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Q & A

我們班上有班對

──編輯部

《狗仔隊:迷信的金馬獎》

我班上這學期出現了兩對「班對」,全班的氣氛變得很不一樣,這兩對總是曖曖昧昧的黏在一起,其他同學也多多少少有意的避開打擾他們,使得班上的感覺怪怪的,我不太希望阻止他們,但是又覺得好像應該做點什麼,倒底應該怎麼辦呢?

同學朝夕相處,日久生情,其實是很普遍的事情。我們還奇怪為什麼學校裡沒出現更多的班對校對呢?──嗯!多半是正在暗戀中,不敢曝光而已。

首先,要恭喜你!這幾年流行講培養EQ指數,希望孩子慢慢透過各種經驗來學會處理情緒,而你的班上出現青澀的戀情,這正是眾人操練EQ的機會。

不過,老實說,這類的事情都不應該是出現戀情以後才來想要如何處理;相反的,大家老早就應該隨時隨地散播有關如何自在談愛情的言論,這麼一來,這些戀情在出現的時刻才可能享受到最友善的、健康的環境。

你別以為我們是在批評學校缺乏戀愛教育,好像要建議你特別安排一節課,以便和班上的同學談談這個現象,或者是請一個什麼愛情專家到學校來講這方面的話題。

說真的,我們的學校裡一向不乏戀愛教育。我們一直都在教孩子談戀愛是:

羞恥的(難怪別人總會取笑戀愛中的人)

尷尬的(因此被人撞見時真是無地自容的)

危險的(會影響學業、會被記過警告、會懷孕墮胎、會……)

容易受傷的(人很會變心,別人還會來搶我的)

要很成熟才能開始的(因此現在就談戀愛是衝動的、犯規的、不正常的)

一生只有一次真的(所以要等到那個不知何時會來的「真愛」)

不能和別人分的(所以要看緊、黏緊、盯緊,外人則要退避、尊重)

不應該改變主意的(變心是人世間的大惡)………

而這些言論都是在很不經意的情況中、很自然的反應中、很常見的訓話中、很尋常的語氣中傳達的,也因為這樣,它們更深入人心。

於是,早在孩子們還沒有進入任何情愛關係之前,她/他們就都已經擁有了一大堆各式各樣對愛情的警戒和成見。矛盾的是,這些東西還糾纏著她/他們在羅曼史小說、愛情電影、情歌中所看到的一切狂熱繾綣。

而當他們自己或有同學進入這種情愛關係時,在個人心中發動的更是各種翻攪的愛恨癡怨妒愁。你看看,這麼多複雜的情緒,哪個戀情是單純的呢?

每次新聞中出現青少年為情做出決裂的行動時,大人們就說,這些孩子那麼年輕,那麼單純,怎麼會做這麼傻的事呢?

 

對不起,在我們這個把校園戀情當成重大事件的社會裡,任何人的戀情都充滿著複雜的、矛盾的情緒慾望。

這麼複雜的強大的情感是聽不進任何說教的,是不會被簡單的「等你長大」就被解消掉的。

這麼複雜的強大的情感,座落在一個對愛情不太友善、多所要求、忌妒酸溜的環境中,真是辛苦啊!

因此,要是你班上還沒有出現班對,你最好平時就多談談開明的戀愛觀,多和同學一齊聽聽流行情歌,讀讀愛情漫畫,多說一些讓她/他們覺得愛情沒那麼神聖、失戀沒那麼絕望的話。

(例如:別人說太早定下來不好,意思是叫孩子別談戀愛;你則說,太早定下來不好,應該多談幾個,多談幾次。)

(別人說一生總有一次真愛,意思是叫孩子等候,現在別談戀愛;你則說,一生可能有很多次真愛,談了才知道。)

(別人聽人說失戀時會滿心同情憐憫的安慰當事人;你則說,下個愛人會更好、失戀萬歲、何必單戀一枝花。)

這叫做打預防針。

另外,面對你班上已經冒芽的戀情,你最好務實一點,開明一點。小愛人才剛剛開始戀情,可能我們還是有機會做點什麼的。

在這個時候,我們能為這兩個小戀人所做的就是「尊重」她/他們。

這兩個抽像字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既不要過分努力拆散他們,也不要過分努力把他們送做堆;既給她/他們空間自處,也不孤立她/他們。

有個老師曾說到她隔壁班上有一對班對,兩個人總是親親密密的黏在一起,後來他們的班導師說擔心別的同學如法炮製,就硬性把他們拆開來坐,這個舉動使得小戀人十分難過,失神落魄,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同時也使得其他同學總是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好像等著要看他們的結局如何似的。

這個老師的做法就挺糟糕的,人家愛人家的,關你什麼事!竟然用這種殘酷的方式來處理,而且理由竟然只是「怕其他的學生模仿」。(翻譯:怕學生脫出老師的掌握,怕上級和家長怪老師沒管好。)

還有另外一班,同學對新出現的班對總是當面取笑是老公老婆,要不然就曖曖昧昧的迴避她/他們,老說「哎呀!我們就不要打擾人家了啦!」這種酸溜溜的話,說得好聽一點是不要打擾戀人,但是說穿了,這裡面恐怕還是忌妒的成份為多。

戀人之間的各種欲拒還迎,你追我逃的遊戲,已經夠複雜的了,我們實在不必要再插一腳。這個意思就是說,不要特別把他/她們當成特別的人。不必分開做事時就不分開,需要個別做事時就個別做。你是老師,你能不能示範這個拿捏的分寸?

不管如何,你愈是平常心以待,就愈有機會幫助小戀人學習用平常心來看待分分合合。當然,分的時候心痛可能難免,合的時候難捨也很常見,但是至少你這個做老師的沒有用行政暴力來增加別人的情緒強度,那就可以燒高香了。


今年的金馬獎在評審「最佳動畫片」時放棄了由王小棣導演全力推出的「魔法阿嬤」,理由是片中的阿嬤是乩童,要是給獎恐怕有鼓勵迷信之嫌,會誤導青少年及兒童。

狗仔隊記者經由可靠來源得知,新聞局此刻正在研究是否要禁演「我很乖,因為我要出國」,因為片中的小豬及各種動物都以人類的語言交談,恐怕會混淆兒童的物種區隔觀念。另外新聞局也在研究是否要一併禁止所有迪斯奈卡通點影在臺灣發行,免得影響孩子的現實感。另外,金馬獎亦考慮追回三十年前頒給片名「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獎項,因為片中女主角祝英臺公然穿著男裝以便進入學堂,而飾演梁山伯的凌波則根本就是反串扮演男主角,要是不追回獎項,恐怕會和新聞局日前懲罰電視節目中「變男變女變變變」反串單元的單元有所牴觸,另一方面也有誤導青少年模仿反串扮裝之嫌。政策所及,連國劇或歌仔戲中的反串角色也一併掃到,目前大部分劇團都進入不夠演員上場的窘境。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