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羞或報喜──女生懷孕了

校園中常發生女學生懷孕的事,男生又沒辦法說︰「我會負責」,師長該怎麼處理呢?
女學生懷孕一向就很常見,只是因為過去媒體比較不發達,訊息比較不靈通,使得青少年的祕密情慾生活沒有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所以沒引人注目而已。

其實女學生懷孕大多會自行想辦法墮胎,即使沒有成人幫忙,她們也有自己的資訊管道。你看過青少女最常閱讀的那些少女小本刊物(如《姊妹》《安少女》等等)嗎?你知道在這些刊物中最常見的廣告是什麼嗎?就是標榜安全隱密的墮胎診所,可見得懷孕墮胎絕對比我們想像的普遍,而且絕大多數的女生都能自尋管道解決問題,只有那些經濟能力較差、處事能力太低、一有事情就手足無措的乖乖女生才會讓問題爆發出來。

面對這種普遍的情勢,老師們應該體認到,單單勸女生不要有性行為已經不是很務實的做法,我們需要開始思考用什麼更積極更具體的方法來幫助女生不要落入這種孤立無援的情境。

問題是,東窗事發時,師長的第一個念頭卻總只是憤怒,認為女生懷孕是報應,是不聽老人言的惡果;再來就會覺得難過,安全性行為宣導了這麼久,保險套價廉物美,又容易買到,沒想到自己的學生居然還是這麼不受教。唉!……

不過,感嘆無用,真正應該開始想的是: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了,煮飯的人自己又不會吃,該怎麼處理呢?

務實的說,除非情況特殊(孩子的照顧和養育有著落、兩家的親人善意的支援此事、性關係的雙方沒有因為東窗事發而分手等等),否則若是將孩子生下來,或甚至倉促成婚,都會產生後遺癥。畢竟,如果沒有積極的支援,這個女生就像所有兼顧家庭與事業的女人一樣,真的是蠻辛苦的,不但有可能羈絆她未來的生涯規劃,恐怕連孩子也養不好。若是為了委曲求全而匆匆結婚,那就更糟了,經濟、養育、課業、人言等等各種壓力很可能會毀了這個小小家庭,也為學生的家長新增無數困擾。在這種情況下結婚,恐怕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製造更多問題。

既然如此,比較適當的選擇應該是在懷孕的前三個月內,請有專業素養的醫生,用子宮擴張吸引術或者法國發展出來的墮胎藥RU-486,解決女生體內的受精卵,然後再讓她好好休養一陣子,順便惡補一下避孕知識,以免日後再陷入同一情境,事情其實也不難解決。

這樣會傷身?別沒常識了,只要手術做得早,做得謹慎,事後小補身體一下,保重一點,還是相當安全的。天下無數已婚未婚女性都動過這種手術,可惜我們的文化不容許她們的經驗自由的交流給其他的女人。老實說,這種手術和其他手術是一樣的風險,而且別忘了,作為年輕人,女學生的身體復原能力也是驚人的──只要成人不要以責罵和羞辱來讓她們的日子不好過,使她們的心情無法平復,那她們就有希望早早復原。

有時有些女生的父母會很理直氣壯地要求男方支付遮羞費,而且收了遮羞費也從來不是交給這個當事人(也就是女兒),以提升她的生活品質,或者讓她出門旅行散心;相反的,父母總是把錢收起來給自己用。這簡直就是把女兒當雛妓,把自己化身為老鴇嘛!「遮羞」遮的是什麼羞?遮的又是誰的羞?這好像是處女情結在作祟喲!從這種做法就可以看出父母們的觀念,是將自己寶貝女兒的身體當成貨物,一旦被「偷」了就開價要求賠償。這種做法一點也不尊重女兒的生命和尊嚴。事情既已發生,成人的態度絕不能以收取遮羞費來「教訓」男方。兩情相悅本來就是美事,沒什麼羞要遮。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了教育年輕人日後多小心,我們建議派這兩個年輕人替親戚或學校中有小孩的老師做一陣子義務保姆,透過這種教養的經驗和勞力付出,來教她/他們以後為自己身體的活動多付上一些心力,具體認識不做好避孕措施的「代價」,順便為將來教養孩童預作練習。這樣的「懲罰」絕對比收取遮羞費或者記大過來得有教育效果。

另外一個做法則是要求他/她們收集資料,訪談相關人士,認識並研究人工流產手術的內容和事後保養的注意事項,聯合同學一齊製作報告和海報以教育其他同學,同時這兩個年輕人還要在校內校外打工賺錢,幫忙家長分擔女生的手術費和調養身體的費用。這個做法也可以讓他/她們實際上花些「學費」,去感受不安全性行為的後果,這就是「機會教育」。

妳可能也注意到,這裡建議的兩種做法都不是報復型的懲罰,也不是憤怒型的羞辱。相反的,我們思考的是如何透過具體的作為來讓孩子有機會多認識人生的現實,而且在非常具體的勞動中學習成熟的責任觀。這樣的處事方式也會讓週遭的學生看到,我們不需要用羞辱來面對別人的人生抉擇,也不需要用懲罰來發洩自己的挫折感。務實的、積極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平和的繼續生活,反而是比較健康的做法。

在這整個過程中,父母師長都要學習克服自己的憤怒成見。許多父母會在震怒之下放逐孩子,嚴懲孩子,甚至撇棄孩子,這種態度反映了父母關心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旨意沒有被遵從,自己的訓示沒有被接受。要是你是真正的關心這些孩子,希望她們過得更好,那麼你就要體會孩子在東窗事發時的慌亂和困惑自責,你應該多去關心、開導孩子,讓當事人瞭解懷孕墮胎只是有點麻煩,但並不是什麼大罪過或大災難,因此不必太過自責、悔恨、或者輕生,成人會盡力協助解決問題。在另一方面,老師展現這種不過分嚴肅責備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完滿解決一位學生困難的同時,也就無聲地讓其他學生感受到有疑難真的可以向老師求助。預防是重於治療,但只要好好治療一個問題,就有希望預防下一個問題的發生。

另外,或許有些當事者希望把小孩生下來,不願意人工流產。為了尊重這個選擇,也為了支援她們的決定,我們需要進一步改變社會的資源分配,以便具體使得她們的選擇能夠實現。比方說,學校絕不能歧視孕婦迫使大肚子女生退學,相反的,校方要為女生提供課後補習,好讓她在懷孕待產期間不至於荒廢功課;健保要為女生提供完備的產前檢查,好讓女生不至於佔用家中太多經濟資源;小孩生下來之後需要照顧教養,我們也可以把它發展成社區或學校共同承擔的事,校內的男生女生都可以藉此機會,正面的認識生養的責任和負擔,還可以用這個事件和經驗來操演自己未來可能面對的情況。這麼一來,懷孕、生產、養育,都可以變成全班甚至全校的共同活動和教育機會,也可藉此擴展經驗和策略。這些措施都可以使得懷孕逐漸不再是醜事、壞事,而是大家一起承擔的學習機會。

如果成人覺得以上所說的做法都太麻煩,都不想做,那麼事前防範懷孕就變成最重要的課程。性資訊和性資源的自在流通則是重要關鍵。請注意,「自在」的意思就是不要慎重其事的把性的資訊和用品當成大不了的事,反而要把它們當成非常平常的東西,是日常所需的,不被人另眼看待的東西,就像肥皂和衛生紙一般,這樣的平常心才能把避孕的工作做好。在這方面,老師可能必須先克服自己的靦腆和無知,改善自己的性態度,才有可能和今日的青少年對話。

要談避孕就要先知道,避孕不是個人的事,而要看整個社會能否形成鼓勵和支援的氛圍,要看社會成員能否方便的、順利的得到和性相關的資訊和資源。從這個開闊的角度來思考避孕,才可能避免讓這個問題隨著當事個人的意志而成功或失敗。在此先提供一些比較進步的想法和做法,大家還可以進一步多收集這方面的資訊:

(一)有備而來,準備保險套:這是二十一世紀最主要的性愛必備用品,不但避孕,還能避病。便利商店有得賣,街頭愛滋防治宣導時有得給,賓館床頭免費奉送,如果當事人還不知使用,那麼顯然成人的恐嚇太強,教育和示範不足,需要加強,更需要主動提供。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說服當事人切實全程使用,這可就要看我們平常如何談論保險套了:要是避避諱諱,一副不好意思說的樣子,或是嚴詞譴責,禁止身體活動,恐怕都沒有什麼幫助。但是,要是自自在在、輕輕鬆鬆的談論,可是堅持一定要用保險套,而且平實的讓學生親手操作實物練習使用,還提供色情故事場景,把保險套的使用過程很色情的融入其中,這些都是比較積極的做法。同時也要鼓勵那些避孕成功和失敗的人來談經驗和訣竅,找出問題的癥結。另外,如果想提醒青少年保護自己的身體,但是又自知無力阻止他/她們嘗試禁果的話,就需要鼓勵青少年男女隨身攜帶保險套,並且讓保險套隨處可得,經濟方便。成人需要輕描淡寫的告訴她/他們,這是新世代的酷眩標記,並且用漫畫和貼紙等等宣傳方式把保險套輕鬆化,必備化,這種正面看待保險套的態度絕對有助於青少年男女在性事中保護自己。

(二)事後補救,快找婦產科:面對女性身體自主的趨勢,現代醫學的研究已經使得目前出現不少新的產品,只要是在性交後72小時內,醫生都有辦法補救,而且失敗率只有百分之0.5。例如服用女性荷爾蒙和黃體素,或者放置「空中攔截」的避孕器,或者在特定的時機使用成功率幾乎百分之百的RU486,都可以「解決問題」,消除懷孕。在此必須提到的是,這些產品的價錢不低,要是成人不肯教孩子做保險套之類的事前防範,那麼至少要提示她/他們平日多存錢,以備「不時之需」。還有,這些產品也各有其使用的方式、風險或後效,所以一定要在婦產科醫生的指示下服用,而且不管是在72小時內「解決」,或是更晚一點才做子宮擴張吸引手術,都一定要找合格的婦產科,免得為庸醫所誤。成人在這方面似乎也可以做兩件積極的事情:第一,透過平實的善意,多向墮胎婦女收集第一手的資訊,並採訪各個婦產科的運作方式,整理出口碑較佳、品質保證的婦產科,作成消費者參考的資料,廣為傳播,這對想要採取人工流產的青少女(甚至所有婦女)而言,都是很有用、很友善的做法。第二,成人不要再繼續強調懷孕是多麼可怕、多麼羞恥、多麼創傷的事,以免孩子在驚恐之下,求助無門,拖得太久,最後只得埋頭亂闖,或者走上絕路。成人真正應該做的是,平常就要輕鬆的、但是堅定的告訴青少女,性行為其實是可以做到安全無慮的,只要前瞻後顧,做好防範,即使有了問題也可以好好解決。這種支援式的友善態度可以贏得女生的信任,有事時也才可能真正的幫助她們解決問題。

(三)長期籌劃,計算「安全」期(?):這是很常見的避孕方法。但是算過安全期的人都知道很不準,而且很麻煩,需要累積好幾個月的月經週期天數,再經過一個複雜的數學公式來算出結果,或者用基礎體溫法畫出週期曲線,再來推算安全期。由於這些方式都假設當事人不使用保險套,顯示對現代避孕避病的必要性缺乏認識,我們覺得這不是新世代應該有的性態度,因此不予推薦。(金宜蓁、何春蕤)

 

 


性/別研究室 本網頁於2003年3月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