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場所用相機對不認識的人拍照,但是不涉及隱私部位,最近被臺灣法院宣告無罪1,有些人則認為這個判例會使個人隱私權不保;其實這涉及了「公共場所的個人隱私權」問題,但是也和觀賞裸露表演的「公共場所的集體隱私權」相關。
早期關於公共場所的隱私觀點主要是保障新聞採訪的特權,基本上認為你走到公共場所就等於放棄了臉孔與外觀的隱私權,別人是可以對你的外觀拍照與刊登的。由於被刊登與拍照的往往是公眾人物,本身隱私權就受限制,所以爭議不大。
但是隨著民眾的權利意識的高漲,有時報章雜誌會刊登街頭路人照片的做法就引發訴訟,美國紐約時報雜誌曾以「追求成功的中產階級黑人」為專題報導,配合路上某位不知情黑人民眾為封面照片,結果造成該民眾的困擾而控告該雜誌2。逐漸的,近三十年來國外媒體不再隨便刊登類似街頭照片,電視的街頭整人節目也必須告知被整民眾。
當前由於相機與手機普遍且便利,網路也成為新的流通媒體,所以對平凡陌生人的拍照也可能面臨過去新聞媒體同樣的隱私問題。
對於公共場所隱私問題的解決之道,「隱私即同意」似乎是最可行的觀點,亦即,隱私乃是建立於共同在場者的同意3。這意味著:首先,被拍照者必須知覺到自己正在或已經被拍照,這樣才構成「共同在場」4。因此向街頭人群拍照並非侵害他人隱私,因為人群根本不在意或不注意你。
其次,如果知覺自己被拍的人不同意被拍,而被拍照者又不是公共人物,那麼拍照就會損及被拍者的隱私權。在拍照遭到被拍者抗議或制止的情形下,更不應將照片放在網路上流傳。
「共同在場者的同意構成隱私」的觀點還有其他應用。例如,兩個人在公共廁所內、汽車或公共場所的隱蔽處裸露,由於是彼此同意,又沒有其他共同在場者,所以可享有如在私人家中的隱私權,警察不應該刻意破壞其隱私而闖入取締。但是如果有人在隱蔽處強姦他人,由於不是彼此同意,所以不受隱私權的保障,警察可以闖入中止。
這個「隱私即同意」的觀點也可以從兩人延伸到多人集體共享免受警察干擾的隱私權;例如,近年來社運的各種裸體抗議,還有2007年7月底日本樂團在臺灣演唱的露鳥事件5,以及8月初旅奧編舞家余能盛的全裸芭蕾舞演出6:如果參加這類表演的觀眾同意演出者的裸露,那麼表演者與觀眾就可以享有(集體)隱私權而不應受警察干擾。若事前觀眾知道表演內容或活動性質涉及裸露,仍然購票入場或前往圍觀,均可視為同意。即興的裸露表演或有爭議,但若能得到當時在場大多數觀眾的認同,也可視為同意(並保障立即離席的少數之退票權益)。
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多裸體演出和裸體抗議活動的今日,臺灣也要向開放社會邁進,能兼顧個人與集體隱私的觀點,值得我們參考思考。
(原載於2007年8月3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後記:共同在場與隱私權
對於街頭攝影中,被照相的陌生人在公共場所中有無隱私權問題,本文認為隱私乃是建立於共同在場者的同意。這意味著:首先,被拍照者必須知覺到自己正在或已經被拍照,這樣才構成「共同在場」(co-presence)。也許有人對此不解或有疑問,讓我在下面加以解釋。
知覺到自己被拍照,通常意味著自己是照相的焦點,雙方是近距離正面相對,亦即,雙方是共同在場。「共同在場」是美國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的術語,表示彼此有著面對面的鄰近關係,此時彼此的互動會影響到個人自我,例如影響自尊、侵犯身體疆域、騷擾等等,所以會產生倫理的要求(例如不應該冒犯彼此身心);反過來說,對於不共同在場的人而言,由於沒有要求對方尊重自我的途徑或方式(因為雙方沒有直接互動、無法立即影響彼此),所以不可能要求同意或要求隱私。例如,你走在街上,你可以要求你眼前的人不要盯著你看或不要拍你的照片,但是你不能要求遠處對街的人不要盯著你看或向你的方向拍照,因為遠處對街的人和你並不是共同在場,你們不可能四目相接7。
當然,遠處對街的人可以使用照相機的望遠鏡頭來拍你(包括你的性感部位),或你身後的人可以拍照你的背影,或者你附近的人用不被你察覺的方式拍你,但是由於你沒有知覺到他們拍照,因此他們的拍照並不侵犯你的隱私。例如,北一女儀隊穿著短裙在路旁休息,有人在附近偷拍她們的背影或下半身,這並不侵犯到她們的隱私8。上述原則的唯一例外是:有人將相機偷偷伸入或潛入你的裙底拍攝你的底褲,雖然你沒有知覺他的拍照,但是仍然可能侵犯你的隱私之原因是:你原本就是要用裙子來遮住或保護你的底褲,但是他卻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侵犯了你的身體疆域(即,貼近你且伸入你的裙底),這造成了對你隱私的違犯9。不過,如果他是在近距離之外偷拍你的底褲(如你裙子剛好掀起或因為角度問題而走光),而你又未能知覺他的偷拍,那麼他的拍照並沒有違犯你的隱私(不過公佈照片到網路則是另一個問題)。此外,如果你在公共場合做公共表演(如演講、發言、唱歌、演奏、儀隊、遊行、走秀、宣傳、廣告、表演等等10 ),或者你是公共人物,那麼你的隱私權會受到限制,即使你知覺到別人對你拍照,你還是無法指控對方侵犯你的隱私。
總之,我們這裡提出的「共同在場」作為「隱私即同意」的條件,大抵上還是肯定街頭照相的正當性11,易言之,人們在公共場所的隱私權並不是百分之百的,而是受到限制的,限制於那些共同在場、直接影響自我、且彼此同意的互動者之間。換句話說,你可以禁止共同在場者對你拍照,也因而和共同在場者享有隱私權、不應受警察干擾。如果你在公共場所中裸露,而四周共同在場者不同意,那麼你就沒有隱私權、不應裸露;反過來說,如果共同在場者同意你裸露(例如你事先聲明或有媒體公告,而四周人仍然圍觀),那麼你就可以裸露,你與圍觀的在場者共同享有隱私權,不應受警察干擾,警察不應該故意闖入,破壞你和你的共同在場者的隱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