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筆名卡維波,作家,學者,1954年生於台灣。東吳大學企管系畢業(1976),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哲學系碩士(1981),美國喬治亞大學哲學系博士肄業(1982),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哲學系博士(1992),任教於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1992-2019),2019退休後為兼任教授。

主要參與的學術團體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成員。《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曾任總編輯與社長)。

社會活動與知識活動

80年代末開始參與台灣的知識圈與社會活動,倡議「人民民主論」以社運對抗彼時獨派的國族建構,90年代中期後更集中於性/別運動倡議與學術發表,因此一般被視為性/別學者。早期屬於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的性/別解放思想,之後介於現代與後現代的性權和酷兒思想,並受到文化研究的影響。2010年開始倡議中國轉向(China Turn),與大陸同行學者進行密切的交流,並對90年代以來的知識與倡議的地緣—歷史侷限進行反思,並且批評西方普世現代的政治正確,2015協助集結兩岸參與的“重新認識中國”會議與出版。

求學過程

大學時期受到邏輯實證論影響,對分析哲學與科學哲學產生濃厚興趣,由此產生筆名卡維波。政治上受到黨外運動與夏潮雜誌影響。1980年代留學美國期間為《中國時報》海外版撰寫專欄,夾雜自由主義與左翼進步思想。同時也祕密以筆名為海外報刊發表反國民黨或左派思想文章。雖然博士論文仍以分析哲學與科學哲學為主題,卻受到指導老師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Milton Fisk的影響。

返台任教

1988年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後,隨已經獲聘任教的妻子何春蕤返回台灣,在台灣的三年,為各種報章雜誌大量寫稿,並參與台灣的社會與知識圈活動,直至1991年返回印第安那大學,一年後完成論文取得博士學位返台,1992年起獲聘任教於中央大學哲研所,直至退休。2010年後,通俗寫作減少,多為學術發表。

在中央大學的開設課程

除了通識與教育學程開課外,研究所的開課一部份仍以分析哲學為主(科學哲學、應用倫理學、心靈哲學、情緒哲學),其他多以批判理論、社會理論與政治哲學為主,2010後開設當代中國思想課程,2015後開設性/別研究、文明理論、資本論等課程。

主要思想家與流派的涉獵或影響

馬克思、弗洛伊德、Norbert Elias、卡納普等邏輯經驗論者、馬庫色、哈伯瑪斯、傅柯、紀登思、高夫曼、女性主義、性激進派與酷兒學者、中國大陸學者。

 

 

回首頁 | 回 性別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