──教室篇
從正式課程到補習班教材教法的展示與分析
10/27 現有教材教法及學習分析──遊學篇
生活化的教材教法對學習者的假設
11/3 非教學式學習經驗分析──交友篇
筆友、玩友、歌友、網路友等等管道中的學習者
11/10 老師的話
訪談國中小及兒童英語教師之經驗與觀察
11/17 倒底誰最會教英文
英文教師的人口性質變化及其對教學的衝擊
11-24 全校運動會(停課)
12/1 妳最會(想做)什麼,最不會(想做)什麼
個人能量能力專長評估
12/8 團隊合作式教學
奧援、變臉、大活動
12/15 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
如何滲透其他學科或借力使力
12/22 英語教學與生活經驗
不拿白不拿主義
12-29 (彈性課程)
1/5 教學相長,永續經營
英文教師的生存之道
1-12 個人期末報告繳交至A210性/別研究室
 


苦力美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