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Q & A

天啊!這些小孩子!!

編輯部

有的時候我在操場或走廊經過時,
會聽見學生口出穢言,
三字經似乎是新新人類的基本字彙,
甚至男女學生都會說。
我也嘗試勸阻或恐嚇,
但是好像都沒什麼用,怎麼辦呢?

這實在是一個很常見的困擾,不過這也是個很根本的問題。編輯部不厭其煩,願意花一點篇幅徹底的來談一談。

好!來先來想想為什麼妳會對三字經那麼敏感吧!--請注意,編輯部回答問題的方式從不是像坊間那種疑難雜癥解答一般,隨隨便便的就提出解答,而總是先由問問題的人本身有什麼假設來開始。畢竟,關鍵常常不是那些被視為有問題的人,而是那些覺得別人有問題的人唷!

第一,妳可能覺得三字經非常粗俗,不堪入耳。可是,什麼是粗俗呢?說穿了,就是屬於下階層人口的意思,而妳對下階層的言語感到厭惡,恐怕主要是因為妳(不管原本是什麼出身)一直就希望(或者被訓練得希望)自己屬於上階層,因此直覺的想和下階層保持距離,以便證明自己不屬於下階層吧!從前大家歧視臺語的時候,也是覺得臺語沒文化,要說標準國語才是有身份的表現,因此一直避免露出臺灣國語的口音,現在是因為風水輪流轉,臺語才翻了身。

其實,人往高處走,是蠻常見的事情,沒什麼不好,但是往高處走就往高處走吧!顯顯真本事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靠抹黑或踐踏別人的語言,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呢?真的,對很多人而言,所謂髒話,就是隨時隨地自自在在講的話,平平凡凡日子裡說的話,也可以說,就是某些人的「母語」,因此他們講來順口之至,根本不帶著什麼特別的強烈情緒惡意,只是口頭禪而已。從語言平等的角度來說,妳好像沒有理由輕看別人的語言習慣呢!

妳說,這些髒話都是說和性有關的事情,性是兩個人之間的親密事,在公開場合說出來就是不堪入耳。不過,編輯部的歷史研究顯示,每個時代對於什麼是不能公開做的事情或者不能說的言語,都有不同的看法。三十年前兩人攜手同行都被視為傷風敗俗,女人露出肩膀就是淫蕩隨便,可是現在還有誰會這麼想呢?從前要是說了和基本國策不合的話還有可能會被送去綠島,現在大家都說那是白色恐怖,再也不覺得應該太過限制言論了。即使在性方面,過去從來沒有人敢公開談性,現在這方面的討論還在媒體上製作成專門的節目,大家還覺得不談就會造成大家的無知,影響個人的性生活呢!所以說,帶著性暗示的語言會被大家怎麼聽,怎麼想,也是個會改變的事情,我們又何必先入為主的認為性話就一定不好呢?

妳說,三字經都包含著對女性身體的不敬,是歧視女性的話語,因此不應該讓孩子說。這一點編輯部倒是有某程度的同意。不過,說到對女性身體歧視的話語,我們覺得如果要禁,應該同時也禁止大家追問女人怎麼二十好幾了還不結婚,禁止大家耳語某某女人生不出小孩真可憐,禁止大家說女人的身體屬於廚房浴室臥房,禁止大家評頭論足說女人身材好或不好,禁止大家說女生天生就體質單薄虛弱,禁止大家說女人情緒天生不穩定等等各種隨時隨地聽得到的歧視言語。真的,三字經絕不是唯一或者最歧視女人的言語。

編輯部倒認為,三字經真正不可取的,不是因為它提到了性,不是因為它露骨的談性,而是因為它利用了「性」在這個文化中一向所累積的禁忌位置,勾動了人們對「性」的無知和戒懼,積極的把「性」當作辱罵人的工具,把「性」牢牢的連結上仇恨、憤怒、忌妒等等負面的情緒。這麼一來,由於性都是和負面的東西連在一起,反而使得「性」無法發展其正面的意思,因而更加把性--這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貼近身體情緒感覺的事情--醜化了。

這就好像很多人用「鄉巴佬」來罵人一樣。鄉下人沒什麼不好的,他們有他們生活的方式,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文化,他們的虔敬,他們的正義,他們的認知。可是一旦那些想要凸顯自己有品味有文化的城市佬,選用「鄉巴佬」來罵人的時候,這個名詞就使得「鄉下」戴上了一層負面的、落後的意義。

三字經,或者髒話,就是這樣強化了一般人面對「性」的時候的焦慮厭惡(底下涵蓋的是手足無措)。因此使得我們在被人用三字經罵的時候,不但特別恨那個罵人的人,特別恨那件使我們挨罵的事,還同時無意識的也對性產生特別強烈的惡感。

不過,由於我們對性、對髒話的另眼看待,有時三字經也有它促進心靈健康的效用。例如關門的時候夾到手指,痛澈心肺,這個時候,大喊三字經還真是舒緩痛楚的好方法。受到上級欺侮,有冤難伸的時候,除了收集證據以備日後檢舉之外,在無人或塞車的時候大罵他幾聲三字經,也有維持身心平衡的功用。在臺灣這個開車停車文化都不上軌道的地方,遇上那種惡形惡狀,害妳頻頻緊張煞車的猛司機,或者發現機車被推倒在路邊,輪胎被放了氣,這時狠狠地罵幾句髒話可以有助減低殺人的動機。夜行路中遇見兇狠的狗,不用三字經大罵它個狗血淋頭,難道還要好言相勸求饒嗎?

老實說,禁止說髒話,並不是真的在教導孩子有文化,有禮貌--這些東西應該來自一種自主自足的心態,而不是來自懲罰和規範。

禁止說髒話更重要的後果是,成人剝奪了孩子嘗試不同文化,行使不同語言風格,伸展不同人格幅度,平衡挫折心態的簡便工具。

髒話不一定會腐爛心靈;禁止說髒話反倒可能會使人虛偽、易怒。

等等,別又讀錯了,編輯部的意思不是說,人人都應該隨時隨地說髒話,把髒話當成官方語言--誰會這麼無聊啊!但是編輯部倒是強調,具備說髒話的本事和自在,恐怕正是一個寬廣人格的必然表現。

另外,妳可能沒注意,我們週遭的孩子們還發展出來一些很有創意的用髒話的方法,舉一個例子。

有一次有一個國小六年級的女生在公車上遇到上下其手的男人,結果這個女生並沒有默默含淚匆匆下車,也沒有驚惶的擠向司機先生,更沒有東躲西躲,用書包擋來擋去。相反的,她只是冷冷的回過頭去,兩眼直視那個男人,咬著牙,恨恨的說了一聲「幹!」,乾淨俐落,不帶任何遲疑,結果倉皇下車的反倒是那個男人。

成人聽到這種例子,可能會不以為然,覺得女生太粗野,太沒家教,太冒險。可是成人沒有想的是,這種故事中的女生顯然已經和我們平常常見的那種小白兔型的乖女生大不相同了,她們已經發展出來一些新的氣魄,新的自在,她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且還不會因為小小的侵犯而心靈受創。

面對這種女生的出現,成人要如何回應呢?是要責備她,處罰她,歧視她,孤立她,把她當成問題學生,仔細監控,以致於她因為被特殊對待,而選用反擊的、敵對的方式來回應?

或者,老師會欣賞的、理解的、支援的看待她,仰慕她自行發展出來的氣魄,肯定她的語言使用,鼓勵她同時也嘗試學習別種語言、別種回應方式,而且還鼓勵別的小白兔欣賞這種同學。

小白兔不一定要、也不一定能變成小狐貍,但是學一點小狐貍的本事也不失是一種開拓人生的做法嘛!問題是,我們校園常常是想把小狐貍、小斑馬、小野狗都變成容易受傷的小白兔,禁止說髒話就是這麼一種作為。

好啦!說了這麼多,妳懊悔問問題了吧!新的性/別教育其實是一種要讓妳的思想翻天覆地一下的革命性教育喔!


現在校園裡常常有小情侶學生表現很親密的舉動,
兩個人一有空就黏在一起,
去年臺南有學生因為在校園內公開接吻而被記過,
聽說有個學校的訓育組長巡堂時還發現一對學生在教室裡做愛,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沒有羞恥心了!

當你在校園的一角發現兩個學生正在進行親密的身體接觸時,你會怎麼辦呢?你是掩面而過,當作沒看到?還是走過去不屑的大聲斥責?或者,你為了避免可能的衝突(包括學生當面忤逆你,或者找校外不良少年加害於你),但是又心中無法淡然處之(怎麼可以在學校做這種事),於是會跑去請訓導主任或教官來處理嗎?你會趕快也通知家長,免得他們以後追究你管教不嚴嗎?

妳可能覺得這件事情影響深遠,非常嚴重,因此一定要立刻中止,馬上解決。可是,在你直覺反應的時刻,你可能根本沒想過,以上這些反應方式都可能帶來嚴重深遠的後果。

真的!曝光或許會在當下終結這個身體活動,甚至終止這段感情,但是你知道事件曝光可能帶給這兩個學生的深層心理傷害嗎?或許這兩個學生當時在很自在的情況下,身體終於有機會獨處,正享受著接觸彼此所帶來的快樂。他/她們心中難免也有一些緊張和罪惡感,但是身體的吸引和需求克服了這些感覺,他/她們在校園中創造了自己的小世界,有點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終於在樓臺相會似的,有點緊張的甜蜜。

然而在你或其他老師的不齒和責罵下,一切氣氛都被破壞了。東窗事發的驚慌把他/她們拋入絕望的深淵,他/她們惶恐的等候發落,他/她們羞慚的承受成人的詰問。緊接著來的公告記過,把愉悅轉化成無限的羞辱,而兩人從此被迫強制區隔,或許還會發展出對彼此的怪怨──「都是你害我的」。他/她們在學校遭遇耳語,在家中遭遇責罵,即使轉學,所有的孤立和侮辱都仍然如影隨形,更使得他/她們心中充滿懊惱和某種悔恨。

不要以為這種羞辱、怪怨和悔恨就會讓學生從此專心課業。要知道,老師在處理這種事情的時候,關心的只是學生以後不要再做出這種讓成人傷腦筋的舉動,可是這些嚴厲的處理方式倒底會在學生身上產生什麼樣的效應,老師真的想過嗎?

事實上,東窗事發而來的羞恥感和自責,正足以腐蝕一個人的自信,使人喪失對他人表達感情的能力。更糟的是,羞恥和自責常常表現為自卑,一種見不得人的自卑,一種怕人知道、怕人提起的自卑,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導向更自暴自棄的心態。更可怕的是,這種自卑很容易就轉為攻擊式的自大,以便防衛自我的脆弱被人識破,防衛自己過去的傷口被人翻起,常此以往,終究變成一個很可怕的、充滿攻擊性的人。

無論如何,這個被抓到、被羞辱的經驗都會在孩子的心頭造成負面的影響。你以為記了過,事情就過了嗎?恐怕這兩個學生一輩子都會帶著疤痕前行。難道相愛就是那麼大的罪過,需要一生背負?

你氣憤的說:「既然敢在校園中做,就不要怕被看見!」(哇!趕快分析一下這種說法中酸溜溜的妒恨心理吧!咦!對了,你自己的妒恨情結又是來自什麼時候什麼經驗所累積起來的羞恥和自責經驗呢?)

他/她們當然不怕被看見,他/她們不會怕被「善意」的看見。問題是,訓導處會有這種善意嗎?你有這種善意嗎?同學們學過如何以善意看待這種事情嗎?而總是憂心忡忡的家長又會有什麼樣的善意呢?

你還是不放棄的說:「可是這種事情發生,我們要是不明快的處理,要是不嚴格的懲處,恐怕會蔓延到全校,到那時候,所有的學生都在打波擁抱,這個學校還得了?還要不要進行教育啊?」

說得好,可是讓我們反過來問,要是照你那種明快的、嚴格的懲處,這對全校的學生而言,又是什麼樣的學習?什麼樣的教育?

──我們在教他們,感情的表達是一件羞恥的事,而且應該為表達感情而接受群眾的暴力憤怒。

──我們在教他們敵視(暗地裡是忌妒)別人的感情流露,而且用校規的正當性來宣洩我們的妒恨。

──我們在教他們,校園是一個單一性質的規訓空間,只能做最單調無聊而且充滿焦慮挫折的「學習」,而不能發展另外一些和我們人格情感成長相關的「學習」。

請問你,這樣的教育,對學生的人格調教,對他們未來營造親密關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你無言了?

「可是──可是──」下面跟上來的是一連串很熟悉的說法: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做錯事啦,道德淪喪世風日下啦,我不阻止也會有別人去阻止啦,我不通風報信會受到校方責備啦,以後家長會怪罪老師放縱學生啦。

說穿了,只有一句話:你就是沒有勇氣挺身保護兩個稚嫩的心靈不受到週遭妒恨人群的傷害和懲罰。

可是,你又是為什麼缺乏這種勇氣呢?你的成長經驗是如何閹割了你的自我,剝奪了你的將心比心?你自己要去想答案。

你有沒有反省過,在校園裡要是談起學生的感情表達,老師們的反應都是千篇一律的憂心忡忡,嚴加監控,從來不肯主動的、積極的、正面的用心去鼓勵並調教孩子們學習情感的優質互動。另外,你有沒有想過,根據統計,目前成年人在求偶活動中最大的難題就是:不知如何表達,也不知道如何判斷對方倒底對自己如何。這兩件事情中間的密切關連,值得你好好想想。

你說,「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營造優質的情感互動,又怎麼能幫助他/她們呢?」

說得真好,你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營造優質的情感互動,又怎麼有資格阻止他/她們嘗試練習呢?

不管你提不提供支援,現在的學生都在摸索著用自己的方式發展關係。老實說,男生女生無時無刻不在嘗試討對方的好,男生的方式就是故意找碴,表現自己,擺出豪邁氣魄來引人注意,女生的方式就是假裝淑女,收斂自己,擺出我見猶憐的樣子,而且兩方也都死不承認自己在討好別人,或者說白一點,兩方都死不承認自己對對方有興趣有好感。不過,這種死不承認的假矜持,有時會增進情趣,但更多的時候卻使得分分合合變得糾纏不清,更增加情感活動的複雜心焦。

單單從這一點看來,你就不能用「專心讀書」來繼續剝奪學生鍛練人際互動能力的機會,而需要更積極的鼓勵她/他們培養更開闊的、不扭捏的善意互動。

讓我們說點基本原則吧!要形成善意的互動,早早就要提供「平實」看待情感的環境。

許多老師平日在課堂中談到愛情時,總是說「愛情是神聖的感情」、「不要隨便進入愛情」、「愛情會沖昏頭」、「應該等到真愛出現」、「要找尋永恆的愛情」「世上總有一個人是真正為你準備的」、「愛情一定是專一的」、「愛情是最美好的事,神聖的、難得的事」。老師的想法是,把愛情說慎重點,孩子們就不會太輕易進入,就會等候了。沒想到的是,這些對愛情的過度高估評價,不但不一定達成延緩的目的,反而可能同時使得孩子過分憧憬愛情,極端美化愛情,終究放不下愛情,而形成另外一些問題。

老實說,長久以來對專一永恆愛情的過度看重和投注,常常使得我們周圍的許多人沒有決心或勇氣開始戀情或表達善意(「萬一她拒絕就太難看了」),又不知道如何接受別人的善意和好感(「我在等的是不是她/他」),也沒有決心和勇氣結束戀情另尋對象(「除了這一個再也不會有別人了」)。這種過分強大的得失心,甚至會在失去所愛時,採取激烈的手法來表達挫折感,近年來無數因為失戀而自殘或傷人的事件都是前車之鑑。如果老師在權威的位置上再多說那些聽起來正經八百而溫暖人心的話,恐怕只會強化這些死心眼的情緒而已。

畢竟,媒體中的流行歌曲、羅曼史小說、激情電視劇、情殺案件,都時時歌頌著愛情的強烈,訴說著愛情的傷痛,學生早就耳熟能詳了,還需要你來加油添醋嗎?老師們反倒應該平實的談,感情就是人生中的一件事情,如果遇到喜歡的人,對方也有意,當然就可以而且需要多多交往,累積經驗和智慧和人共處。如果對方無意,也不必死拖著不放,愛情或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或許會有一些心痛難過,但是經歷它,就是一種人生過程。還有,平日就要強調,人在一生中通常一定會經歷好幾段戀情,有愛的時候真心去愛,努力表達,對方沒反應或者兩人不來電,那就趕快轉移目標,淡然處之,千萬不要浪費了人生,機會還很多。

你別擔心,說這種話並不會使學生輕看眼前的戀情──不是說年輕人都很純情嗎?──妳只是為她/他們留下退路,預先準備他/她們比較理性的面對感情上的變故和心痛,而不要太死心眼。老實說,平常我們聽說的情殺事件從來不是所謂「變心」的人動刀槍,而是那個過分專一,過分相信真愛,過分要求擁有的人放不下。因此,與其叫掉頭而去的人不要走,真正應該開竅的是那個死拉著別人的人。大家真正要開始練習的,是分手的藝術,放下的藝術。而在這方面,沒談過幾次戀愛的人沒話可說,那些歷經滄海多次的人才有資格提供經驗。老師要有什麼樣的態度才能使得班上那幾個戀愛經驗多多的孩子願意提出經驗呢?好好想想吧!

我們不需要擔心學生太早或太容易進入戀情。現在無數曠男怨女成人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戀情,結束戀情,對戀情的得失心太重──要知道,戀愛的經驗太少,太難得,太珍貴,這些死心眼的看法都和早年的壓抑和等候有關。這麼一來,我們還要繼續這種貧瘠的感情訓練嗎?

再來就是真正的互動。關鍵倒不是要老師積極的做紅娘,而是在發現學生彼此之間有好感的時候,呵護他/她們脆弱的心靈。初初開始戀情的孩子技巧多半不夠熟練,靦腆笨拙都是常見的,老師若能平實以待,就可以減輕羞澀和壓力。另外,老師更需要利用自己的位置來阻止別的同學起鬨捉弄取笑當事人,並且要阻止同學一廂情願的把雙方送做堆,老是讓開空間給兩人獨處。兩人表示好感,甚至愛一愛,都是很正面的事情,千萬不要容許其他的妒恨心靈傷害當事人,也不必刻意封鎖當事人的其他選擇可能,這才可以防範死心眼。

孩子會不會因為不知如何處理心中的情感而打亂了生活的作息呢?會不會影響學業呢?這當然是因人而異,但是如果一開始在教育體系中不把孩子們的生活剝得那麼貧瘠,以致於情感變成唯一有吸引力的事,恐怕就不會使孩子那麼輕易的投注太多。如果出現班對校對、鬥氣吵架、腳踏幾條船等等愛情事件時,老師應該怎麼樣呢?這裡沒有標準答案,每個案例都有其特殊之處,老師應該視情況以及學生的個性等因素,選擇(例如)視而不見、私下協助、轉移目標、側面相助、積極介入、從中斡旋,或是找機會與全班同學一起,不著痕跡的當成一般現象來討論,順便提供意見供學生參考。唯有讓學生把老師當作「同國的」,老師才有可能真正瞭解到、幫助到學生。

還有一些積極的事可以做。老師可以主動積極創造機會,提供學生更多資源以及更健康的常識,好讓他/她們在這種事上能有更明智的決定和表現。例如,嘗試在課堂上讓學生一起討論,鼓勵她們討論自己會容許有什麼程度的身體接觸,鼓勵同學交換聽來的或看到過的經驗,要怎樣才能拒絕不想要的身體接觸,怎樣拒絕而不傷人,怎樣分手而還能好來好去,怎樣才可以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怎樣打波兒才不會受傷,怎樣擁抱對方才會覺得更舒服,使用什麼書刊才可以找到可用的情慾知識,哪裡可以買得到經濟可靠的保險套,以及怎樣享受安全的性行為。

請注意,這裡所說的一切活動都是平常心以待的,都是當成一般常識來處理的,都被當成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情,而且不經意的談,不嚴肅的談,不找標準答案,也不排擠不一樣的說法。這種態度可以降低愛情的能量灌注,也可以幫助大家不再把愛當成太嚴重的事情。
當學生能悠遊自在的享受親蜜的身體接觸,追求甜蜜的愛情感覺,而不必擔憂可能的傷害惡果時,不只學生快樂,老師家長也跟著放心不少喔!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