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性別快報》漫畫爭議之媒體聲明(二﹚
  有關兩性教育的幾點說明
       
    1. 具有教改基本精神的教育理念,就是放棄單向灌輸(以及單向灌輸所造成的頭腦呆滯缺乏創意),放棄單一答案(以及單一答案所包含的暴力壓抑缺乏民主精神),要貼近學生,從受教者的生活現實出發,引領她們移向教育想要帶領她們到達的目標,也唯有這樣,教育才會受到受教者的尊重和善意回應,教育才可能達成深刻的效應。過去公家單位發放過許多由上到下單向灌輸單調無趣的宣傳品,結局都是被冷落在垃圾堆中,這是對國家資源的嚴重浪費,也使得官方與人民之間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冷漠關係。因此這一次設計兩性教育的漫畫書時,我們特別採用青少年熟悉的漫畫語言、選用青少年流行的活動、寫實的呈現青少年的互動方式,以此向青少年表達溝通的善意和誠意。事實證明,這本漫畫書出版後,許多學生都在電視訪問中公開表示,她們很驚訝官方的成人竟然這麼貼心的為她們準備了這本又好看又充滿思考空間的讀物,而且各校使用這本漫畫書作為教學的補充讀物也廣泛受到老師和學生的肯定,大家都很有興趣的就其中的劇情和人物進行討論和角色扮演,是很靈活使用的教學教材。
      
    2. 就青少年生活現實而言,去年杏陵基金會的調查發現,20歲以前就發生性行為的人高達43.5%,其中在未滿15歲之時就有性行為的佔了11%,近6成沒有任何安全性行為的觀念。今年元月份由師大晏涵文教授發表的「現代青少年感情生活與性教育」研究統計顯示,婚前性行為的人口比例在女生方面已經由1979年的4% 提高到1988年的6.9% ,更在今年提高到26.7%,也就是說,現代的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有過婚前性行為(請注意,這個現象早在教育局出版這本漫畫書之前就已經有了)。男女交往時的身體親密程度有明顯的大躍進,性教育專家晏涵文教授也指出,性教育的方向已經需要調整,過去師長父母總是告訴女生要有貞操的觀念,或者因為擔心未婚懷孕而阻止女性和異性交往,顯然此一說法已經無法說服現代青少女不涉足身體關係。這些都是證據確鑿的研究,也是青少年的生活現實,因此如今的當務之急,不是繼續實行封閉政策,而是教導青少年思考性行為的適當與否,要認識身體,認識自己的自主權。成人千萬不可以再把青少年當成情慾白癡,事實上,成人可能從來沒有看過青少年當成精神糧食的漫畫,也很少詢問她們從書本和媒體中得到了多少相關資訊,更沒有關心過她們的心理和身體需求。建議大家有空去逛逛,或者和孩子聊一聊,了解一下她們已經知道了多少事情。把孩子當成白癡或者清純的小天使,恐怕都沒有面對此刻的社會現實。老實說,要是她們的知識真的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少,那樣無知,那就難怪她們好像總是很容易的就陷入各式各樣的危險。這才是真的應該讓我們憂心的事情。
      
    3. 如果大家真的看了這本漫畫書,就會發現絕大部份的篇幅都在闡述兩性角色及兩性互動,用生動活潑的方式,教導孩子如何面對像騷擾、歧視、惡意等等場面,議員們不應該抹殺這份努力。至於性的部份,有些人認為這和兩性平權無關,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嚴重的錯誤判斷。學者的研究已經顯示,兩性之間常常出現的敵意和傷害事件,其實不是因為某些壞人的惡意而已,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大家在彭婉如白曉燕命案之後不是僅僅抓壞人而已,而是呼籲全國上下推動兩性平等教育,以便從根解決兩性之間的敵意問題。畢竟,敵意的產生很多時候是因為每個人面對自身的性別角色時感到焦慮(比方說男性害怕自己不夠男性,因而使用暴力來證明自我等等),或者對和別人互動的結果感到不滿(比方說,追求不得,惱羞成怒等等)。因此我們在教育中也必須正面去處理個人對身體、對異性同性、對性、對交往等等問題的惶恐和緊張。這本漫畫書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平實的看待和性相關的事情,輕鬆的掃去焦慮,坦然的面對差異;我們認為這才是「尊重」的真正基礎。要防範性犯罪,就要消除敵意焦慮的源頭,不讓性成為發洩不滿的工具,而我們認為這樣一個平實的性別教育教材,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4. 至於媒體報導中提到的幾個具體例子,讓我一一回答如下:首先,請大家不要斷章取義,也不要自行組裝。這本漫畫的對白是和劇情的發展相關的。改變性別之後的阿正覺得「少了這個」「多了那個」本來就是人之常情,感覺有點怪怪的也是很正常的反應(大家不要以為隨便寫寫,孩子會看不出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後來阿正對女生的身體愈來愈了解之後,就愈來愈覺得做女生也很好,女生也有自己獨特的知識等等。這些劇情的安排都在默默的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做男生做女生都很好,各有所長。我們這個性別歧視的社會一向認為做男生比做女生好,女生都很笨,都很沒力量,而這本漫畫就希望針對這種歧視提出不一樣的結論,而且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平等的觀念。如果大家只是斷章取義,那就一定看不到這裡面的深刻意義。另外,也有人覺得書中說保險套「可以避孕,又可以防止性病,還可以降低敏感度,可以避免早洩」的方式不妥。我們的看法是,去年聯合國防治愛滋病大會中提出了一個統計數字,全球有三百萬名患者是13到24歲的青少年,因此呼籲現代父母要主動提供保險套給孩子。衛生署宣導安全性行為時也有類似的說法,連副總統夫人連方瑀最近都和簫萬長夫人聯手出來,到各學校去推廣保險套的使用,我們教育局當然應該更積極的推廣安全性行為的觀念。國中生不是嬰兒,她們早已開始各種身體上面的親密活動,像過去那樣單單訓示她們,叫她們不要做,是不會有用的,無數數據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要讓孩子們覺得保險套不是什麼特殊的東西,是一個很平常而應該使用的東西,就必須平實的敘述它的好處,以說服男生不要嫌保險套麻煩,而要為了自己好而使用它。這種教育不是恐嚇的(因為恐嚇也沒有用處),而是誘導的。
      
    5. 我想議員們恐怕根本就不懂兩性教育的基本原則,那就是用平實的態度來看待性及性別,而避免在性和性別上面再加上更多焦慮和不安,以致於在心理上形成更大的敵意和傷害。像議員質詢時這樣大張旗鼓的製造性恐慌,片面的聳動報導,對於推行更理性更平實的性別教育,一點好處都沒有。
       
    6. 至於委託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製作這本漫畫,有些人對何春蕤教授個人在別的場合中的言論有所不滿。我覺得今天我們討論的是這本漫畫書,就應該就事論事,這本書有什麼不對的、不好的地方,大家拿出來談,有根有據,說清楚了可以服人。有人說校園裡流行「只要性高潮」的說法,我覺得是誇大其詞,連成人都不見得知道這句五年前的口號,孩子又怎麼知道呢?我們在選擇委託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製作漫畫時,是因為這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兩性教育推廣單位,連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都在今年三月間委託她們舉辦全國國中教師性教育工作坊,還將出版專書。何教授本人的著作和研究也是在學界廣受推崇,多次獲獎的。我們可以不見得完全同意她的觀點,但是在這個多元的社會中,不同的觀點當然可以存在;更何況,這本漫畫書曾經經過18位各階層的校長、主任、老師的嚴格審核,詳細討論,說它代表何教授個人一個人的觀點,恐怕也抹煞了所有評審委員的苦心和意見。
       
    結論:桃園縣教育局在製作這本漫畫書的過程和成果發表中,都廣泛受到各界的肯定,各縣市的教育局和教師,甚至研究工作者,都前來要求範本,她們都很羨慕桃園縣這麼積極的與青少年對話,這麼務實的面對青少年的生活現實,這樣才是教育的要項。這本漫畫書有它的教育理念,也有它的實踐方式,都細細的列在書後面的教學手冊中,歡迎大家參考,而不要簡單的望文生義,斷章取義。兩性教育要如何進行,要怎麼教,教什麼,都是值得大家嚴肅討論深刻研究的事情,也是此刻學者們正在辯論的議題。不管如何,單單大談渲染情緒的籠統話,恐怕根本就無法面對青少年的生活現實,也沒辦法撫平成人心頭的焦慮,更沒有辦法看到教育局的工作目標。
     
何春蕤1999.5.17
[ 性/別研究室 ]