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慾校園──善意互動的調教
現在校園裡常常有小情侶學生表現很親密的舉動,兩個人一有空就黏在一起,去年臺南有學生因為在校園內公開接吻而被記過,聽說有個學校的訓育組長巡堂時還發現一對學生在教室裡做愛,現在的孩子真是太沒有羞恥心了!
當你在校園的一角發現兩個學生正在進行親密的身體接觸時,你會怎麼辦呢?你是掩面而過,當作沒看到?還是走過去不屑的大聲斥責?或者,你為了避免可能的衝突(包括學生當面忤逆你,或者找校外不良少年加害於你),但是又心中無法淡然處之(他們怎麼可以在學校做這種事),於是會跑去請訓導主任或教官來處理嗎?你會趕快也通知家長,免得他們以後追究你管教不嚴嗎?
妳可能覺得這件事情影響深遠,非常嚴重,因此一定要立刻中止,馬上解決。可是,在你直覺反應的時刻,你可能根本沒想過,以上這些反應方式都可能帶來嚴重深遠的後果。
真的!曝光或許會在當下終結這個身體活動,甚至終止這段感情,但是你知道事件曝光可能帶給這兩個學生的深層心理傷害嗎?或許這兩個學生當時在很自在的情況下,身體終於有機會獨處,正享受著接觸彼此所帶來的快樂。他/她們心中難免也有一些緊張和罪惡感,但是身體的吸引和需求克服了這些感覺,他/她們在校園中創造了自己的小世界,有點像梁山伯與祝英臺終於在樓臺相會似的,有點緊張的甜蜜。
然而在你或其他老師的不齒和責罵下,一切氣氛都被破壞了。東窗事發的驚慌把他/她們拋入絕望的深淵,他/她們惶恐的等候發落,他/她們羞慚的承受成人的詰問。緊接著來的公告記過,把愉悅轉化成無限的羞辱,而兩人從此被迫強制區隔,或許還會發展出對彼此的怪怨──「都是你害我的」。他/她們在學校遭遇耳語,在家中遭遇責罵,即使轉學,所有的孤立和侮辱都仍然如影隨形,更使得他/她們心中充滿懊惱和某種悔恨。
不要以為這種羞辱、怪怨和悔恨就會讓學生從此專心課業。要知道,老師在處理這種事情的時候,關心的只是學生以後不要再做出這種讓成人傷腦筋的舉動,可是這些嚴厲的處理方式倒底會在學生身上產生什麼樣的效應,老師真的想過嗎?
事實上,東窗事發而來的羞恥感和自責,正足以腐蝕一個人的自信,使人喪失對他人表達感情的能力。更糟的是,羞恥和自責常常表現為自卑,一種見不得人的自卑,一種怕人知道、怕人提起的自卑,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導向更自暴自棄的心態。更可怕的是,這種自卑很容易就轉為攻擊式的自大,以防衛自我的脆弱被人識破,防衛自己過去的傷口被人翻起,常此以往,終究變成一個很可怕的、充滿攻擊性的人。
無論如何,這個被抓到、被羞辱的經驗都會在孩子的心頭造成負面的影響。你以為記了過,事情就過了嗎?恐怕這兩個學生一輩子都會帶著疤痕前行。難道相愛就是那麼大的罪過,需要一生背負?
你氣憤的說:「既然敢在校園中做,就不要怕被看見!」(哇!趕快分析一下這種說法中酸溜溜的妒恨心理吧!咦!對了,你自己的妒恨情結又是來自什麼時候什麼經驗所累積起來的羞恥和自責經驗呢?)
他/她們當然不怕被看見,他/她們不會怕被「善意」的看見。問題是,訓導處會有這種善意嗎?你有這種善意嗎?同學們學過如何以善意看待這種事情嗎?而總是憂心忡忡的家長又會有什麼樣的善意呢?
你還是不放棄的說:「可是這種事情發生,我們要是不明快的處理,要是不嚴格的懲處,恐怕會蔓延到全校,到那時候,所有的學生都在打波擁抱,這個學校還得了?還要不要進行教育啊?」
說得好,可是讓我們反過來問,要是照你那種明快的、嚴格的懲處,這對全校的學生而言,又是什麼樣的學習?什麼樣的教育?
──我們在教他們,感情的表達是一件羞恥的事,而且應該為表達感情而接受群眾的暴力憤怒。
──我們在教他們敵視(暗地裡是忌妒)別人的感情流露,而且用校規的正當性來宣洩妒恨。
──我們在教他們,校園是一個單一性質的規訓空間,只能做最單調無聊而且充滿焦慮挫折的「學習」,而不能發展另外一些和我們人格情感成長相關的「學習」。
請問你,這樣的教育,對學生的人格調教,對他們未來營造親密關係,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你無言了?
「可是──可是──」下面跟上來的是一連串很熟悉的說法: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做錯事啦,道德淪喪世風日下啦,我不阻止也會有別人去阻止啦,我不通風報信會受到校方責備啦,以後家長會怪罪老師放縱學生啦。
說穿了,只有一句話:你就是沒有勇氣挺身保護兩個稚嫩的心靈不受到週遭妒恨人群的傷害和懲罰。
可是,你又是為什麼缺乏這種勇氣呢?你的成長經驗是如何閹割了你的自我,剝奪了你的將心比心?你自己要去想答案。
你有沒有反省過,在校園裡要是談起學生的感情表達,老師們的反應都是千篇一律的憂心忡忡,嚴加監控,從來不肯主動的、積極的、正面的用心去鼓勵並調教孩子們學習情感的優質互動。另外,你有沒有想過,根據統計,目前成年人在求偶活動中最大的難題就是:不知如何表達,也不知道如何判斷對方倒底對自己如何。這兩件事情中間的密切關連,值得你好好想想。
你說,「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營造優質的情感互動,又怎麼能幫助他/她們呢?」
說得真好,你自己都不知道如何營造優質的情感互動,又怎麼有資格阻止他/她們嘗試練習呢?
不管你提不提供支援,現在的學生都在摸索著用自己的方式發展關係。老實說,男生女生無時無刻不在嘗試討好對方,男生的方式就是故意找碴,表現自己,擺出豪邁氣魄來引人注意,女生的方式就是假裝淑女,收斂自己,擺出我見猶憐的樣子,而且兩方也都死不承認自己在討好別人,或者說白一點,兩方都死不承認自己對對方有興趣有好感。不過,這種死不承認的假矜持,有時會增進情趣,但更多的時候卻使得分分合合變得糾纏不清,更增加情感活動的複雜心焦。
單單從這一點看來,你就不能用「專心讀書」來繼續剝奪學生鍛練人際互動能力的機會,而需要更積極的鼓勵她/他們培養更開闊的、不扭捏的善意互動。
讓我們說點基本原則吧!要形成善意的互動,早早就要提供「平實」看待情感的環境。
許多老師平日在課堂中談到愛情時,總是說「愛情是神聖的感情」、「不要隨便進入愛情」、「愛情會沖昏頭」、「應該等到真愛出現」、「要找尋永恆的愛情」、「世上總有一個人是真正為你準備的」、「愛情一定是專一的」、「愛情是最美好的事,神聖的、難得的事」。老師的想法是,把愛情說慎重點,孩子們就不會太輕易進入,就會等候了。沒想到的是,這些對愛情的過度高估評價,不但不一定達成延緩的目的,反而可能同時使得孩子過分憧憬愛情,極端美化愛情,終究放不下愛情,而形成另外一些問題。
老實說,長久以來對專一永恆愛情的過度看重和投注,常常使得我們周圍的許多人沒有決心或勇氣開始戀情或表達善意(「萬一她拒絕就太難看了」),又不知道如何接受別人的善意和好感(「我在等的是不是她/他」),也沒有決心和勇氣結束戀情另尋對象(「除了這一個再也不會有別人了」)。這種過分強大的得失心,甚至會在失去所愛時,採取激烈的手法來表達挫折感,近年來無數因為失戀而自殘或傷人的事件都是前車之鑑。如果老師在權威的位置上再多說那些聽起來正經八百而表面上暫時溫暖人心的話,恐怕只會強化這些死心眼的情緒而已。畢竟,媒體中的流行歌曲、羅曼史小說、激情電視劇、情殺案件,都時時歌頌著愛情的強烈,訴說著愛情的傷痛,學生早就耳熟能詳了,還需要你來加油添醋嗎?
老師們反倒應該平實的談,感情就是人生中的一件事情,如果遇到喜歡的人,對方也有意,當然就可以而且需要多多交往,累積經驗和智慧和人共處。如果對方無意,也不必死拖著不放,愛情或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或許會有一些心痛難過,但是經歷它,就是一種人生過程。還有,平日就要強調,人在一生中通常一定會經歷好幾段戀情,有愛的時候真心去愛,努力表達,對方沒反應或者兩人不來電,那就趕快轉移目標,淡然處之,千萬不要浪費了人生,機會還很多。
你別擔心,說這種話並不會使學生輕看眼前的戀情──不是說年輕人都很純情嗎?──妳只是為她/他們留下退路,預先準備他/她們比較理性的面對感情上的變故和心痛,而不要太死心眼。老實說,平常我們聽說的情殺事件從來不是所謂「變心」的人動刀槍,而是那個過分專一,過分相信真愛,過分要求擁有的人放不下。因此,與其叫掉頭而去的人不要走,真正應該開竅的是那個死拉著別人的人。大家真正要開始練習的,是分手的藝術,放下的藝術。而在這方面,沒談過幾次戀愛的人沒什麼可貢獻的,倒是那些歷經滄海多次的人才有資格提供經驗。老師要有什麼樣的態度才能使得班上那幾個戀愛經驗多多的孩子願意提出經驗呢?好好想想吧!
我們不需要擔心學生太早或太容易進入戀情。現在無數曠男怨女成人的問題,就是出自不知道如何開始戀情,結束戀情,對戀情的得失心太重──要知道,戀愛的經驗太少,太難得,太珍貴,這些死心眼的看法都和早年的壓抑和等候有關。這麼一來,我們還要繼續這種貧瘠的感情訓練嗎?
再來就是真正的互動。關鍵倒不是要老師積極的做紅娘,而是在發現學生彼此之間有好感的時候,呵護他/她們脆弱的心靈。初初開始戀情的孩子技巧多半不夠熟練,靦腆笨拙都是常見的,老師若能平實以待,就可以減輕羞澀和壓力。另外,老師更需要利用自己的位置來阻止別的同學起鬨捉弄取笑當事人,並且要阻止同學一廂情願的把雙方送做堆,老是讓開空間給兩人獨處。兩人表示好感,甚至愛一愛,都是很正面的事情,千萬不要容許其他的妒恨心靈傷害當事人,也不必刻意封鎖當事人的其他選擇可能,這才可以防範死心眼。
孩子會不會因為不知如何處理心中的情感而打亂了生活的作息呢?會不會影響學業呢?這當然是因人而異,但是如果一開始在教育體系中不把孩子們的生活剝得那麼貧瘠,以致於情感變成唯一有吸引力的事,恐怕就不會使孩子那麼輕易的投注太多。如果出現班對校對、鬥氣吵架、腳踏幾條船等等愛情事件時,老師應該怎麼樣呢?這裡沒有標準答案,每個案例都有其特殊之處,老師應該視情況以及學生的個性等因素,選擇(例如)視而不見、私下協助、轉移目標、側面相助、積極介入、從中斡旋,或是找機會與全班同學一起,不著痕跡的當成一般現象來討論,順便提供意見供學生參考。
不管如何,唯有讓學生把老師當作「同國的」,老師才有可能真正瞭解到、幫助到學生。
還有一些積極的事可以做。老師可以主動積極創造機會,提供學生更多資源以及更健康的常識,好讓他/她們在這種事上能有更明智的決定和表現。例如,嘗試在課堂上讓學生一起討論,鼓勵她們表明自己會容許有什麼程度的身體接觸,鼓勵同學交換聽來的或看到過的經驗,要怎樣才能拒絕不想要的身體接觸,怎樣拒絕而不傷人,怎樣分手而還能好來好去,怎樣才可以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怎樣打波兒才不會受傷,怎樣擁抱對方才會覺得更舒服,使用什麼書刊才可以找到可用的情慾知識,哪裡可以買得到經濟可靠的保險套,以及怎樣享受安全的性行為。
請注意,這裡所說的一切活動都是平常心以待的,都是當成一般常識來處理的,都被當成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情,而且不經意的談,不嚴肅的談,不找標準答案,也不排擠不一樣的說法。這種態度可以降低愛情的能量灌注,也可以幫助大家不再把愛當成太嚴重的事情。
當學生能悠遊自在的享受親蜜的身體接觸,追求甜蜜的愛情感覺,而不必擔憂可能的傷害惡果時,不只學生快樂,老師家長也跟著放心不少喔!(何春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