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授受不親到第N類接觸──性觀唸的現代發展
一般認為,性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不用學習,不用擔心,只要時候到了,天生自然就會。可是,事情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事實上,從歷史上看,性觀念、性活動的內容、形式都不斷變化著不同的面貌,而人們對性抱持的態度和觀念也不會固守著單一的模式。
如果將性觀念放回不同的歷史分期中考察,應該有助於我們對性觀唸的現代發展有所瞭解。
農業社會的性觀念
在封閉的中國傳統社會中,為了能有更多的人力投入自家的農事生產,子女的多寡一直是一件大事,性的重心就放在生育上。由於當時的平均壽命很短,生活又很困苦,一般人能活到三、四十歲就是不錯了,因此男女結婚年齡普遍很早(十四、五歲結婚是常有的事),婚前很少男女間的接觸,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結婚,最主要的目的就在傳宗接代。傳(父)宗接(父)代這麼重要,是為了確保家族的土地擁有權,婦女的貞潔就是確保子女血統純正的手段;她被要求對她的丈夫從一而終,在婚前保持完璧之身,婚後一輩子守著丈夫的家,操持家務,為他生兒育女。生育成了婦女人生中唯一最重要的事,在這方面不能符合傳統家庭要求的女人,在夫家的地位馬上一落千丈。可是,不管是因為不能生育,或是無法生出男孩,她的丈夫都可以藉此為名目而另娶妻妾,冷落她,她在夫家裡成了被「另眼對待」的存在,可能是忽略,也可能是冷嘲熱諷。回孃家嗎?恐怕就連自己孃家的父母兄弟也以她為恥,因為──「能不能生(男孩)」是農業時代用來衡量一個女人價值的唯一指標。
在性等同於生育的年代,女人的身體是生產的機器,她只知道婚後應該將這身體供給丈夫使用,為他產下子女,而在這一刻之前,她必須看守好自己的身體。在這個隔絕身體的前提之下,女人的身體被特殊的時代背景包裹成隨時可以引發(男性)慾望的物件,可是她同時也被期待去阻擋這種慾望的發起或持續。所以,未出嫁的女人必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她必須用衣飾把自己的身體包裹得緊緊的,她最好不去理會男子善意或惡意的搭訕,甚至不能和男人並肩走路。所謂人言可畏,一旦男女之間有所踰矩,有關女人的輿論都顯得較為負面,大略是:「她怎麼這麼不檢點?」「男女授受不親」的男女防線使得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都成為引爆性慾的可能來源,結果女人只要在婚前與任何男子有任何「身體授受」的事實,都必須終結於一生的(良?孽?)緣。這些舉動在現代看來都是十分平常的,但是在那時卻是攸關婦女一生的名節問題,不小心被男人碰到春蔥似的小手,或與一個陌生男子說上一兩句話,如果她沒有準備嫁給這名男子的話,將來的婚姻路途也必然是充滿坎坷的。也難怪在傳統社會中,和性與身體相關的任何言論都使人聞之色變,因為在那個歷史脈絡中,性是家族的大事,是人生的大事。性是可能要女人用性命來看守的東西。
工商業社會的性觀念
隨著工商業社會的興起,新興工商事業對勞力的需求,以及為了培養專業人才而與日俱增的教育需求,都要求年輕的男女全身全心投入,經濟有成的誘因使得延後婚齡成了必要,經濟上的獨立則幫助年輕的一代逐步擺脫父母作主的媒妁婚姻和身體控制。這些因素都在性觀念上形成相應的變化。
由於受教或就業,在工作場所中,在就業市場上,在教室裡,單身的男女開始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機會接觸。因為有著不斷接觸彼此的機會,青年男女在婚姻之前多半就先認識彼此,不像農業時代總是和陌生人結婚,和陌生人做愛;更因晚婚愈來愈盛行,工商業社會的男女在長期的未婚期間可以多多結交異性朋友,有更多機會比較和選擇,而不必一次約會、一段交往就終生不渝。當男女的交往愈來愈頻繁時,因應這種求偶模式的轉型需求,在情慾文化上也因此有了與農業時期很不一樣的發展,婚前交往可以到郊外踏青兜風,到咖啡廳、舞廳、電影院交心交身;為了滿足並進一步開發這些情慾需求,不管是流行歌曲、電影或小說情節,都有意無意的將激情的情節當成重要的發展場景,愛情遂逐漸成了男女結合關係中最重要的因素。
這麼一來,農業時代由父母做主的婚姻就面臨了「子女為愛情而自主結合」這個觀唸的挑戰。起初,自由戀愛也受到傳統觀唸的阻擾,釀成不少悲劇,有些彼此相愛的男女因為得不到父母長輩的認同而殉情;有的勉強接受父母的安排,過著不快樂的一生;更有些男女因為選擇了相愛的人,而必須切斷和自己家庭的關係。然而這些在當時一般人眼中屬於離經叛道的情況,後來都漸漸的被接受了,到今天,有了愛情才步入結婚禮堂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很少會再聽到有父母會無法諒解子女經自由戀愛而步入婚姻,倒是常聽到類似「沒有愛怎麼可能結合?」這樣讓古人錯愕的論調。
自由的愛情,自主的婚姻,逐漸變成常態;可是,雖然男女同樣追求自由戀愛的甜蜜,也在這個過程中經驗許多不同的對象,但是女人顯然還沒被允許像男人那麼自在──特別在要求女人對童貞的保持上,不只男人要求他的女人保持處女之身,報章雜誌也會諄諄的告誡未婚女孩要為心愛的他守貞,不要輕易允諾男子的性要求,連愛情專家也三不五時的警告女人,會要求婚前性行為的男性以後絕對會負心而去。這些建議和警告,與其說是為女人好,倒不如說是繼續維繫性活動上的雙重標準;但是同時,婚前性行為、外遇、出軌、第三者介入、甚至同性戀等等婚姻之外的戀情也並非罕見,只是總會很快招徠社會輿論的譴責和孤立。換句話說,這個時期的性觀念仍然圍繞在「步入婚姻」為正軌的概念下,努力勸戒並導正那些脫序的人和他們的行為。
當然,愈來愈明顯的晚婚,愈來愈頻繁的人際接觸,愈來愈流動的關係,事實上已經使得傳統保守的性觀念大大向前跨了一步。最明顯的就是,女人逐漸脫離了農業時代的角色限制,可以出外自在行走,可以穿著各式新款的時裝,露出原本帶有性暗示的手臂、小腿、大腿、前胸、後背,可以自在地和男同學、男同事聊天,可以牽著男朋友的手而不必擔心將來萬一嫁給別人時將會有不幸的婚姻,甚至連婚前性行為或是同性戀情都逐漸成為可以被接受的關係。這些都是在前一個時期不被容許的事情,但是在變動複雜的大環境中,終於漸漸讓愈來愈多的人都有機會發展自己獨特的性關係模式。
媒體資訊社會的性觀念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國際競爭的白熱化,現在我們愈來愈步入媒體資訊的社會。在媒體資訊社會中,人際交流的管道更加多元化,在實際空間中因為交通運輸越來越便利而迅速,人們為了教育或工作從鄉村到城市,從本國到外國發展,人口的移動較以往更為迅速,人際的接觸面也愈形廣闊。媒體的發展更使得人們天涯咫尺,透過電話、傳真和電腦網際網路,可以在瞬間掌握訊息、達成協議、結交朋友、談好交易,不再侷限在最貼近自身的物質空間中。知識的傳播和接收不再只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或紙筆書寫,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都進一步達成「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理想。
在這種硬體環境中,慾望在快速的媒體上隨著資訊流竄,也就不足為奇了。各種避孕措施、各種新情報、更多隱密的聯繫、更寬廣的交友管道、更間接的互動方式,都提供給情侶消磨時間的機會,也使得人們有更多機會嘗試不同的性對象。
身體流動和資訊流通型態的多元化,造成人際網絡的快速擴大。現代社會中人們雖然和前一時期的人一樣有頻繁的接觸機會,但是卻因為現在這個時期高度的流動,而保持著一定個人距離的生活型態,也讓生活其中的人有很多機會可以發展多重多元的情慾關係,而不必然和每個對象保持長久穩定的全面關係。坦白說,以前最被看重的「承諾」,在今日是最給不起的束縛。
其實,即使在以往婚姻家庭比較穩定的社會型態下,也有許多人感受到天長地久的關係所帶來的痛苦壓抑,特別是在暴力和虐待的情況中。只是當時並沒有發抒的管道,膽敢出軌的人又總是遭到嚴厲的懲罰,於是那些痛苦和渴求只得被強自壓抑。現在,在資訊快速流通、人際交往更加流動和方便的現代社會中,這些壓抑自我的痛苦終於有了解放的契機,人際之間的交往不再因為必須維持的穩定狀態而把自己綁在責任和義務之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著距離感而更可以操練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自主權。
就拿交朋友來說,不管同性異性的交往,合則一起,不合則散;沒有太強的預期和執著,就不必有太過痛苦的經驗。特別在網際網路上,那些大談戀愛的網友可能彼此根本沒有見過面,但是網路戀情一樣動人心絃,然而正在和A談戀愛的B,可能同時開好幾個視窗,和C、D、E……等同時進行感情的交流。這些都不是以往的人們可以想像得到的情景,這些經驗和期望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心靈情感結構,使他們能更容易開始,能更自在的結束。現代人在奪回個人身體自主權的同時,也開始經驗不需要實際的身體接觸來實行的愛戀,就算在這個階段談性,也已經不再帶著過去的強烈嚴重性。
另外,當性的資訊和圖像不斷透過各種不同的媒體和網路管道吸引有意或無意的人時,那些原本缺乏情慾資源的人也透過不斷資訊的刺激,開始思考原來因資源缺乏而造成的不平等空間。資訊和資源的流通,使得許多原來視為禁忌的事物日趨平凡,這對原本較難擁有資源的婦女和青少年而言,幫助最大。新的、更方便的避孕方法,以及肯定墮胎權利的論述,都支援婦女自主決定何時要生小孩、或是要不要生小孩;代理孕母的出現,幫助了那些因身體的問題而無法自己生育的婦女達成願望;情趣商品的流行普及,更給可能早就淡漠的夫妻關係注入一道活水;即使對未婚的婦女和青少年男女而言,情慾圖像和交友機會都隨著媒體資訊的流通,而變得不再那麼遙不可及,避孕知識和墮胎的平民化也給予婚前性行為多一層保障,更為那些不幸被強暴的婦女解除了「可能懷孕」的陰影。資訊取得的便利,使婦女追求實現自我時不再必然帶來「惡果」,相對的也增加了婦女和青少年對自己身體自主的權利。
歷史性與性歷史
從性觀念發展的歷史軌跡來看,性觀念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因應社會模式的需求而框限個人的身體活動。這麼說來,社會變動當然也就意味著性觀唸的變動,這和世風日下沒有關連,也談不上什麼「不道德」的說法。既然如此,一昧執著於以往保守的性觀念不放,只會徒然使自己在新的情境中受苦,被人視為跟不上時代潮流罷了。因應目前社會環境而衍生的情慾多元需求,身處其中的人需要看清傳統的貞操觀念只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在現今高度流動的社會中已捉襟見肘,如果一昧堅持保守的禁慾觀點,恐怕只是增加個人的自責和痛苦而已,對幫助青少年面對身體,一點好處也沒有。[涂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