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開眼集

青少年都是被媒體帶壞的!?

 

金宜蓁

* 媒體帶壞了青少年嗎?

大家常說青少年心性不定,身心發育尚未完備,很容易衝動不理智,常會受媒體報導的影響而學著做出害人害己的事。大家也常說社會風氣越來越壞,翻開報紙的分類廣告,輕鬆高薪又不需經驗的工作都是「色情行業」,難怪青少年價值觀念偏差、道德感淪喪,都是媒體害的。大家還認為青少年都喜歡追星、崇拜偶像,新都沒放在功課上,整天不是看電視就是參加演唱會、簽名會,都是娛樂節目害的。大家也都認為青少年崇尚物慾、跟隨流行、追求時髦,都擁有大哥大、名牌服飾等奢侈品,還未滿十八歲就想騎機車,都是廣告害的。

總而言之,我們的孩子都是被媒體帶壞的,所以為了「保護」孩子,我們要幫他們挑選節目、過濾網站、電影分級……

再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 媒體帶的壞青少年嗎?

「媒體」是什麼呢?不就是成人商業遊戲的工具嗎?主導者是誰?不是孩子吧!反過來說,媒體的閱聽人是誰?不只是孩子吧?難道成人都不會被「帶壞」嗎?

媒體的功能是傳遞訊息,反映現實。當然,媒體會將現實的映像扭曲、放大,但「現實」又是什麼呢?青少年無法分辨,難道成人就一定能分辨了嗎?

若說成人比較有能力辨識、解讀資訊,不會照單全收,那麼這種能力又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不就是長期吸收資訊而來的嗎?成人在擔心孩子被暴力新聞、色情圖文帶壞的同時,似乎忘了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似乎忘了當年跟同學交換「小本的」、當年去電影院看片中插播「色情」片段,現在也常有意無意地轉到一些頻道欣賞演員的肢體,開開玩笑、說說黃色笑話。我想問的是,經過這些接觸,我們有變壞嗎?既然沒有,那何必這麼擔心孩子變壞呢?再說,大家不是都說現在的教育環境變好了,孩子越來越聰明,什麼都懂嗎?那就更不容易被「帶壞」啦!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不像自己當年那麼乖,她們不聽父母老師的話、只知道迷明星,功課不記得,明星的是倒是記得一清二楚。這其實是很矛盾又不實際的說法。

請想想,青少年為什麼「不聽話」呢?就是意見跟成人不同呀!注意:有意見就是代表青少年有在思考一些東西,不是腦袋空空地什麼都照單全收;因此,有意見的不同,就是溝通的好時機,成人可以趁機和青少年做更深入的溝通,瞭解彼此的立場和想法,進而做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協定。

若是成人硬逼青少年接受自己的想法、作法,就會出現三種結果:有的青少年我行我素、有的陽奉陰違,有的則是乖乖照做,但再也不願說出自己的意見了。這樣好嗎?

另一方面,青少年若有能力針對成人的意見提出不同看法,那麼他/她們也一定有能力挑選優秀的藝人、精采的節目、值得傚法的行事風格等等,不可能完全被媒體牽著鼻子走。不相信嗎?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說吧!若是藝人只要在媒體上打知名度就能夠紅的話,那為什麼還會有人紅不起來呢?青少年當然也會挑選呀!

受青少年喜愛的超人氣明星都有某些正面的特質,如:健康、開朗、多才多藝、認真努力、熱心公益等等。大人不是也都很喜歡這些特質嗎?即使要說這些特質都是包裝出來的形象,那也未嘗不好!至少代表現代青少年的品味蠻不錯的,不像以前大家都瘋狂迷戀瓊瑤式虛弱得吐血眼睛還會閃淚光的矯情長髮女子。

再說,迷偶像又不是青少年的專利,大人也會迷偶像呀!別忘了我們臺灣的特產──政治名行。老實說,迷藝人無傷大雅,迷政治明星可是會影響選票、影響建設、影響到下一代的生活環境的。還有,許多大人也會因為媒體報導而瘋狂加入一些莫名奇妙的購物、收藏、投資的行列。

比較起來,大人迷的東西可多著了。以敗家的程度做個排列,小至時裝、名酒、中至跑車、賭博,大至股票、房地產,樣樣都令青少年望塵莫及。這樣說來,成人擔心青少年被媒體代會,是不是有點多慮?到底誰受媒體的影響比較大、破壞力比較強呢?誰又該擔心誰呢?

* 媒體帶壞的是青少年嗎?

進一步來說,其實成人比較容易受媒體影響倒是有跡可循的。

現在的成人還是青少年時的生長環境比較一元,媒體事業也不發達,訊息來源很一致,連課本中都寫充滿著偉人的事蹟,以致於地理課本寫歷史,歷史課本寫神話。由於生長在如此單純的環境裡,長大以後即使觀念會改變,思考模式還是容易傾向一元、單向思考,蠻多成人都會跟著媒體報導的訊息來思考,或是習慣性地用自己過去所受的教育(教條?)來解讀資訊。

例如,最近有一步驚悚片上映,片名是「老師不是人」(因為片中的老師是鬼,會「幹掉」學生),結果就有教師投書到報社,說學生會在學校裡唸著「老師不是人,老師不是人…」若是出言糾正,學生就會回應說他們是在講那部電影,不是在批評老師,所以那位投書的老師認為電影不應該取這種片名,會帶壞小孩,而且這樣的名稱是拿全國教師的尊嚴開玩笑。

哇!原來為人師表的尊嚴這麼薄弱呀?區區五個字的電影片名就能污辱到數十萬教師了。這是不是顯示了教師本身一方面有著不被尊重的焦慮,另一方面有著至聖先師傳人的自許,高潔而不可侵犯?

我們可以從這類教師的抱怨當中看出,他們和學生之間是非常有距離的,而且並沒有親近學生,也沒有和學生「同一國」的意願,更嚴重缺乏幽默感。其實老師只要簡單地開個玩笑說:「對呦!老師是鬼!嚇死你!」在扮個鬼臉什麼的,不就輕鬆地跟學生打成一片了嗎?更無所謂尊嚴不尊嚴的了。

我相信這類的投書、報導不只是在報端展現威力,還會在大人口中以閒聊的方式再度借屍還魂。看完了報紙的報導,大人們擲報感慨:「唉!現在的學生一點都不懂得尊師重道…」,就好像看完了電視新聞報導後,大人們慎重的警告女兒:「又有計程車之狼了,所以不要搭計程車…」一樣,這樣的耳語一傳再傳,大家自己嚇自己,無形的論述於是引起了有形的恐慌,從青少年族群到運將族群都被集體污名了。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更可怕,母親會對女兒說:「看看新聞!現在強暴案這麼多,所以晚上不準出去!」媒體報導竟然成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藉口!新聞儼然成了高科技的農民曆!「宜:在室安居。忌:出外冶遊。」這不是人吸收資訊,而是人被資訊吸收了!

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贏家將是能夠掌握資訊、篩選資訊、進而運用資訊的人,若要讓下一代成長在「沒有色情暴力污染」的環境裡,只用媒體上的負面新聞以保護之名約束青少年的行為,不讓他們接觸現實的世界和多樣的資訊,連帶地失去判讀資訊的機會和處事應變的能力,那麼恭喜妳有一個「純潔」的孩子,她將輸在起跑點上。

* 大家一起來帶壞媒體

這樣說來,媒體似乎可怕極了──無所不在,童叟無不欺!?其實根本沒有這樣麼嚴重。

因應之道非常簡單,套一句廣告詞──「輕鬆打」嘛!

「輕鬆打」開報紙,輕輕鬆鬆地和青少年一起讀,一起以最具有建設性的思考模式討論負面新聞。(例如:如果讀到晚歸受害的訊息,就可以談談如何請有交通工具的朋友,甚至警察伯伯,免費送到家;如果看到有關便利商店的廣告和訊息,就可以談談如何多利用比較多便利商店的道路散步,一面健身,一面做市場調查;如果看到失火的訊息,想想以家中及學校的環境而言能有多少方式逃生等等)。

「輕鬆打」開電視,如果有幸看到有裸露或是性行為的鏡頭,也不必故作驚慌,或故作正經,成人這種驚慌失措的反應往往會使孩子對於這類鏡頭產生興趣。相反的,成人可以趁機施行一下有關性別和性的機會教育,順便交流一下每個人不同的喜好(你看,強暴別人是不對的,因為沒有尊重對方的感受;嗯~我不喜歡這種身材的男生,他應該穿比較緊身的內褲;哇!這真是高難度的姿勢,需要什麼樣的魔鬼營訓練;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危險情境,可以用什麼方式回應而尋求脫身機會等等)。

「輕鬆打」開電腦上網,看到色情網站不必緊張,不妨吸收一下新知新識,分析一下人們是用什麼樣的圖樣和語言來吸引讀者;這樣的反省式思考對於社會、瞭解文化都有正面意義,就算你要提醒青少年不要著迷色情網站,你自己也得有點基本知識才具有說服力嘛!搞不好,青少年們還會適時的提醒你,不要隨便輸入個人資料和信用卡號碼(她們上網的功力比成人強多了)。成人大可不必因為報紙、新聞說了一堆網路的壞話,就認定網路是個壞東西──只有那些對網路一無所知的成人才會相信媒體的片面之詞而對網路色情大驚失色,於是出於莫名的焦慮而設了許多限制,想要保護青少年,最後終究限制的,搞不好是自己。

要大家一齊來帶壞媒體的意思,就是要大家不再隨著媒體的資訊起舞,要大家練習以不同的方式,

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並選擇喜歡的媒體充分享受──別忘了,媒體會隨著節目的收視率、報紙閱報率、網頁點閱率等等指標,隨時調整自我,以捕捉閱聽人的收訊以便賺取廣告。即使短期內還是得忍受某些惡質媒體,但至少不必再擔心青少年被媒體帶壞:她/他們本來就不笨,成人若是相信應該和青少年一齊觀賞並進行意見交流,到時候要是成人自身的學習能力不夠,或是觀念跟不上時代,那才糗大了呢!

 

 
[性/別教育通訊首頁性/別研究室首頁出版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